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田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应用研究

2016-02-07李翠芹河北省玉田县农牧局鸦鸿桥农技推广综合区域站唐山06400河北省玉田县农牧局虹桥农技推广综合区域站唐山06400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应用

李翠芹,白 娟(.河北省玉田县农牧局鸦鸿桥农技推广综合区域站,唐山 06400;.河北省玉田县农牧局虹桥农技推广综合区域站,唐山 06400)



农情·农地

大田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应用研究

李翠芹1,白娟2
(1.河北省玉田县农牧局鸦鸿桥农技推广综合区域站,唐山 064100;2.河北省玉田县农牧局虹桥农技推广综合区域站,唐山 064100)

摘要:大田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容易受天气、墒情等自然因素及水、肥等人为可控因素影响,在大田作物田间管理上有一定困难,一旦田间管理不当,就会造成作物减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针对大田作物田间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大田作物 田间管理技术 应用

田间管理的目的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及时满足其对水分、养分、肥料、光照等需求,并根据其生长情况采取促进生长,或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从而使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都有所保障。下面就大田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技术,及其应用做进一步研讨。

1 大田作物早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1.1压垄

为保持土壤墒情,提高播种时作物苗的成活率,在作物播种之前和播种后,都要对垄地进行一次碾压。播种前进行压垄,是为了达到反润提墒的目的;播种后压垄,是为了避免田地因透风而引发干旱问题。

1.2补苗、间苗

恰当的种植密度,可以为作物创造适宜的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作物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以水稻为例,如果播种量太大,每个穴内的基本苗数量过多,就会造成本田密度过大,影响后期的通风和透光,引发病害或出现倒伏现象,造成减产。所以,在大田作物生长前期,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补苗或间苗,使种植密度更加科学合理,间苗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时间选择上不宜太晚[1]。对于缺少作物苗的地块,则要进行及时的补种或是补栽。

1.3铲地、除草

铲地既能够起到铲除杂草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松土、提高地温的作用,有效缩短大田作物成熟时间。一般情况下,为了省时省力,有很多农户会同时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除草,但是应避免“除尽杀绝”。同时,还要注意化学除草剂的施用量,尽量使用人工机械除草。比如,旋转锄。

1.4垄沟深松

对垄沟进行深松处理,可以将土壤疏松,起到增温放寒和渗水透气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防止杂草生长,避免出现草荒。深松过后,土壤板结会被破除,方便作物根系向下深扎,促进其生长,缩短成熟时间。对垄沟进行深松时的深度以25 cm左右为宜,且要在封垄之前完成。

1.5施肥

肥料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所需养分,保证其正常生长或促进其快速生长。施肥时,除了正常的必需肥,还要根据作物实际生长状况、阶段有针对性地施用肥料,补充其缺少的养分。同时,施肥时间和施肥量也比较关键。

2 大田作物田间管理的灌溉技术—以喷灌技术为例

在大田作物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必要的灌水。下面具体介绍适用于大田作物的喷灌技术及喷灌的田间管理措施。

2.1喷灌概述

采用喷灌的灌溉方式,可以对灌水量及灌水的均匀度,进行有效控制,并不会造成地表水流失或深层渗漏的问题[2]。此外,喷灌这种灌溉方式既适用于所有作物,又不会受到地形坡度、地块平整度及土壤透水性影响,能够减少沟渠占地面积,相应的种植面积就有所扩大。

2.2田间管理

在大农业当中,应用喷灌才能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但我国当前的农用田地都比较分散,如果同一片田地内种植有不同品种的作物,那么就会出现不同的需水临界期,同一时间进行灌水会造成差异较大的灌水增效。所以,应用喷灌时应尽量采取集约化种植、经营管理方式。

2.2.1 喷灌区内实行连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单收种植管理方式

将田地处于喷灌工程控制范围内的农户,联合到一起种植同一品种的同一作物,并且在农艺管理上,也实行集中的统一管理,喷灌时间应集中在作物关键需水时期,喷灌上的费用,按照面积采取均摊的方式,收获期到来时,则各自收获自己的农田。

2.2.2 灌溉季节统管区域内的输水干管,要采用临时固定管路

当喷灌区种植作物需水量较大,需要进行频繁多次灌水,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时,正处于灌溉季节期间中,深井的喷灌输水干管要使用临时固定管路,待灌溉季节结束之后再折回,此时支管可使用可移动的软管,在经济可承受的情况下,以双支管为最好,这样可以将管子的移动时间减少,进而将整体用于喷灌的时间缩减。

2.2.3 地下水源充足的浅井区,可利用小型喷灌机组进行联合作业

当种植地属于大片浅井区,且种植作物一样时,农户可对种植作为的品种、种植时间做统一协商,以期作物的生育期相一致,方便统一进行田间管理。为保证喷洒的均匀性,当小型喷灌机组的支管为软管时,应将喷头间距控制在10 m;当支管为硬管时,应将喷头间距控制在12 m。两个支管间的距离以24垄为宜[3]。

3 结束语

综上,田间管理措施、技术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大田作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状态,进而影响到作物最终的产量和质量。所以,想要大田作物能够优质高产,就必须重视从压垄等前期准备工作,到补苗、间苗、除草、施肥、灌溉等整个生长过程的田间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佳鹏,严勇.大田作物早期田间管理技术.北京农业,2014,(12):62~63

[2] 孙晓华.浅谈大田作物早期田间管理技术.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8):15

[3] 富刚,隋洪波.大田作物喷灌田间管理技术.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34(04):84~85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