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域优势 发展优势农产品建设
2016-02-06高永伟
杨 芳,高永伟
(山西省繁峙县农技推广中心,忻州 034300)
发挥区域优势 发展优势农产品建设
杨 芳,高永伟
(山西省繁峙县农技推广中心,忻州 034300)
摘要:文章针对繁峙县优势农产品的发展现状(以谷子和中药材为例),通过分析繁峙县的区域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模发展为原则,提出了今后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思路,为做大做强本县优势农产品谷子、中药材产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发挥 区域优势 优势农产品 建设
发展优势农产品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繁峙县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经过多年的开发与整合,总体上进入规模扩张阶段。为适应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对优势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应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发展优势农产品建设。
1 繁峙县概况
繁峙县位处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经度113°09′~113°58′,纬度38°58′~39°27′。地处滹沱河源头,东与灵丘、阜平两县交界,西与代县相连,北靠应县、浑源,南邻五台县。东西长68 km,南北宽34.8 km,总面积2 368 km2。县域北、东、南均为山区,西南部为一缺口,滹沱河经此流入代县,中部狭长的滹沱河谷地为忻定盆地的一部分。境内最高海拔3 058 m(五台山北台顶),神堂堡河谷地带最低,海拔仅700 m左右。由于地形特殊,所以构成了繁峙县特殊的气候:温度低,雨量少,风力大,气候差异大。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复杂。农业生态气候大致分为西(以繁城镇为代表)、中(以砂河镇为代表)、东(以大营镇为代表)和南北两坡土石山区及神堂堡河谷六大生态区域。
1.1 气候特征
繁峙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内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晴朗温爽。年平均气温6.8 ℃左右,≥10 ℃年有效积温为2 900℃~3 200 ℃,无霜期120~130 d。年均降雨量400 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年平均蒸发量为1 980 mm,蒸发量是降雨量的5倍。
1.2 农业土地资源
繁峙县总耕地5.1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21.5%,人均耕地约0.3 hm2。农作物面积3.8万hm2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4.1%。水浇地面积1.1万hm2,其中保浇水地0.3万hm2左右,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22.0%和5.2%。大于25°坡度的耕地面积有1.4万hm2。
1.3 水资源状况
繁峙县最大的河流是滹沱河,其次是青羊河。滹沱河在县境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在10 km2以上的有15条,该县的滹沱河、青羊河、峨河是长流水河,其它河流均属季节性河流。境内建有虎山、龙山、孤山、繁代4座水库,设计受益面积1.5万hm2,但近年淤积严重,设备老化,受益面积锐减。机井200多眼,保证受益面积达0.3万hm2。繁峙县以种植杂粮为主,作物分布随地形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平川区主要种植玉米、谷子、马铃薯、豆类及各种小杂粮和瓜果、蔬菜等,耕作上由一年一作向立体种植、复播发展。丘陵区(南北两坡)主要种植谷子、黍子、莜麦、马铃薯、杂豆及葵花等。耕作制度以一年一作为主。由于水源缺乏,易受干旱影响,所以产量低而不稳。土石山区主要种植马铃薯和莜麦等耐寒作物,浅山区和沟壑还可种植玉米、谷子等,由于气候条件差,所以产量低。
2 发展优势农产品的总体思路
从繁峙县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充分发挥该县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传统农产品的优势和潜力,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按照“突破发展瓶颈、完善区域优势、创新建设机制、加速产业升级”的思路,坚持按比较优势布局和市场需求布局,找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建设思路,确保规划严谨、准确、科学、实用,经得起群众的实践、历史的检验,从整体上提升繁峙县优势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构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 发展优势农产品建设的基本原则
3.1 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即考虑县内、市内、省内、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考虑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及潜在要求,重点发展优质化、多样化,当地发展条件优越,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农产品,特别注重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前景看好的优势农产品。
3.2 比较优势原则
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的适宜性,现有生产水平及技术基础,市场环境,投资能力,降低成本及盈利空间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基础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区,尽快扩大规模,形成新的农业增长点和亮点。
3.3 产业开发原则
