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植物学、生态学特征及其资源现状、保护和利用调查

2016-02-06王富河赵师成申明海赵莲花阎腾飞信阳市平桥区林业局河南信阳46400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市林业工作站河南信阳46400

河南农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信阳西北茶树

王富河,赵师成,申明海 ,赵莲花,阎腾飞(.信阳市平桥区林业局,河南 信阳 46400;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信阳市林业工作站,河南 信阳 46400)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植物学、生态学特征及其资源现状、保护和利用调查

王富河1,赵师成2,申明海3,赵莲花1,阎腾飞2
(1.信阳市平桥区林业局,河南 信阳 464100; 2.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3.信阳市林业工作站,河南 信阳 464100)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的发现,填补了河南省没有古茶树的空白,翅柃古茶作为一种低咖啡碱、高可溶性糖的新型信阳茶饮品极具开发价值。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资源,对翅柃古茶树植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并对其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翅柃古茶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雌雄异株,嫩枝有3棱,叶革质,花期为10~12月,果熟期为次年7~9月;喜阴,好肥沃、湿润土壤。信阳大茶沟分布有地径8 cm以上的翅柃古茶树37株,最大树龄400~500 a,对翅柃古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可根据情况实行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同时应加快大茶沟古茶树的繁殖技术研究。通过规划茶园建设、旅游开发、加大宣传、政府支持等措施促进对翅柃古茶树的开发利用。

翅柃; 古茶树; 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

信阳大茶沟位于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据考证,信阳大茶沟是明朝时期官办茶场所在地,大茶沟的古茶树在民国初年被称为唐宋遗株[1],一直不被外界所知,只有当地茶农知道古茶树的存在和部分分布地点。2006年3月信阳市文物普查人员在大茶沟发现了最大古茶树,同年7月《大河报》刊发了“千岁古茶树惊现鸡公山”的报道[2],2009年5月《信阳日报》刊发了“鸡公山发现古茶王”的报道[3],2010年,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信阳市人民政府安排成立课题组,对大茶沟古茶树开展科学研究。2014年1月24日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191期”播出了的“大别山—寻找神仙茶”对信阳翅柃古茶进行了介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信阳大茶沟分布的古茶树为山茶科(Theaceae)柃属(EuryaThunb)翅柃(EuryaalataKobuski),散生分布在面积为3 000 hm2的中低海拔地区,最大树龄达到400~500 a,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国内外对于翅柃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在蜜源和园林景观方面[4-8],以翅柃制作茶叶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信阳大茶沟当地茶农采用翅柃古茶树的嫩叶制作绿茶,被称为三棱子茶、神仙茶。经检测,大茶沟翅柃古茶的氨基酸总量0.90%、茶多酚含量12.40%、儿茶素含量13.32%、咖啡碱含量0.30%、可溶性糖含量14.70%、水浸出物含量48.20%,其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与信阳毛尖等名绿茶相差不多,但咖啡碱含量很低,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很高,气味十分芳香,是一种低咖啡碱、高可溶性糖的新型茶饮品,极具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9]。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资源,对翅柃古茶树的植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资源总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翅柃古茶树的保护、开发及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1.1 树冠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一般为单干形,少数为丛生[10]。树体高3~5 m左右,冠幅1.5~5.0 m;单干形地径20~25 cm,高度可达5 m。如在大茶沟老阴沟大滴水瀑布附近有1棵单干形翅柃,其地径达29.8 cm、树高5.1 m、冠幅6.3 m×2.1 m,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翅柃古茶树。老枝灰色,当年生枝为褐色,全株无毛,灰色。嫩枝显有3棱,有节段,节段相对,错落相连,另有不明显1棱连接相邻节段,渐进渐深,成为后生长节段的明显3棱之一,故或作4棱。实生繁殖,萌生性弱,也可萌芽更新。树冠上当年生枝长为6~50 cm,基部萌生枝可达50~100 cm。

1.2 根系

根系发达,侧根多,一般有3~5条主根,粗度可达3~10 cm,长度2~5 m,一般分布在1.0~3.5 m深的土层中,根幅1.5~3.0 m,个别根段半裸于地表;根系穿透能力强,能在岩石缝隙中绵延伸长。由于根系发达,使其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功能和良好的抗干旱、抗瘠薄能力。

