大棚金花菜—菱角水旱轮作生态栽培技术
2016-02-07朱丽丽孙强华郭怀保
王 华 朱丽丽 孙强华 郭怀保
(1江苏省扬中市蔬菜技术指导站,江苏扬中 212299;2扬州大学水生蔬菜研究室,江苏扬州 225009)
大棚金花菜—菱角水旱轮作生态栽培技术
王 华1朱丽丽2*孙强华1郭怀保1
(1江苏省扬中市蔬菜技术指导站,江苏扬中 212299;2扬州大学水生蔬菜研究室,江苏扬州 225009)
采用早春大棚高密度菱角育苗新技术,以及与金花菜进行水旱轮作的生态栽培模式,田间病虫害显著减轻,农药施用量减少50%以上,每年每667 m2总收入增加3 600元左右。
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 Gaertn.)又名秧草、黄花苜蓿,能降血脂、抗凝血、防出血、清内热。因作为河豚烹饪的固定配料,江苏省扬中市的金花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进一步开发了咸秧草、酸秧草、秧草包子等加工产品。目前扬中金花菜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成为当地特色蔬菜产业。但因金花菜种植季节为秋季9月至翌年春季4月,占地时间较长;且多年连茬种植,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恶化,不但金花菜的产量与品质明显下降,也严重影响了当地新兴特色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扬中市农业委员会蔬菜技术指导站、扬中市江州秧草专业合作联社在扬州大学、江苏省园艺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集成创新了“大棚金花菜—菱角水旱轮作生态栽培新模式”,利用早春大棚高密度菱角育苗新技术,在4月金花菜收获后及时耕翻、灌水,移栽菱角,夏季采收菱角成为当地观光农业的新亮点。5 a(年)来,该模式既有效缓解了连作障碍,金花菜种植过程中病害显著减少、虫害明显减轻,农药用量减少50%以上;同时又丰富了当地城乡居民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增加了金花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保障了当地特色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金花菜栽培
1.1 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如淮扬金花菜、扬中小叶种、上海大叶种。
1.2 田块准备 金花菜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播种前15~20 d(天)必须终止菱角种植并排水降渍,根据田间墒情每667 m2施入400~500 kg商品有机肥或1 000~1 500 kg腐熟厩肥,另加45%硫酸钾型复合肥(N-P-K为15-15-15,下同)20 kg,也可用45%硫酸钾型复合肥10~15 kg+碳酸氢铵或磷酸二铵20~25 kg。耕翻后旋耕耙平。
播种前1~2 d(天)做畦。畦宽1.5~3.0 m,畦沟宽20~25 cm、深10~15 cm。
1.3 播种 应注意天气变化,以确保播种后持续3 d(天)以上的晴好天气。宜用当年生产的种子。播种前2 d(天),将金花菜荚果(毛籽)摊晒3~4 h(小时)。播种前一天,用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4 h(小时)。浸种后若遇阴雨天不宜播种时,可将种子摊放在阴凉处,厚度不超过10 cm,每天洒水保湿,天晴后及时播种。
每667 m2播毛籽25~35 kg或净籽4~6 kg。播时将种子均匀撒播在畦面上,浅耙盖籽、拍平压实,尽量少露籽。
1.4 田间管理
1.4.1 水分及温度 播种后浇水或喷淋,使表层1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70%。
秋季夜温降至10 ℃以下时覆膜保温,冬季最低气温降至0 ℃以下时,可在大棚内的畦面上架设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或无纺布保温。春季夜温稳定在15 ℃以上时揭膜通风。
秋季和春季气温较高时,揭开大棚两端和两边的塑料薄膜降温,使棚内温度不超过30 ℃。
1.4.2 追肥 金花菜4~6片真叶期追施尿素,每667 m2用量3~5 kg。每次采收后,待切口干燥后应及时追肥,每667 m2用45%硫酸钾型复合肥5.0~7.5 kg,施肥时应避开晴天中午。追肥可结合补充土壤水分,将肥料溶于水后泼浇或喷淋。
1.4.3 除草 播种压实后,每667 m2用33%二甲戊灵(施田补)乳油100~150 mL兑水35~45 kg进行畦面喷雾除草,注意不要漏喷或重喷。
齐苗后及时除草,每667 m2可用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25~35 mL兑水35~40 kg畦面喷雾除草,残存的阔叶杂草宜人工清除。
1.5 采收 金花菜为1次播种、多次采收。第1茬应在群体高度不超过10 cm时及时割收,留茬3~4 cm;以后根据市场需求,拔节前在群体高度10~15 cm时,留茬3~4 cm割收;拔节后在群体高度20~30 cm时留茬采收,每次割收的留茬高度应在前一次留茬高度的基础上提高2 cm。商品栽培宜在4月上旬结束。
