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瘤黑粉病发生与防治

2016-02-06袁晓逸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黑粉病防治措施玉米

袁晓逸

(大关县农业局,云南昭通 657400)



玉米瘤黑粉病发生与防治

袁晓逸

(大关县农业局,云南昭通 657400)

摘要:玉米黑粉病是大关县玉米的重要病虫害之一。该病属侵染性病害,侵染时间长,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侵染。主要菌侵染植株的茎秆、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部位,倒装句植株出现不结果实的空杆,大大降低了玉米的总体产量,从而对玉米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文章根据近年来对该病监测、调查、分析、研究等情况介绍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途径、流行条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 黑粉病 发生危害 防治措施

玉米黑粉病是大关县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玉米黑粉病也被称为瘤黑粉,属于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能被侵染,持续的时间较长。由于大关县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较弱、病菌逐年的变异和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增加了当地玉米患病几率,普通年份发病率在3%~8%,严重发病年可达30%~40%,给玉米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1 症状

植株地上部分幼嫩组织均可被侵害,如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雄花、雌穗等幼嫩组织。被侵害组织因病菌代谢产物的刺激而肿大成病瘤,病瘤大小和形状,因发生部位不同而不同,病瘤形状近球形、角形、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单生,有的串生或叠生,大小不一。如果病瘤尚未成熟,通常外表会出现薄膜,呈白、灰白或淡红3种颜色,内部的是白色、柔软的幼嫩肉质,且有汁。病瘤成熟后瘤内变黑粉(病菌的厚膜孢子)。一旦薄膜发生破裂,就会使黑灰色粉末(即厚膜孢子)在空气中大量的散发,并立即萌发,进行再次侵染。通常一株玉米上可以生出数个病瘤。如果在苗期染病,病瘤多出现在茎基或叶片的背面,尤其是茎基部的黑粉瘤个头比较大。成株后染病,主要危害的是雌穗,一旦发病,就会使果穗的上半部或个别子粒上产生许多瘤状菌瘿,甚至会使全穗形成畸形菌瘿。

2 病源菌

该病病源菌[Vstilago zeae (Beckm) llnger]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病瘤所产生的黑粉即为病菌的厚膜孢子。厚膜孢子球形或椭圆形,呈茶褐色,表面有细刺。

3 侵染循环

病菌的厚膜孢子在田间土壤、地表、病残植株及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的主要初次侵染源;用带菌植株饲养牲畜或堆肥,混在堆、厩肥中的厚膜孢子,在肥料没有充分腐熟的情况下也能保存其生活力而成为第二的主要将要的初次侵染源;种子带菌对本病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

玉米黑粉病为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的生育期内可发生多次侵染危害。厚膜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由风传播到植株幼嫩组织上萌发侵入。菌丝体在寄主组织中扩展并产生一种类似生长素的物质刺激寄主细胞,使其膨大和增殖而形成肿瘤,肿瘤中形成大量的厚膜孢子,膜破裂后散出,进行再次侵染。

4 发病条件

4.1 温湿度

玉米黑粉病是一种高温多湿的病害,早、晚玉米都能发生。厚膜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6~30℃。高温高湿有利于厚膜孢子的萌发,同时玉米幼嫩组织易受害。高温、多雾、多湿气候条件易发生玉米黑粉病,并且发病重,形成流行性病害。

玉米受旱,尤其是分化前的幼穗愈伤干旱,会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抗病能力。山区坡地土壤水分少,但由于多雾、空气湿度大,也易于发病。

4.2 栽培条件

多年的连作,导致土壤中的病菌不断的积累;偏施氮肥玉米组织幼嫩,螟虫、冰雹、暴风雨造成大量机械损伤等,有利病害的发生。

4.3 菌源数量

大关县种植以小麦、玉米轮作,马铃薯、玉米间作为主,连作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地方多达十几年,种植抗黑粉病较差的品种,由于大量发病,病菌散落田间,致使土壤菌源大量积累;加之农民种植习惯多年种植同一个品种,造成菌源积累;玉米秸秆还田或施带菌的农家肥、田间秸病残体未能及时处理,也是田间残留菌源量大的主要原因。

5 防治措施

在玉米黑粉病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种植抗病虫品种为中心,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5.1.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黑粉病的根本性措施。根据品种抗性和历年发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品种布局,抗病性强的品种安排在重病区,抗病性较强或较弱的品种安排在轻病区,尽量压缩或淘汰感病品种。

5.1.2 割除病株

在苗期和生长期症状明显时或生长后期病瘤未开裂散出厚膜孢子之前,及时割除发病株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焚烧,是防止病菌散落在田间降低土壤中病菌含量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防治;必须做到及时、连续、干净、彻底割除病株,防止病菌散落在田间,以减少田间病源基数,降低来年的发生率,减轻危害程度。

5.1.3 及时灭茬

在玉米收获后及时砍除玉米秸秆,彻底清除田间植株残体,并将其运至田外焚烧或作燃料,是减少土壤中病源量和减少来年发生危害的有效途径。

5.1.4 合理轮作

在严重发病地块,实行3年以上合理轮作,减少玉米连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含量,以降低发病率。

5.1.5 施用净肥,减少菌源量

禁止用带病秸秆或籽粒喂牲畜和作积肥,肥料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以避免肥料带菌,减少菌源量,降低发病率。

5.1.6 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播种,适当浅播,促苗早发,减少感染机会;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偏施氮肥,保持生长健壮;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5.2 化学防治

5.2.1 药剂拌种

用25%粉锈宁200 g或 12.5%速保利拌种,拌种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也可用50%福美双拌种,拌种药量为种子重量0.3%~0.4%(按药剂有效成分计算)。

5.2.2 选用包衣种

常年发病区,尽量选择有防治玉米黑粉病药剂的包衣种子。

5.2.3 喷雾

在发病初期和玉米抽雄前10 d左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喷雾,可减轻再侵染危害。

总之,搞好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是减少玉米损失,保证玉米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猜你喜欢

黑粉病防治措施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浅析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论玉米黑粉病的防治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玉米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小麦秆黑粉病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