1.3 叶

3月下旬开始发芽,嫩芽在谷雨后采摘,4月中下旬开始展叶,5月中下旬前后生长至正常大小。叶薄革质,光滑无毛,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叶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长6~10 cm,宽1.5~3.0 cm,先端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密生锯齿或细钝齿,中脉在叶面凹陷,背面突起,侧脉8~12对,背面稍明显。

1.4 花

两性花,雌雄异株,每年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开始开花。11月中下旬为盛花期,12月上旬结束,花冠钟状,白色或略有黄晕,干后脱落;风媒花,兼有虫媒花;每花梗上1个花冠,生于幼枝基部,花梗长 2~3 mm;花1~4朵腋生,苞片2个,近圆形,长约1 mm,萼片5个,卵圆形,膜质,长约2 mm;雄花花瓣卵圆形,长3.5~5.0 mm,宽2.5~3.0 mm,基部稍合生,雄蕊14~17个,蝌蚪状,花药橘黄色,花丝白色,长2.5~3.0 mm,宽1 mm,花药长为雄蕊的1/3,药室无分格;雌花花瓣长圆形,长约2.5~3.5 mm,子房圆球形,3室,花柱长约2 mm,顶端3浅裂。花蕾期5~7 d,花味芳香。

1.5 果实

果实一般在7—9月成熟,最晚9月下旬进入盛熟期。成熟果外表呈黑色,圆球形,直径3.0~3.5 mm,果汁深蓝色,内含种籽14~17粒,紫红色;风干的果实呈深灰褐色,内部种籽呈褐色,1 mm大小,不规则菱形,表面具网纹,有光泽。

2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的生态学特性及生态环境

2.1 生态学特性

翅柃古茶树喜阴,好肥沃、湿润土壤。生长在阴坡,70%为西北坡和北坡,部分攀附在岩石上生长,攀附岩石生长的个体生长较好,每年均开花结果;伴生植物有青枫、青檀、化香、野樱桃、荆条、盐肤木、羊胡子草、凤尾蕨、麦冬等,林分郁闭度在0.7以上,最高可达0.9。

2.2 生态环境

2.2.1 气温 翅柃古茶树分布区域的年平均气温为15.2 ℃,极端最高气温40.9 ℃,最低气温在-20.0 ℃。气温日较差各月稳定在8~10 ℃。一年中,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居中,且春温低于秋温。最热月是7月,最冷月是1月,气温年较差为25.5 ℃[11]。

翅柃古茶树分布区域内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 m气温降低0.53 ℃,夏季递减率最大为每上升100 m气温降低0.63 ℃,7月份顶底温差为4.0 ℃;冬季递减率最小为每上升100 m气温降低0.43 ℃,12月份顶底温差为2.4 ℃[12]。

2.2.2 降水 年降水量1 374.8 mm,夏季最多,占46%,冬季最少,占7.6%;春、秋季居中,且春雨多于秋雨。该区域夏季常受江淮气旋、西南低涡等诸多天气系统的影响,年平均蒸发量为1 373.8 mm,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季居中。

2.2.3 光照 大茶沟年总日照时数2 063.3 h,日照百分率47%。年内日照时数夏季最多,占32%;冬季最少,占20%;春、秋季各占25%、23%。

2.2.4 土壤 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生境土壤为黄棕壤,pH值为5.5,腐殖层10~16 cm,尤以深厚、肥沃、湿润的腐殖土生长最好:叶较大、色浓绿、新梢生长快,树势旺盛[13]。

2.2.5 水文 大茶沟翅柃古茶树所吸收的地下水是由地表水在内外引力的综合作用与制约下部分渗到地下形成的,水质纯净,无污染。

3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的资源现状

3.1 分布区域概况

翅柃古茶被树发现于信阳大茶沟,是鸡公山茶场乃至整个淮南茶区兴衰史的见证者[1]。地理坐标为114°01′~114°06′E、31°46′~31°52′N,面积约3 000 hm2,南与湖北省应山县接壤,呈两山夹一沟地形,东西长约15 km,南北宽约3 km,大茶沟源头起自鸡公山的东沟和滴水岩,贯穿整个旗杆村。

3.2 资源分布

翅柃古茶树分布在沿大茶沟北段东西两侧的山坡上,坡位为中,以北坡、西北坡等阴坡为主,海拔主要分布在400~700 m,400 m以下、700 m以上罕有分布。翅柃古茶树以3个群落相对集中的形式分布,历史上有可能是集中连片古茶园的幸存植株。