在优势农产区集中力量扶持优势农产品,不仅着眼于第一性生产或初级产品生产,也着眼于产品的后续加工和开发,延伸产业链,构建优势产品群体,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优势产业。
3.4 适度规模原则
充分考虑优势农产品区域生产条件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特点,坚持在适宜区域进行生产,做到优势农产品区相对集中连片,规模适度,确保产品特性,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
3.5 突出重点原则
一是突出重点产品,即国内需求量大,当前生产力不足的产品,能够抵御进口农产品冲击,潜力大的产品。二是突出重点区域,优中选优,相对集中,分布实施,以点带面。
3.6 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在发展优势农产品建设过程中,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自主权。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充分调动和发展地方企业和农民各方面的积极性。
4 优势农产品发展现状
4.1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必要性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强的优势,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带,使之成为繁峙县优势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
4.2 优势农产品发展现状
4.2.1 优势农产品谷子发展现状
谷子是繁峙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产品闻名。优势谷子的生产区域集中分布在杏园、光裕堡、集义庄3个乡的丘陵区。近年来,随着“晋谷21号、张杂3号、5号、10号”等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谷子单产有突破500 kg的记录,平均单产在350 kg以上。小米的知名度更加提高,市场售价6元/kg左右,收入3.15万元/hm2左右。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升温和价格持续挺坚,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年播种面积达到0.3万hm2,年增幅度约2%,年总产量1 750万kg。产品经杂粮加工企业加工、包装、注册后,进入周边大中城市的超市中。
4.2.2 优势中药材发展状况
历史以来,繁峙境内具有丰富的野生中药材生产资源,其品种多达450余种,产品流通于河北、山西、内蒙、天津、北京等各大省(市)中药材市场,尤其该县生产的恒山黄芪、甘草、柴胡、党参(台参)、板蓝根等道地中药材,药性佳、品质优,是当地名优特产品,闻名全国各地,供不应求。过去,由于农民赚钱心切,乱采滥挖,导致土壤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中药材资源逐年减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自发地开始开发种植中药材,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品种单一,规模小,效益差。
从1998年开始,为了发挥当地优势,在农科业务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全县中药材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
目前,繁峙县种植总面积达0.5万hm2左右,涉及11个乡镇,58个行政村,中药材总产量达650万kg,总产值达3 200万元以上。
5 发挥区域优势,发展优势农产品建设
5.1 优势农产品谷子产业建设
繁峙县适宜生产多种杂粮,尤其是谷子。其种植历史悠久,足迹遍布全县。尤以县境西部滹沱河南畔的谷子受地理、气候、耕作等因素的影响,不仅高产,而且优质闻名,年播种面积及产量、产值位居全县第二,是该区域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主要食物源。因品质上乘,成品粮市场价格稳中见涨。因其含有人体能吸收的、必不可少的多种氨基酸,日常生活离不开它,所以它的发展长久不衰。优势区域为杏园、光裕堡、集义庄3乡的南坡二三级阶地及丘陵地带,东西长约20 km,宽约4 km,适播面积0.7 万hm2。目前,开发面积0.2万hm2,尚有70%的土地待开发。区域传统文明的耕作措施——“耕三靶四,锄耧八遍,八米二糠”,打造了区域小米的优质、闻名。进入新世纪以来,晋谷21号、张杂3号、5号、10号等优良高产品种的推广和膜侧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提升了谷子的品质和产量,单产由过去的50 kg左右,提高到现在的350 kg左右,产量增加了6倍,产值提升了10多倍。区域所处地理的土质为洪积扇地带,土壤质地中壤、轻砂壤,壤土层深厚,富含多种谷子所需的中、微量元素,生产的小米色泽金黄、颗粒圆润、耐煮不糊锅、粘度高,是生产优质谷子的风水宝地。
5.2 发展优势农产品优质中药材
繁峙县土壤多为壤土及轻沙壤土,且土层深厚,质地优良,适宜中药材生长发育,且品质优良。全县境内总土地面积2 368 km2,其中宜林、宜草等荒山荒坡多达14.3 万hm2,约占总面积的73.51%,均宜中药材生长发育,呈野生抚育的有利前景。目前,该县中药材总播面积0.5 万hm2左右。按照县委、县政府宏伟规划目标,预计到2015年,全县种植面积突破0.7万hm2大关,占到繁峙县农业总播面积的15%左右,仅中药材一项总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1 000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重点来源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引平.山西省小杂粮生产优势及发展思路.山西农业科学,2010
[2] 魏亦文,褚润根,贺晔.山西省优质小杂粮(谷子、荞麦、莜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05)
[3] 戴双兴.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与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
[4] 蔡绍青.农产品加工业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格局.农产品加工,2008,(02)
[5] 程锡景.晋中市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