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
2016-02-06李新
李 新
(景县农业局,河北衡水 053500)
景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
李 新
(景县农业局,河北衡水 053500)
近年来,玉米产业的变化趋势说明,普通种植户自有劳动力和自有土地未发生直接成本,若除去自有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普通种植户种植玉米仍有一定的收入。另外,种植玉米比较省工,且相对较稳,所以,种植玉米仍将是大部分普通种植户的首选。
农业种植 玉米产业 发展现状 趋势分析
此前,景县相关工作人员利用2 d时间,对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
1 普通种植户情况分析
通过对普通种植户近3年的玉米生产情况调研发现,总体情况:面积增加、单产起伏、效益下降。面积增长,主要是由于棉花种植效益下降、面积下滑,而导致小麦、玉米面积增加。单产起伏,主要是气候因素造成的。如2014年严重干旱,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单产突破历史,但水源条件较差的地块,则减产严重,甚至绝收。总体看,2014年为减产年。效益下降,主要由产量、成本、价格3方面造成的。2013年,气候较为适宜,产量、价格较高,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效益较高;2014年,产量较低,劳动力、种子、化肥等价格上涨,加之由于严重干旱,一般浇3水,灌溉成本增加,导致效益下降;2015年,虽然产量有所增加,成本有所下降(主要是浇地成本下降),但玉米价格大幅下降,直接导致效益大幅下滑。此次调查,虽然调查农户较少,但近3年的数据变化,基本代表了近3年玉米产业的变化趋势。需要说明的是,调查表中,普通种植户成本计入了自有劳动力和自有土地成本。但实际中,普通种植户自有劳动力和自有土地未发生直接成本,若除去自有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普通种植户种植玉米仍有一定的收入。另外,种植玉米比较省工,且相对较稳,所以,种植玉米仍将是大部分普通种植户的首选。
2 新型经营主体情况分析
目前,景县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承包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多是社会工商资本转投农业,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农户土地而来,只是规模大小、经营方向及名称不同而已,没有形式和性质的不同。他们承包土地的时间不同,价格不同,土地类型及水浇条件不同,价格也不同,主要靠双方协商。2013年,承包地价格一般在800元/667 m2左右,2014年和2015年为1 000元/667 m2左右,旱薄地价格较低,水浇地较高。从产量情况看,承包户玉米单产呈增长趋势,主要是由于承包户为规模经营,资金相对雄厚,水利设施(机井)配备较充分,且部分地块安装了喷灌等节水设施,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较强。但管理仍然较为粗放,产量明显低于普通种植户。从成本情况看,承包户直接投入成本相对较高,虽然规模经营在机械、肥料、种子、灌溉等方面投入,相对普通种植户有所降低,但雇佣管理人员及劳动力投入较大,不同于普通种植户的是租地和雇佣劳动力费用必须现金支付。另外,承包户为防止盗抢现象,大多在地界加装了不同形式的护栏,且需不断维修,增加了成本。
从效益看,规律同普通种植户,效益逐年下降,尤其2015年,玉米价格大幅下降,该投入的投入了,该产出的产出了,但该收入的却打了较大折扣,结果赔钱。
3 关于补贴情况
普通种植户均能享受国家补贴,主要是良种补贴和综合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合并),但新兴经营主体均不能享受到补贴。现在的现象是,农户土地发生了流转,但补贴款仍然归原农户所有。目前,尚没有对新兴经营主体的具体扶持政策。
4 种植模式及品种
目前,景县的种植模式仍然以冬小麦-夏玉米模式为主。新型模式主要是“油菜-夏玉米”和“油葵-早熟玉米或青贮玉米”等旱作模式,夏谷子、大豆等几乎为零,对玉米无竞争性可言。至于玉米品种,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据初步统计,玉米品种不下几十种,几乎没有主导性品种。农民购种盲目性较大,盲目求新、求异、盲目跟从,加之经销商刻意宣传,扩大优点,回避缺点,导致品种多、乱、杂现象严重。
5 技术需求
种植者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和未具备的条件,片面地提出技术需求,往往把减产原因归结为品种因素或自然气候因素,效益低下归结为价格因素等。作为主管和推广部门在生产实际中,品种、技术、机械、病虫害防治、储存、销售等技术,均为不同环节的不同需求,相互制约、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没有好的品种,不会稳产高产;没有种植技术,再好的品种不可能长好;不进行病虫害防治,就会带来大幅减产;没有好的农机具,机械化程度不会提高。种的好、产的出,储存环节出问题可能一切化为零,尤其对大户而言;销售环节是农产品直接转换为效益的环节,卖不出或卖不好,效益从何而言。
6 发展趋势分析
鉴于2015年玉米价格的大幅下降,种植者对种植计划处在徘徊阶段,主要是看市场行情而动,有的想发展药材,如金银花等经济作物,有的想采取油葵+谷子种植模式,但均未有明确的决策。短期内,玉米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
7 政策建议
(1)稳定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物价,提高质量。(2)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3)制定保护政策,稳定提高农产品价格。(4)制定对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加大规模经营组织烘干、仓储等设施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5)加快新品种研发,提高品种审定门槛。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6)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