3.3 资源总量

大茶沟现有地径8 cm以上古茶树37株(表1),其中:地径≥20 cm的2株,地径10~20 cm的6株,地径8~10 cm的29株,单株最大地径29.8 cm,最大树龄400~500 a,总体上与当地村民所说的30~40棵左右相吻合。

2009年7月河南省林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站对No.33的翅柃古茶树进行树龄鉴定。树芯样本采用生长锥SSZ-1提取,取样高度为离地200 mm,样品直径为5 mm,长度分别为142 mm和137 mm两条;检测人员依据树木生长年轮进行树龄鉴定,先对样品进行分段,软化处理后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测定;该样品年轮宽度最大2 mm,最小0.1~0.2 mm,推测该茶树树龄约400~500 a;推测鸡公山大茶沟古茶树的生长年代大概在明朝末年,即公元1 500~1 600年。根据No.33最大翅柃古茶树的地径、树冠和树龄等,可大致推断其他古茶树的树龄,树龄约100~200 a的17株,约200 a以上的4株。

4 大茶沟翅柃古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

从1920年到2010年,在全国各地15个省份197个地方发现了野生茶树,而河南没有,信阳大茶沟发现的翅柃古茶树填补了这个空白[14]。大茶沟翅柃古茶树既是一个基因库、一个活化石,还是一个活古董、一部史书[15],它们是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方面变化的见证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翅柃古茶树除鲜叶可以制作成新型的信阳茶饮品外,兼具有园林观赏价值[16]。随着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恶意折断树枝采摘鲜叶、挖掘古树作为园林观赏绿化树种的现象日益增多。考虑到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盗挖事件的发生以及人为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影响,大茶沟翅柃古茶种质资源保护迫在眉睫。

表1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资源现状及分布

群落编号个体编号地形坡位GPS坐标/°海拔/m坡向坡度/°树木因子树高/m地径/cm干高/m侧枝个数冠幅/m树势发枝能力树龄(约)/aⅠ1中31.82847N、114.09388E478西北414.722.10.2103.2×5.1中弱330Ⅰ2中31.82884N、114.09450E440北404.312.32.4113.6×2.5弱中180Ⅰ3中31.82880N、114.09449E441北404.8丛生/2.6×3.1强中150d1—9.5d2—9.9d3—8.1d4—5.0d5—4.3d1—5d2—6d3—2d4—0d5—1Ⅰ4中31.82878N、114.09452E442北414.7丛生/3.1×2.5弱中150d1—8.2d2—5.2d3—4.2d4—5.6d5—3.6d1—6d2—4d3—2d4—4d5—3Ⅰ5中31.82885N、114.09453E443北414.2丛生/2.7×2.1强中200d1—11.3d2—4.2d3—8.4d4—11.1d1—8d2—3d3—0d4—5Ⅰ6中31.82867N、114.09460E489西北455.1丛生/3.5×4.1强强300d1—11.4d2—14.5d3—8.3d1—12d2—11d3—6Ⅰ7中31.82865N、114.09460E489西北453.410.60.241.9×1.7弱弱150Ⅰ8中31.82854N、114.09437E445西北452.8丛生/2.2×1.7强弱120d1—6.1d2—8.9d1—3d2—3Ⅰ9中31.82859N、114.09433E448西北465.110.91.441.8×1.8中中150Ⅰ10中31.82858N、114.09434E448西北454.68.20.721.1×1.7中中100Ⅰ11中31.82857N、114.09435E448西北453.38.92.101.4×1.3弱弱100Ⅰ12中31.82859N、114.09436E448西北443.18.30.341.6×2.2弱弱90Ⅰ13中31.82666N、114.09427E440西北444.313.41.633.3×2.7强强200Ⅰ14中31.82668N、114.09427E440西北444.19.21.353.3×1.9中中100Ⅰ15中31.82863N、114.09432E466北453.88.91.351.4×1.7中中140Ⅰ16中31.82865N、114.09432E466北453.18.20.862.1×1.9弱弱100Ⅰ17中31.82868N、114.09432E466北453.39.22.051.6×1.5弱弱90Ⅰ18中31.82860N、114.09418E449北444.19.61.783.2×3.5强强140Ⅰ19中31.82869N、114.09429E475北443.19.10.272.3×1.7弱弱100Ⅰ20中31.82885N、114.09449E425西北462.78.31.652.3×1.7弱弱90

