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服饰色彩的影响—以近代江南、闽南地区民间服饰为例

2016-02-05梁惠娥沈天琦

艺术设计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惠安县闽南地区闽南

梁惠娥 沈天琦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服饰色彩的影响—以近代江南、闽南地区民间服饰为例

梁惠娥 沈天琦

本文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近代江南、闽南地区民间女性服饰为依托,借助HSV颜色模型对馆藏服饰进行实物测色分析,总结两地民间服饰色彩特点,并结合对江南苏州市甪直镇、胜浦镇以及闽南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小岞镇实地采风调研结果,通过光照强度、气候环境、水系地貌、物种资源四个方面深入分析近代江南、闽南两地民间服饰色彩体系差异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因素,指出自然地理环境是对民间服饰色彩影响的根本原因之一。对其研究有助于展现地域自然色彩特质,继承与发扬我国汉族民间服饰文化遗产。

服饰色彩;自然地理环境;江南民间服饰;闽南民间服饰

本文以近代江南、闽南地区民间服饰色彩为例,结合笔者对江南的苏州市甪直镇、胜浦镇以及闽南的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小岞镇实地采风调研结果,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对服饰色彩进行研究,探讨其形成原因及相互适应、融合关系,展现地域色彩的独特艺术魅力,以求更好地保护地域文化环境特性。

一、近代江南、闽南民间服饰色彩特点分析

1、近代江南民间服饰色彩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近代专指今苏南和浙江一带。本文所提到的江南,是苏州东部的甪直、唯亭、胜浦、斜塘、跨塘、车坊、周庄及苏州郊区等地。这些地区受当地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拥有数千年的水稻种植历史,并形成了适合水乡稻田劳动的稻作服饰,尤其以妇女衣着为主,包括包头、大襟拼接衫、穿腰束腰、作裙、大裆裤、卷膀、百纳绣鞋等,既方便江南妇女在水乡田间辛勤劳作,又映衬出江南女子对美的独特追求。

江南民间服饰在色彩选择上也带有着地域文化特色。笔者采用Datacolor650测色仪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184件馆藏近代江南地区民间女性服饰进行实物测色与定量定性统计,并将典型主体色与配色归纳分析。(图1)

图1:近代江南地区民间女性服饰色彩归纳

图2:江南民间妇女服饰(摄于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

图3:江南水乡自然景观(摄于苏州甪直镇)

可以发现服饰主体以蓝色、黑色、青色居多,且整体色相相对集中、单一,以中低饱和度、中高明度色彩为主。整套服饰色块明确,色相清晰,主体色调在每件服饰中都占有较大比重,但每一个部件的主色调又不尽相同,配合无彩色和暖色的应用,丰富了色相,增强了视觉吸引力。中低饱和度的蓝青色调运用广泛,再辅以少量高饱和度红黄暖色作为点缀,如同在柔和纯净中融入稍许激情。明度的对比较强,低明度青黑色的绣鞋、包头上点缀较高明度的彩色绣花,形成强烈的明度对比,同时结合不同明度色彩的拼接,给人感觉清秀又不失沉稳。

配合江南水乡宁静柔美的自然环境,近代江南地区民间服饰色彩搭配又与水乡景观相互融合:蓝青色的包头巾、大襟拼接衫与蓝天碧水交相辉映,黑色作裙、百纳绣鞋上点缀些许高明度灰白色,与水乡粉墙黛瓦的建筑景观浑然一体(图2、图3)。正如清人戴九灵《插秧妇》中描绘的:“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紧束暖烟青满地,细分春雨绿成行”,形象勾勒出江南水乡劳动妇女的服饰之美,并与环境色彩结合,充分表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2、近代闽南民间服饰色彩

本文采用加权平均型的M(•,⊕)算子。其具有综合程度高、利用R的信息充分、体现权重作用明显的特点[13]。根据M(•,⊕)算子的定义,的计算公式如下:

闽南在地理上即为福建省南部地区,包括泉州、漳州、厦门等地。本文所指的闽南地区,主要指泉州市惠安县东部的崇武、山霞、小岞、净峰、东桥、东岭、涂寨七个镇,这些地区均处在环海半岛上,服饰自成一体,别具一格,有着很强的色彩感染力。惠安妇女服饰经过一百多年的变迁,从清末的头代巾仔、身穿接袖衫、下着大折裤、腰系腰巾,到现今“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黑旷裤”的典型渔女形象,已经成为闽南地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也是我国海洋服饰文化的一面旗帜。

