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薯阳畦高产高效快繁技术

2016-02-06宋天华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细土起苗棚膜

宋天华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职专,庆阳 745400)

甘薯阳畦高产高效快繁技术

宋天华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职专,庆阳 745400)

甘薯在传统育苗中由于工艺设施简陋、育苗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育苗产量低、育苗周期长、苗木栽后缓苗期长等弊端,严重制约了甘薯的栽培与发展,文章探索的“阳畦快繁技术”即可提高单位苗床的出苗率、出苗量、提前供苗,同时又能缩短大田栽植后的缓苗期。

甘薯 阳畦 育苗技术

甘薯早期作为人们生活的主食之一被大面积栽培,由于栽培技术所限使其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甘薯又一次进入人们的主食、主菜行列。然而,在生产中因其苗木数量少、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甘薯的大面积栽培。文章探索的“阳畦快繁技术”是在一定数量甘薯块茎中快速、高效且高产出较高质量健壮苗木的技术,可供栽培使用。

1 种薯采集及贮藏

1.1 种薯采集

种薯要选择在当地生长发育充实,抗性强,产量高,根眼多的品种。结合秋季的成熟收获进行采集,分2次完成。若是人工挖取的,则要求格外谨慎,不能机械创伤薯块,沾着的泥土要轻去、轻拿轻放,放在平坦处,自然晾晒至薯皮自干备藏。

采集数量为最后贮藏量的2~3倍为宜。第2次是在最后贮藏时的重选,即选留薯块自身生长状况良好,发育敦实、接近通直,根眼明显、数量多的,单个以200~250 g重的为宜。

1.2 贮藏

北方地区多数贮藏是在果窖或地窖里。果窖藏法是在果窖里多挖几口比贮藏苹果的窑洞略小的窑洞即可。存放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洒,以防准备存放的环境被杂菌感染。存放时,先在窖底部铺20~30 cm厚的细土,单层摆放好;第2次选留的薯块,在中间适当位置处放白萝卜数个(最好摆放成梅花型),后覆盖10 cm左右的细土,这样一层薯块一层土,最多能放5层薯块,最上层薯块覆细土30~40 cm厚。

所有细土都必须是经捡拾过石砾及其它杂质的湿土,土壤含水量为30%~40%左右。也可以在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处开挖1~1.5 m深,宽70~80 cm,长度视藏量多少而定,且窖长呈南北走向的地窖。具体藏法同果窖窑洞贮藏法,略有不同之处是地窖的其余空间用细土填满填实,还要高出地面30~40 cm,周围宽处窖边沿30~40 cm。

2 育苗

2.1 阳畦建造

第2年开春后,在当地土壤解冻后即可修建。畦址选在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处。修建时,挖深45~50cm,宽1.5 m,长视育苗量而定,长边呈东西走向的地下式阳畦。畦的南边墙修建成横截面为直角梯形、靠畦内墙面垂直,靠畦外成一坡形,最上面宽10 cm、高出地平面20 cm。北边墙的造型基本同南墙,只是高出地面60~70 cm。在南北两边墙顶上各固定1根5~10 cm粗的竹竿或木椽,地面修整平整,前后墙体上南边走向每隔50~60 cm搭上竹竿,固定在墙顶上的竹竿或木椽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洒畦内设施,以防杂菌污染。再扣上普通塑料棚膜,等待温度上升。在南墙全长的中间、距离地面10 cm处挂好温度计。薯块发芽堆也可在阳畦内先挖深50 cm,宽100 cm,长随阳畦的走向根据育苗量大小来定的一处畦内地下式幼苗畦。其它做法同阳畦地面薯块发芽堆的制作。

另外,在南墙的一角处堆沤粉碎(非常细化)的干牛粪2 000 kg(以够用为标准),先用水搅拌为湿润状态,含水量约为5%~10%左右。再依次用40%氧化乐果7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药液均匀搅拌,之后用塑料棚膜包严压实进行闷杀牛粪内的病原物及虫卵。

2.2 育苗

待温度计上升至10 ℃时开始摆放薯块,在地面铺1层5 cm左右厚的湿润细土,用铁锹等工具拍实;在铺好的细土上从南墙基部开始摆放无任何伤害的薯块,使其首尾接连,相邻薯块靠近。摆放至30~40 cm宽时用细湿土(事先处理好的湿润牛粪以7∶3比例混合均匀)铺5~6 cm厚,用手指填实所有空隙并刨平上平面。继续在上面摆放第2层薯块,薯块质量要求同第1层,摆放时要调整好薯块具体位置,即将薯块的中心尽量摆放在第1层2薯块的相邻处,薯块摆放的走向同第1层。