1.6 留种和让茬 以固定田埂为界,按1∶(4~5)的比例作为留种田。采收结束后,每667 m2撒施45%硫酸钾型复合肥20~25 kg,保持田间土壤相对湿度60%~70%。当90%以上荚果呈黄褐色时,近地面整体割收,按垛高不超过50 cm的标准,置场地晾晒3~5 d(天)后脱粒,将荚果置阴凉通风处保存。留种田宜逐年更换。
其余大棚及时耕翻、筑围埂、灌水10~20 cm深,准备移栽菱角。
2 菱角种植
2.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熟性较早的高产、优质品种,如馄饨菱、邵伯菱、两角红菱等。
2.2 育苗 1月中旬至2月中旬,按1∶(10~15)的比例选择育苗区域,可选用春节期间采收金花菜后不再继续生长的大棚,或利用相同面积的空茬期大棚,在育苗区域或大棚四周筑围埂,平整棚内土地,灌水5~10 cm深,将选留的菱种再次筛选,剔除烂果、病果,按每667 m2用种150~250 kg的密度均匀撒播。
菱种发芽前宜保持5~7 cm的浅水位,发芽后适当加深并保持10~15 cm水位。
前期保持塑料薄膜全覆盖,当晴天中午棚内气温达35 ℃以上时,适当揭开下风口的棚膜通风降温,寒潮来临前及时闭棚。当水温稳定在15 ℃以上时,可撤除大棚四周的裙膜。
如有青苔(水绵)发生,每667 m2可用二甲基三苯基氯化磷(青苔杀手)20~30 mL兑水25 kg,水面均匀喷雾。
2.3 移栽 4月中旬,商品金花菜栽培棚腾茬后及时耕翻,并在移栽前1~2 d (天) 灌水10~20 cm深。
将育苗棚里的菱角植株小心连根拔起,首尾一致放在容器中,保湿运送至移栽区域。在大棚中央区域以行距2 m、穴距1 m、每穴3~5株移栽,将菱角幼苗基部的根系捺入土中,整理菱盘使其向上浮在水面上。育苗棚内可保留适宜密度或重新栽植菱角,继续生长。
2.4 管理
2.4.1 温度及水层 移栽时宜保持大棚棚膜覆盖,仅两侧通风。外界气温稳定在25 ℃以上时,可逐步撤除裙膜和顶膜。
前期保持10~15 cm水位,盛夏高温季节根据田埂高度适当加深水位至15~25 cm。
开始采收后,应结合灌水保持田间缓流水。
2.4.2 施肥 若菱盘上抽生的新叶发黄、长势弱,每667 m2可用尿素50~75 g+磷酸二氢钾50~75 g兑水25 kg,于晴天傍晚进行叶面喷雾。也可在灌水口按每667 m2用尿素5~10 kg+磷酸二氢钾5~10 kg的高浓度溶液随灌水施入。
2.4.3 疏菱盘 当菱盘抽生过多、每平方米超过15个时,应及时疏除过密处长势较弱的菱盘,密度以每平方米有10~12个菱盘为宜。
2.5 采收 首批菱角开花后15~20 d(天)采收。全田逐个将菱盘轻轻提出水面,翻转检视整个菱盘,摘下所有充分膨大的菱角。将采收的菱角置清水中淘洗,漂浮水面的为嫩菱、沉入水底的为老菱,分开放置和销售。一般每隔4~7 d(天)采收1次。
2.6 选留种 6月下旬至7月下旬,在沉入水底的菱角中,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果大、果形端正、角钝的老熟菱角,装入透水的容器中,沉入清洁水体中保存。也可于采收结束、排干水层后,在土表捡拾的菱角中选留种,但只宜作为翌年的一般生产用种。
2.7 清茬、排水 9月初至10月初,在种植金花菜前15~25 d(天)采摘所有菱果,将整株菱角移出种植田块。排干田水,捡拾土表残留的菱角。
3 病虫害防控
采用水旱轮作后,金花菜主要病害为菌核病,原有的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病未见发生。菌核病可通过及时通风降湿防控,发病初期拔除发病区域的植株,并在发病区域及其周边20 cm范围内撒施生石灰粉末。主要虫害有蚜虫、烟粉虱、白粉虱,但虫情也显著减少50%以上,每667 m2可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 g兑水30 k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1~2次,每次间隔15~20 d(天)。采收前15 d(天)起禁止使用农药。
菱角种植常见的菱萤叶甲和白绢病未见发生。
4 效益分析
未采用水旱轮作生态新模式的金花菜基地,空茬期一般种植大豆以改善地力。平均每667 m2金花菜产量1 250 kg、收入5 000元,大豆产量200 kg、收入1 600元,每年每667 m2总收入6 600元。而实施大棚金花菜—菱角水旱轮作后,平均每667 m2金花菜产量1 500 kg、收入6 600元,菱角产量900 kg、收入3 600元,每年每667 m2总收入10 200元,比常规模式增收3 600元;而且由于病虫害的减少,农药施用量比常规种植大棚显著减少50%以上;金花菜也因商品品质和安全质量的提高而售价较高。
王华,男,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技术推广,电话:0511-88222777
*通讯作者:朱丽丽,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水生蔬菜栽培生理,E-mail:1366407146@qq.com
2016-08-15;接受日期:2016-09-10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