笔者采用Datacolor650测色仪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52件馆藏近代闽南地区民间女性服饰进行实物测色与定量定性统计,并将典型主体色与配色归纳分析(图4)。可以发现服饰色相相对江南地区更为丰富,且饱和度更高,明度更低。整套服饰以褐色缀做衫、黑色宽腿裤作为基底,巧妙地镇住了配饰中红、绿、黄等鲜艳色彩的喧闹感,给予服饰整体宽厚稳重的基底;色彩饱和度呈两极分布,高饱和度与低饱和度区域的色彩较多,且所用颜色中基本没有融入灰色调,反之使用的柠黄、草绿、湖蓝、朱红这些点缀色都是色调中饱和度极高的;整体明度跨越较大但分布均衡,从高明度银裤链到中明度绿贴背,再至低明度黑绸裤,均衡的分布避免了审美的偏执感。

闽南地区民间服饰色彩的主体框架充分表现了和谐的自然之美:褐色缀做衫象征土地和沙滩,蓝绿色布边将天空、海洋、山峦、田野联系在了一起,银白色链子与花岗岩石屋相呼应,黑色宽腿裤仿佛海岸沉稳的礁石,红黄色腰带则是山花的跳动(图5),这些都是传统美与现代美的巧妙揉合,既有自然的直露,又不乏艺术的含蓄,也表现了惠安妇女对上天神灵、生存空间以及大自然的崇拜与敬仰。

二、近代江南、闽南民间服饰色彩差异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1、光照强度的影响

光是色彩的本质,不同的光照强度会影响人们对色彩的视觉反应。光照强度主要受到不同地区本身所处的纬度和海拔高度影响。纬度越低,太阳入射角越大,光照强度则越大;而海拔越高的地区,大气厚度低,空气密度就会相应减小,导致光照强度也会更强一些。强烈的光照会降低色彩在视觉上的饱和度,人们在色彩选择时就需要对这种色彩进行感官上的补偿,偏向选择中高饱和度的色彩。

通过Google earth测量可知,江南地区纬度范围在北纬31.12°~31.38°之间,而闽南地区纬度范围在北纬24.86°~25.07°之间,都是处于中低纬度区域。海拔高度上,江南位于太湖水网平原中的平坦水网化平原地区,为较老的湖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3~4米;闽南位于闽粤沿海花岗岩丘陵区中由侵入岩、变质岩组成的滨海台地、低丘地貌亚区,海拔高度在7~35米之间,境内还有许多高50~200米的大小山岭(图6)。因此地处中低纬度的两个地区光照强度都较大,但相比江南,闽南的纬度更低,海拔更高,因而光照强度更强。

这一特点应用在服饰色彩上,主要体现为色彩饱和度使用上的差异。江南地区光照强度相对较弱,在弱光源条件下为使服饰色彩与自然背景相统一,偏向使用较少对比变化的色彩组合,这样可以降低带给人的心理刺激量,因而服饰在色彩选择时以中低饱和度为主,如服饰主体的拼接衫、大裆裤多采用中低饱和度的蓝、青色。闽南地区的人们为补充强烈光照所降低的色彩视觉饱和度,色彩适应上以中高饱和度为主,可以给人心理上带来较强的刺激,此外强烈的光照使得该地区自然环境中受光面与背光面色彩对比分明,相应的服饰上也适合对比和变化的色彩组合,所以闽南民间服饰的色彩饱和度呈两极分布,高饱和度色与低饱和度色对比鲜明,如贴背、腰带、衣领等配饰中的高饱和度色搭配主体服饰的褐、黑低饱和度色,美艳又不失和谐。

图4:近代闽南地区民间女性服饰色彩归纳

图5:与海天融为一体的闽南民间妇女服饰(摄于惠安县大岞村港口)

图6:江南地区、闽南地区地势图

2、气候环境的影响

江南与闽南地区都位于北纬25°~35°左右范围内,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且多集中在夏季。但同温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相比,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干湿季并不十分显著,冬季降水虽比夏季少,但也能达到一定数量(图7、图8)。因此,雨季较长的江南与闽南地区常年气候湿润,雨雾天气多,透明度较差,飘渺朦胧的环境让地处该气候带的人们更加青睐于穿着较高明度色彩的服装,增强色彩反光性。例如,江南水乡妇女服饰的上衣、作裙、大裆裤等都喜欢使用高明度的白色作为拼接或点缀的色彩,而大面积高明度浅蓝色的使用更是在主体服饰中十分常见;闽南妇女的服饰中,高明度白色、黄色、红色的使用频率极高,可以通过这些高明度色彩强化反射光线对视觉的刺激,增强整体环境的光亮感。