摆放完位置后用细湿土(事先处理好的湿润牛粪以4∶6比例混合均匀)铺5~6 cm厚,用手指填实所有空隙并刨平上平面。继续在上面摆放第3层薯块,薯块质量要求同第1层的,摆放同第2层,摆放完后用细湿土(事先处理好的湿润牛粪以2∶8比例混合均匀)铺5~6 cm厚,用手指填实所有空隙并刨平,最后覆盖2~3 cm厚处理好的牛粪。再紧靠第1层处继续摆放,直至总宽度接近1 m左右时为好。薯块发芽堆宽度也可以距离北墙50 cm左右为标准来确定。在薯块发芽堆的东、南、西3边处用细湿土堆踏宽为30 cm左右、高处薯块堆面2~3 cm左右的土埂包围圈,最后用塑料棚膜包严压实即可。也可以在薯块发芽堆上用竹竿搭建塑料拱棚。2种方法效果相同。

3 管理

3.1 高温高湿催苗

在早春育苗初期,虽然气温较低,但育苗堆内水分损失很大,所以要勤补水。补水时,要加入40%氧化乐果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药若干以防新生病原微生物,用洒水壶进行洒补。结束后,待水药液渗完后再压严塑料棚膜。据实地测定,育苗堆内温度达到15~16℃时薯块开始发芽。之后,随着温度升高,发芽量增大。最适宜温度范围为30℃左右。薯块长期在35~36℃以上时,萌发成苗受到影响。温度达到40℃以上时,容易发生伤热烂薯。所以当达到发芽最快时的温度值时,应揭掉发芽堆上的塑料棚膜。

3.2 低温炼苗

当第1次揭掉塑料棚膜后,发芽堆的温度要下降1~2℃。视情况,若遇上晴天且是升温天气,在接近12点时,发芽堆的温度会持续上升,这时就要揭掉塑料棚膜,同时可以给幼苗洒水来适当降温。若温度持续上升并接近35℃时,就要解开阳畦后墙上的塑料棚膜以快速降温,总的要求是苗木在准备出圃前2~3 d内,畦内的温度要调整在20℃左右最为理想。18~19点时恢复棚膜覆盖。在苗高不超过5~6 cm时的夜间,用小竹竿搭建塑料拱棚以达到夜间适当保温育苗目的。这样调控的结果,虽然第1茬苗木生长期较长,一般为10~12 d左右。这种边生长、边锻炼的育苗方法,培育出的苗木生长敦实、健壮。当苗高达到要求时,就可以直接起苗出圃,不需要较长时间的炼苗。而且苗木在大田移栽后适应性很强,几乎没有缓苗换秧期。从第2茬苗木开始,也正是气温持续上升的季节,所以就可以撤掉发芽堆上的塑料棚膜进行培育。

4 起苗

4.1 起苗方法及包装

起苗的前一天浇足水,起苗时先和好稠泥浆,用左手扶住苗茎,用右手的拇指、食指掐住苗的近颈处,然后用其余3指将被起苗木用力从牛粪层中抠出,再轻轻剥掉连带的牛粪渣,最后10支苗一小撮用事先准备的泥浆包裹幼苗根系并捏紧捏严,使得撮苗整体带一小土球。用废旧的纸箱或木框将撮苗依次摆放整齐,包严,出圃。

4.2 起苗后的发芽堆管理

待第1茬苗木出圃后,及时清理发芽堆面及周围的卫生,刨平发芽堆上平面,并去掉所有边沿上高处的一层细土,覆盖5~6 cm厚度的牛粪层,处理同第1次处理。多洒水以保证发芽需要。第2茬苗木出圃后的管理基本同第1茬,不同之处在于第2茬出圃后,要将发芽堆的边沿上多余细土去掉,之后再重复第1茬苗木出圃后的做法。以后各茬苗木出圃后的做法基本相同。

猜你喜欢

细土起苗棚膜
土壤容重数据的不确定性对有机碳密度估算的影响
冬季棚室注意降湿防病
不同光谱条件对越冬型拱棚韭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特色农业“顺地”起苗——“让什么样的地产什么样的粮”
植树造林苗木的起苗和选苗技术分析
母亲的冬藏
给马铃薯催壮芽可增产10%
苗木出圃应注意的几项措施
蚯蚓粪基质对水稻育秧的效果
美国白蛾的为害特点与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