续表1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资源现状及分布

群落编号个体编号地形坡位GPS坐标/°海拔/m坡向坡度/°树木因子树高/m地径/cm干高/m侧枝个数冠幅/m树势发枝能力树龄(约)/aⅡ21中31.83631N、114.11140E431北400.38.10.240.4×0.4弱弱15Ⅱ22中31.82361N、114.11080E625西454.08.51.571.9×1.5中中90Ⅱ23中31.82363N、114.11078E623西453.88.51.041.9×1.6中中80Ⅱ24中31.82367N、114.11082E627西443.88.60.931.5×1.7弱弱90Ⅱ25中31.82360N、114.11081E626西453.58.10.851.4×1.6弱中100Ⅱ26中31.82366N、114.11079E624西453.58.11.351.5×1.4弱中90Ⅱ27中31.82357N、114.11081E626西453.68.20.831.6×1.5弱弱90Ⅱ28中31.82365N、114.11080E625西453.98.41.262.0×1.8中中90Ⅱ29中31.83345N、114.11684E600西北403.18.20.871.6×1.6弱弱60Ⅱ30中31.83350N、114.11687E601西北423.48.60.661.7×1.6中中70Ⅱ31中31.83340N、114.11690E606西北403.08.81.141.4×1.3弱弱60Ⅱ32中31.83352N、114.11685E595西北403.18.11.041.5×1.2弱弱60Ⅲ33上31.82587N、114.11085E632西北735.129.80.466.3×2.1中中400~500Ⅲ34中31.82532N、114.10982E620西北422.88.21.261.8×1.4中中90Ⅲ35中31.82534N、114.10981E619西北422.58.30.651.5×1.5弱弱80Ⅲ36中31.82528N、114.10982E622西北443.58.10.951.9×2.0中中90Ⅲ37中31.82530N、114.10979E619西北423.18.70.831.8×1.8中弱90

注:地径分为单干和丛生,丛生枝干地径编号按照由南至北依次d1、d2、d3、…、dn,侧枝编号同与丛生枝干编号。

4.1 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资源保护对策

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资源,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使这些珍贵资源得到安全妥善的保存显得尤为重要[17]。为了保证原有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同时考虑到翅柃古茶树移栽成活风险和险要地形的限制,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可分为原地保护和异地保护2种方式,建议地径在1 cm以上的翅柃树原地保存,地径1 cm以下的实行部分迁地保存,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使得物种遗传特性得到保存。原地保护涉及到对目标种的管理、监测等,异地保护包括了移栽和储藏等。迁地保护是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那些失去或缺乏生存繁育条件,在自然环境中会慢慢消亡殆尽、无法保存的物种,迁地保护可能是延续其生存的惟一途径[18-20]。对于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而言,其数量少,在自然环境下的种子繁殖率很低,外加人为、动物、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异地保存显得十分必要。

通过调查发现,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极低,不易繁殖。因此,对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的繁殖技术研究迫在眉睫,要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来进行研究。

4.2 大茶沟翅柃古茶开发利用策略

4.2.1 翅柃茶园规划建设 翅柃茶树生长3~5 a以上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且单株茶树的产量低下。翅柃种子的基数大,种子发芽后需移栽,加上迁移保存和扦插移栽的幼株,数量将非常庞大。因此,提前规划建设翅柃茶园是加快产业化栽培进程的基本硬件保障。翅柃茶园的建设地点应选择适宜的山地和海拔,也应有适合翅柃茶树生长的阴坡,更需要有众多掌握优秀技能的茶农。

4.2.2 对翅柃古茶资源进行旅游开发 大茶沟翅柃古茶也是一种适宜作为园林景观、盆景盆栽的柃属植物,其生长慢,常绿,有着较强的芳香气味和观赏性,特别是在花期。开展以“古茶园”为主题的茶文化体验项目,让客人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还能体验自助采茶、自助炒茶等活动。

4.2.3 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道信阳茶又添新茶品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应定位为高端品牌,茶叶不仅仅具有低咖啡因、高可溶性糖的独特品质,更具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在宣传上,应树立品牌进行推广,提升翅柃古茶知名度,为翅柃古茶产品的上市铺好道路。地方政府可考虑建立官方微博或微信加强与民众的互动,借助互联网宣传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这样既可减少财务支出,又可扩大传播范围,同时将翅柃古茶产品逐渐推入各大超市、茶叶专卖店、茶楼及高级商务酒店,使之进入茶叶市场。总之,信阳茶企业应该联合地方政府充分调动各类媒体和渠道,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让更多人了解信阳增添了新茶品。