但是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江南与闽南,纬度及海陆位置也有稍许差异,气候类型可继续细分。江南位于华东沿海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更强一些,即夏季更热,冬季更冷,气温差较大,为25.2°C,导致江南地区的四季更为分明。闽南地处华南沿海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江南相比海洋性特点更为显著:海洋相比陆地比热容更大,温度变化就相对较慢,即升温慢,降温也慢,使得气温年较差较小,为16.8°C,夏季不甚炎热,冬季北风南侵时由于山峰阻隔,故也不甚寒冷。因而江南地区的人们为了顺应四季不同气候特征的季节色彩变化,服饰色彩整体较为柔和,不至于随着自然色彩的变化而显得突兀,所以江南水乡民间服饰以蓝、黑、青为主体色,形成平和沉稳的基调,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四季自然环境色彩。而处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闽南拥有大量四季常绿的植被,又属于亚热带海洋性雨季林区,受气候条件影响拥有抗稳定性极强的生物群落,因而造就了自然环境中植被、大海、沙滩、丘陵等丰富又稳定的色彩,所以孕育出的地域服饰色相相对丰富鲜艳,带给人活力。

3、水系地貌的影响

水与地是构成地表环境的最基本要素,在自然地理环境上表现为水系与地貌。水系是河流的众多干支流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而地貌按其形态划分可分为山地和平原两类。每片地域都是由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组合而成,但地域环境的突出特征必然是由其中的一个主导要素塑造的。

图7:1956~1987年吴县东山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

图8:1954~1984年惠安县崇武镇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

图9:江南水乡环境(摄于苏州甪直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水系地貌自然就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在服饰色彩上也会体现出差异。江南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水系地带,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纵横交错的河流构成了船桥相望、精致温婉的水乡文化。虽是烟雨江南,但粉墙黛瓦、风中楼阁的水乡景致并不是纯粹的黑白灰调,而是结合了较低饱和度的红、橙、黄色调,充满生命感的韵味与历史感的古雅(图9)。与之相对应的,江南妇女的民间服饰也是以蓝、黑、青、白色为主,再点缀些许红、黄暖色,与江南的碧水、蓝天、黛瓦、白墙融为一体,把环境与服饰美感相结合。江南民间服饰中,不同明度、饱和度的蓝色的运用也是独具特色,江南妇女这种对蓝色系的偏爱是对水乡碧水蓝天的自然风光的完美诠释,让景与人形成和谐衬托,相得益彰。

相比江南平原的水乡文化,闽南地区最突出的特色拥有山地地貌。地处浙闽丘陵南部的闽南地势起伏,山峦连绵,岛屿众多,因而各岛屿受山间丘陵阻隔而分散(图10)。最具有代表性的惠安县在地理位置上就处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半岛、腹地及海岬位置的偏僻性使其几乎与世隔绝,许多新兴文化无法及时传入,民间服饰的原始特点得以传承下来,形成文化的独立性。山高水美的开阔景观,塑造了闽南惠安妇女宽广淳朴的个性,表现在服饰色彩上便形成了相对浓烈鲜艳的色彩偏好,与黄色的沙滩、蓝色的海水、绿色的植被、黑色的土地相得益彰,也表现了惠安人民对自然的喜爱崇敬之情。

4、物种资源的影响

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及海陆位置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水、热、光资源,适宜发展的农业也会不同,从而生成不同的物种资源。纬度较低的江南与闽南地区热量资源都十分充沛,并且两地都处在我国东南部沿海区域,降水充足,故而适宜农业生长,物种资源丰富。所以长期在资源丰富环境下居住的江南、闽南人民都会相对易于接受丰富多变的色彩,服饰色相多样鲜明。而闽南的纬度相比江南地区更低,导致气温更高,无霜期与日照时数更长,更易于农作物的生长,服饰色彩也更为跳跃。

以江南苏州市与闽南惠安县崇武镇为例。苏州的年平均气温为16.3℃,无霜期达24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0.9小时,日照率42%,农作物一年两熟,适宜的气候外加肥沃的土壤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十分适合水稻作物的生长,因而为江南民间稻作服饰的形成提供了可能。这些服饰既方便江南女子在水稻田间辛勤劳作,又映衬出她们对美的独特追求。在服饰色彩上也会考虑到稻田劳动的需要。例如稻农每天和泥土打交道,所以她们的裤子一般采用蓝、黑色布料,不容易显脏,且用深色拼裆适合青年女性的生理特点的需要。(图11)

