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问题及改善措施分析
2016-02-06白莉
白 莉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局,德州 253016)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问题及改善措施分析
白 莉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局,德州 253016)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生态农业 问题 措施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而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走出生态困境的必然选择。农业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态文明是人类以一种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成果的总称。该文试图探讨新形势下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建议。
1 浅析生态农业的建设
1.1 了解生态农业的建设
生态农业的建设主要是在农村实施全面的建设工作,利用生态学的相关系统对农业进行统一性、规划性的管理。在规划性的生态原则之下,利用农村当地具备的生态环境与条件,使农业建设实现生态化、文明化,树立更美好的新农村形象。通过对农村实施生态农业的建设,解决我国农村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同时也使农村的生活达到健康的标准。降低生态资源的污染,使农业在生态环境下取得良好的效益。
1.2 生态农业的建设在发展中的意义
社会群众在使用生态资源时表现为不合理性,对生态资源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也使农业生产遭受了或多或少的污染。例如农业水土的流失、土地资源的恶化、海洋环境的退化等。这些污染与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建设,其潜在的影响将带来生态灾难甚至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经过对生态与农业的研究,实施农业生态的建设措施,能够解决社会群众在生态中的生存问题并保护生态资源。由于农业在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掉生态资源,在农业生产方面,降低农业的产量、食品安全。因此,生态农业的建设对人类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提高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安全性。
2 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
2.1 生态农业在理论、基础方面的问题
基于生态农业生产建设工作的复杂性,它涉及的学科领域知识之多,例如农业学、生态学、资源学、环境学等多种专业性的学科。它的研究工作是多样性、多学科和多领域的,因此,需对这项复杂的建设工作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虽然这样的研究工作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说服性,但是缺少对学科之间联系的研究。因此,需要对这些学科进行综合性的系统分析,进而对生态的农业生产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样的研究工作,应该对当前的生态农业的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等展开详细、具体的调查,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缜密性、科学性的分析,挣脱在学科领域间的局限与束缚。根据学科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对其工作展开综合性的知识普及活动,以增强农业户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完善生态农业自身具有的理论性体系。
2.2 农业政策不完善的基本问题
在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用下,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将其作为支持建设的良策。如果在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缺少国家政策的支持,就会给落实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在农业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农业激励政策,保障农业生产体系。这两项政策的制定,有利于生态农业生产建设工作的发展。虽然纵观我国的经济市场,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好的经济成效,但是对于生态农业的建设工作,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全面贯彻生态农业生产建设的相关工作,完善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
2.3 生态农业技术的基本问题
我国整个生态农业的大系统是由许多分支组成,其分支间还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生态关系。在生态农业系统的建设阶段,生态农业的技术也相对地对传统技术进行了一定整合。由于在整合的过程中不具备创新性,因此,在生态农业的新系统下,提倡生产中使用低化学的技术。具体的要求如下:生产的农药、化肥、添加剂、食品的包装材料等都需要保证生产过程的环保性、生态性,这些生产的技术质量,将直接影响生态农业生产的质量。我国在生态农业的技术开发与使用方面,都不具备这些环保与生态的要求。其技术在开发上也难以顺应生态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形势与方向。一般状况下,农村的农业户在农业生产方面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也没有准确的农业生产经验,只是凭自己的生产经验实施农业生产。他们对农业生产没有进行专业性、统一性、合理性的研究与设计,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合理生产。我国对生态农业的生产方面进行了不断地研究与实践,然而在技术上还存在不妥当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加以实践。
2.4 农业在产业化上的基本问题
随着农业化的产业结构不断变革,提高了产业化结构在生产上的水平要求。由于农业产业化的结构在组织上具有较弱的竞争力,导致农副产品的产业链短缺,不便于农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不能发挥组织的重要职能与作用。产业化结构的问题,导致了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要想解决农村的贫富差距问题,就必须要建设生态性的农业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农村在生产方面的产业化性能与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的生态经济,更能够解决我国土地资源问题,有效利用耕地的面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2.5 组织建设的基本问题
