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016-02-06崔东梅
崔东梅
(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农业技术站,聊城 252300)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崔东梅
(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农业技术站,聊城 252300)
摘要:玉米是占世界粮食总产量最高的作物,其在我国播种面积较大,分布较广,不仅可以食用,且可广泛应用于工业、饲料等领域,应用前景较为广泛。但病虫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因此,文章针对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对提高玉米产量具重要意义。
关键词:玉米 病虫害 防治技术
玉米为世界上三大栽培类作物之一,具较高经济价值和经济用途。但是近年来玉米病害发生严重,例如粘虫、玉米螟、黑穗病、大斑病等,对各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积极有效防治玉米的病虫害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针对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减少病虫害提供参考。
1 玉米主要的病虫害
1.1 大斑病
玉米的大斑病以为害叶片为主,其发病严重的时候也可为害叶鞘及苞叶,且其适温为20~25℃,因此,大斑病在春玉米区的发生较为严重。玉米的大斑病病菌多以分生孢子依附在病株的残体上而越冬,或者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内潜伏而越冬,翌年孢子易萌发而引发初次侵染,且感染之后植株将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再凭借风雨的传播,进而再次引发侵染[1]。大斑病为玉米的病虫害中分布较广且危害较重的一类病害,其主要发生于我国东北及华北的春玉米以及南方海拔高、气温低的山区,且发生较为严重的年份,染病的品种将达到60%左右。
1.2 丝黑穗病
玉米的丝黑穗病又可被称为乌米,其病原是丝轴类黑粉菌,该病遍布在世界各地的玉米产区,每年均会发生,玉米的丝黑穗病于北方地区的发病较严重,通常年份的发病率为2%~8%,且个别地块可高达60%~7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2]。丝黑穗病属于苗期侵入且具系统类侵染性的病害,其多数于穗期表现出典型症状,以为害雌穗和雄穗为主,若发病通常是全株没有收成。
1.3 黑粉病
黑粉病通常为害玉米的叶、雄穗、果穗及秆等部位的幼嫩组织,进而生成大小不一的病瘤;而植株地上的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生成肿瘤为病部典型特征。病瘤最初呈现银白色并有光泽,而内部为白色,且肉质多汁可快速膨大,通常可冲破苞叶并外露,其表面变暗,且略显现淡紫红色,内部可由灰变为黑色,在失水之后当外膜得以破裂时,将散出大量的黑粉,即病菌冬孢子。果穗的发病能部分或者全部变成大肿瘤,而叶上发病即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1.4 玉米螟
玉米螟又可被称为箭杆虫或钻心虫,其可为害玉米植株的地上各个部位,进而使得受害部分的功能丧失,减少籽粒产量。该虫害通常具有危害性大且病原体多、繁衍迅速等特点,其于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为一种具有典型性及杂食性特点的害虫。玉米螟成长过程为幼虫到成虫再到化蛹,其为害严重,无论是幼虫时期,还是成虫与化蛹时期均会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初龄幼虫以为害娕叶为主,蛀食嫩叶,进而生成排孔花叶;而3龄之后的幼虫以蛀入茎秆为主,对花苞及雄穗、雌穗进行为害[3]。受害玉米因营养和水分的输导受阻,导致植株的茎秆易折且长势较弱、雌穗的发育不良等,严重影响到最终结实,使产量减少。
1.5 蚜虫
蚜虫又可被称为棉蚜虫,为一种成虫附着于作物叶背和嫩茎上进而为害作物的一类虫害。蚜虫为害症状主要表现为蚜虫成虫多依附于作物叶背和嫩茎上对液汁进行吸取,致使植物受到危害,受害作物多表现为叶片卷缩及瓜苗萎蔫,严重时甚至引发枯死;如果老叶受害将提早枯落,进而使果期缩短,导致减产等[4]。
2 病虫害主要防治技术
2.1 大斑病防治
(1)选取抗病品种:依据当地的优势小种对抗病品种进行选择,且注意品种合理搭配,以避免品种单一化。(2)轮作倒茬。(3)农业防治:于适期早播以避开病害的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并增施钾磷肥;做好中耕进行除草培土的工作,并摘除2~3片底部叶,以降低田间的相对湿度,进而使得植株健壮,以提高抗病的能力;玉米收获之后,需清洁田园,把秸秆进行集中处理,经过高温发酵后用作堆肥,并实行轮作。(4)药剂防治:于玉米的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或者发病初期实施喷洒500倍液50%的多菌灵类可湿性粉剂或者500倍液50%的甲基硫菌灵类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的百菌清类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体25%的苯菌灵类乳油、700~1 000倍液40%的克瘟散类乳油、300倍液的农抗120类水剂,并隔7~10 d防治1次,且连续防治为3~4次。
2.2 丝黑穗病防治
(1)选取抗病品种。(2)实行轮作及深耕。(3)及时将病株拔除,防止病菌落入土中。(4)药剂防治:取20%的锈宁类可湿性粉剂依据0.2%的剂量进行拌种;或取70%的五氯硝基苯进而做成含药剂量不大于0.7%的药土。(5)通过种衣剂进行防治:当前的生产上具有多种种子类包衣剂,其对病虫害防治较有效。
2.3 黑粉病防治
(1)轮作倒茬。(2)选取抗病品种。(3)消灭病菌的来源:越冬期间需将病株铲除,并及时销毁且于春播前进行妥善处理,秸秆在用作肥料的时候需充分腐熟,且田间遗留病残组织需及时深埋。(4)种子处理:取0.2%的硫酸铅或者三效灵类克菌丹进行拌种。
2.4 玉米螟防治
(1)选取抗病品种。(2)予以包衣种子。(3)农业方面防治:在冬季或者早春的虫蛹羽化前处理完玉米秸秆及穗轴等,杀灭掉越冬幼虫,将越冬幼虫减少到最低。(4)药剂防治:于玉米穗期及花丝蔫须之后,将花丝剪掉,取虫0.5 kg的90%敌百虫、150 kg水、250 kg黏土配制泥浆并涂于剪口。(5)生物防治:人工将卵块摘除、于田间将杀虫灯放置及于田间将天敌类赤眼蜂释放,于玉米螟进行产卵始期到产卵的盛末期将赤眼蜂释放1~2次,且每667 m2释放1万~2万头。
2.5 蚜虫防治
(1)选取抗病品种;(2)药剂防治:可选用0.75万~1.00万倍阿克泰,2 000倍吡虫啉,1 000~1 500倍千虫克,1 500~2 000倍金世纪或者2 000倍优乐得进行防治。
3 总结
实现玉米的高产丰收,需以实施高效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为支撑,唯有掌握好上述各项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方法,才能使得重大的病虫害危害降至最低,进而确保玉米高效生产,最终使得农民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刘杰,姜玉英,曾娟.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植物保护,2013,39(6):86~90
[2] 杨丽娜,王佰平,王雪,等.9种玉米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田间药效比较.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0):120~122
[3] 魏铁松,朱维芳,庞民好,等.棉铃虫和玉米螟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影响.玉米科学,2013,21(4):116~118,123
[4] 刘翠娜,邢小萍,李洪连,等.化学农药对玉米中后期几种病虫害的田间防治效果.河南科学,2014,32(4):52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