崇武镇的年平均气温为19.8℃,无霜期达30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6.6小时,日照率50%,农作物可一年三熟,物种丰富。聪明的惠安女们十分善于利用当地资源,在制作服装时就地取材。据清嘉庆《惠安县志》记载,明代以前境内就盛产龙眼、荔枝等果树,惠安女们从当地的龙眼和荔枝树汁中提取染料,将土布染成褐红色,并称之为“红口布”,因而闽南早期的缀做衫多为褐红色。此外笔者在惠安县采风时发现,田野山间生长有大量红黄色野生花木,包括美女樱、虎刺梅、待宵草等,而惠安女服饰喜用红、黄两色作为配色,选用的花型纹样也与之相似(图12),说明服饰图案的素材多是从生活中的物种形象写实变化而来,足以体现惠女的智慧以及对美的追求。

图10:闽南山岛连绵的地貌环境(摄于惠安县大岞村)

三、结语

近代江南、闽南地区民间服饰色彩差异的形成与两地自然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江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烟雨朦胧的水乡环境造就了其民间服饰色相相对单一、色彩饱和度较低、明度较高的特点。闽南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强烈,多山地丘陵,相应的形成了人们色相丰富跳跃、高饱和度、较低明度的色彩使用偏好。探索自然环境对服饰色彩的影响有助于还原地域文化之美。在如今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未来的服装设计中也需要具备环境意识,提取地域环境色彩基因,塑造既有地域特色又契合当下流行文化的色彩组合,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展现自然之美,并将汉民间服饰文化遗产延续与发展。

图11:江南水乡稻田劳作情景

图12:闽南民间服饰配饰色彩来源

1、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陈道玲、张竞琼:《近代江南地区民间大襟袄制作工艺》,纺织学报,2012年。

3、梁惠娥、周小溪:《江南水乡民间服饰手工技艺的审美特征及传承原则》,民族艺术研究,2013年。

4、沈华、朱年:《太湖稻俗》,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

5、牛犁、崔荣荣、高卫东:《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6、卢新燕:《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与工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年。

7、郭红雨、蔡云楠:《自然的色彩,城市的风景—自然环境色彩在城市色彩形象塑造中的运用研究》,建筑与文化,2012年。

8、《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苏州市志(1986~2005)》,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

9、福建省惠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惠安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编委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2年。

11、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吴县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12、《泉州惠东妇女服饰研究》课题组:《凤舞惠安:惠安妇女服饰》,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

13、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苏州统计年鉴-201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

14、魏采苹、屠思华:《吴地服饰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15、张竞琼、崔荣荣:《穿遍江南:水乡服饰收藏记》,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16、乔健、陈国强、周立方:《惠东人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

17、陈国强、叶文程、汪峰:《闽台惠东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

18、惠安县统计局编:《惠安县统计2008年鉴》,惠安,2008年。

19、吴裕仁:《惠安县志》,惠安,清嘉庆八年。

梁惠娥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教授

沈天琦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研究生

The Infuence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Differences on Costume Colors

Liang Huie Shen Tianqi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lk costume colors in Jiangnan and southern Fujian from the angle of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t analyses the physical costume colors’ measurement result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HSV color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folk costumes Museum of Jiangnan University.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Luzhi town, Shengpu town in Suzhou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Chongwu town, Xiaozuo town in Huian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ses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through the light intensity, climate environment, water system and landscape, species resources four aspects, which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on folk costume color system in Jiangnan and Southern Fujian.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basic reasons for the influence of the folk costume colors. It is helpful to show the regional natural color characteristics,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Han nationality folk costume cultural heritage.

Clothing Colors;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olk costume in Southern Fujian; Folk costume in Jiangnan

J523.5

A

1674-7518(2016)04-0027-06

汉族民间服饰文化遗产保护及数字化传承创新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MZ049);江南传统服饰之传承创新与时尚传播,江南大学社科项目(Z2014103000315)。

猜你喜欢

惠安县闽南地区闽南
韧性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安全减灾研究——以惠安县城市安全为例
气候变化对惠安县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闽南文化传承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闽南,闽南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惠安县开展祭扫崇武港墘“八六”反“围剿”革命烈士纪念碑活动
新媒体与闽南地区歌仔戏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