生态农业在建设的发展历程中,组织的建设对建设工作而言具有很强的作用性,组织的建设是建设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该组织的建设在特征和性质上,与其它的组织有不同之处,在工作的决策中具有独立决定的权利。根据我国目前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情况,组织的建设存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在服务方面不能够满足建设发展的需求,对于产业的发展而言,组织的建立在服务方面与技术有着同样的意义。由于目前的组织建设存在一些基本问题,导致其服务也不到位和具体,充分体现了服务体系的欠缺。在农业的实际生产中,为农业户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是建设发展的重要需求。有效的农业服务信息能够优化农业生产的产业结构,满足建设工作在发展中的需求。对于农业户来说,他们不能辨认农业生产的有效信息,从根源上讲,都是组织建设带来的农业问题。
3 解决生态农业在建设中基本问题的方法
3.1 增强农业户的生态意识
在解决生态农业的基本问题上,需要农业户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增强生态农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与重要性,将生态的思想贯彻并落实到三农工作中。通过大量宣传生态农业在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农业户的生态意识。在领悟农业的生态理论时,为社会的农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农业项目中存在很多的生态建设,对农业进行综合性的开发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将生态作为农业建设的中心思想,把农业从布局上进行优化,进而把农业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此外,通过在农村乡镇建设生态农业,从而解放农业户的思想,改变原有农业在生产上的局限。在农业生产环节中掌控好生产组织、服务之间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中提升产量、质量效益与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在原有的单一生产效益中进行改善,将其转变成多元化、生态化的效益。从农业的生产上实现生态的建设,在农业户之间增强生态的保护意识。
3.2 提升生态农业的技术
在建设生态农业的方面,面对技术存在的基本问题,应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并依附科技的发展将其运用到建设中,进而对生态生产的模式进行改善。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由于对生产进行了粗放式的经营,导致了农业资源的浪费,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也影响了农业在生产中的产量与质量。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由于对农业资源以及生产环境的忽视,导致农业在经济效益上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有些农业经济在发展道路上不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制约了农业生产在经济效益上的发展。只有将生态环境、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化地使用,并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根据生态农业在生产与发展中的模式以及生态循环的科学规律,将生态发展的理念与技术方法结合,通过科学技术建立具有发展性和循环性的生态农业系统,才能在模式上改变生态农业。在改善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生产技术。只有提升生态农业的技术,才能充分利用农业的资源,共同实现生态与科学的农业管理。例如:在生态农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将具有生态化的技术引入到生产技术中,对农业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耕种,将低产的农地资源改良成高产的生态农业资源,使农业生产得到生态化的支持与持续性的发展。
3.3 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在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背景下,要想解决好我国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的众多基本问题,从整体发展上讲,必须在农村的农业生产队伍中建设相应的合作社,以此推动建设的发展,使生态农业在建设方面更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利用这种方式,发挥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济中的作用性,进而提升组织化生产的程度,改变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另外,还可利用多种渠道或形式对农业的发展进行集资,构建具有延展性的产业链,优化农业的产业化结构与经营的模式,将其发展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领军企业,并形成农业户与基地联合的农业式产业链,也为社会提供相应的发展与就业机会,从而形成以产业化发展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此外,还可建设具有示范性的基地,利用此基地夯实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结构,在带动产业经济的同时,增强产业化的性能。
3.4 完善农业的相关政策
在积极发展农业建设的同时,借助外力发展农业经济。最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就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完善相关政策,为农业户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利用政策的有利条件,强化农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伍世良,邹桂昌,林健芝.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五个基本问题.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7(15):21~23
[2] 邵学杰.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行业发展论坛,2012,7(15):281
[3] 刘思华.生态农业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2(4):1~5
[4] 陶西文.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11,10(28):9047~9048
[5] 杨中柱.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江南论坛,2013,1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