4.2.4 鼓励信阳知名的茶叶企业参与翅柃古茶的开发 大茶沟翅柃古茶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牵头主导,与信阳大型茶企业展开接洽,商讨古茶开发利用价值和前景,赢得茶企业投资信心,研制翅柃古茶系列新饮品,共同开发,培育成为信阳茶的新品种,推向市场,谋求信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之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1] 信阳县志总编辑室.重修信阳县志点注本[M].信阳:罗山出版社,1985:236.

[2] 何正权.千岁古茶树惊现鸡公山[N].大河报,2006-07-01(6).

[3] 刘青云.鸡公山发现古茶王[N].信阳日报,2009-05-01(1).

[4] 王燚,包志毅.我国柃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J].林业科学,2007,43(8):118-122.

[5] 梁诗魁,任再金.柃属在养蜂生产上的价值[J].中国养蜂,1979(6):20-24.

[6] 任再金.贵州省柃属蜜源植物介绍[J].养蜂科技,1996(6):22-25.

[7] 任再金.我国柃属蜜源资源概况(一)[J].蜜蜂杂志,2004(10):29-30.

[8] 王臻.洞口县柃属蜜源植物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5):64-66.

[9] 王富河,赵师成,阎腾飞,等.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茶叶品质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7):44-48.

[10] 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三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36.

[11] 宋朝枢.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35-47.

[12] 孙慕芳,郭桂义,张莉,等.不同海拔高度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181-185.

[13] 刘冬梅,张军锋,吕立哲,等.信阳毛尖茶不同产区茶鲜叶品质差异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2):35-39.

[14] 宋效忠.第22届信阳茶文化节国际茶商大会上演讲[N].信阳日报,2014-04-29(1).

[15] 胡坚强,夏有根,梅艳,等.古树名木研究概述[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151-154.

[1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873-874.

[17] 叶永忠,朱学文,杨好伟,等.河南大别山珍稀濒危植物与保护[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19(1):21-24.

[18] 卢炯林.河南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调查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4):439-457.

[19] 吴小巧,黄宝龙,丁雨龙.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现状与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2):72-76.

[20] 张慧玲,李春奇,叶永忠,等.河南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地理分布特征[J].河南科学,2006,24(1):52-55.

Study on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Resource Situation,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Ancient Populations ofEuryaalatain Dachagou Valley of Xinyang

WANG Fuhe1,ZHAO Shicheng2,SHEN Minghai3,ZHAO Lianhua1,YAN Tengfei2
(1.Forestry Bureau of Pingqiao District of Xinyang City,Xinyang 464100,China; 2.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Xinyang 464000,China; 3.Forestry Work Station of Xinyang City,Xinyang 464100,China)

The discovery of ancient populations ofEuryaalataKobuski in Dachagou valley of Xinyang ends up the history that no ancient tee tree lives in Henan province.TheEuryaalataKobuski tea is a healthy drink with less caffeine and more soluble sugars,thus being high worthy of exploiting.To betterly protect and exploit the natural resource of the plant,the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resoures situation ofEuryaalataKobuski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EuryaalataKobuski was evergreen shrub or microphanerophytes,parthenogenetic,and had 3 longitudinal ridges covering the young branches,leathery leaves,florescence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and fruiting stage from July to September.TheEuryaalataKobuski was sciophilous,liked fertile and moist soils.Thirty-sevenEuryaalataKobuski plants with ground diameter≥8 cm were found,the oldest one was 400—500 a.The germplasm protection measures of theEuryaalataKobuski were site-specific on-site conservation and off-site preservation,while the studies on breeding technique should be reinforced;the advancement of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plant resources relied on high-quality tee plantation planning,more propaganda,more government assistance,and so on.

EuryaalataKobuski; ancient tea tree; resource protection;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2016-03-05

信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40037)

王富河(1973-),男,河南信阳人,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园林、经济林栽培、茶学研究工作。 E-mail:472934645@qq.com

S571.1

B

1004-3268(2016)08-0043-06

猜你喜欢

信阳西北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一座西北小城
西北不惑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黔西北行吟
信阳茶魂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