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CT检测诊断后中青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2016-02-05谌丽华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抚州344000
谌丽华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抚州 344000)
经CT检测诊断后中青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谌丽华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抚州 344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索采用保守治疗中青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收取的69例中青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B超检查,记录胆囊情况,所有患者在保守治疗后均根据疗效判定的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本组研究中有51例患者治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8.6%。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病情加重,确定未出现粘连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治愈。有6例患者相继出现肺部感染,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进行治疗后患者于15d天后痊愈;本组研究中有3例患者出现腹腔积脓,其中有3例患者继续治疗后于9d后病情好转,无死亡病例,未有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和肠梗阻情况。结论:中青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关 键 词:中青年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保守治疗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发病率并不低,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方法很多。但是有些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机体恢复也有不同的影响。本次研究,笔者选取了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收取的69例中青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位研究主体,所有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便为不同类型胆囊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可借鉴性,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收取的69例中青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生患者20例,年龄最大者49岁,年龄最小者23岁,平均年龄(34.0±2.7)岁。B超检查结果:病变不同时期患者的胆囊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情况,且囊壁增厚,均在3.5mm以上,其胆囊横径均在5cm以上,当胆囊浆膜下水肿明显时,可见“双边征“。胆囊内可出现异常淤滞、扩大、囊腔壁变薄和胆囊周围炎等情况。其中有30例胆囊壁增厚,11例胆囊周围积液,28例胆囊体积增大。其中有28例患者进行CT检查,其结果显示胆囊壁肥厚,呈急性炎症改变。合并症:糖尿病4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3例,慢阻肺5例,其中有7例患者合并两种疾病。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均符合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诊断标准,年龄60岁以下者。排除标准:胆囊无功能、胆囊结石急性炎症发作、胆囊萎缩胆囊管闭塞及胆囊充满型结石者,年龄60岁以上者[1]。
1.3 方法
1.3.1 诊断:采用西门子BALANCE和欢悦螺旋CT进行平扫,螺距设置为1.5,厚度为8mm,感兴趣区层厚为5mm,重建间隔为3~5mm。
1.3.2 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禁食、对症治疗(降压、降糖等)应用维生素和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进行胃肠减压。对于腹痛严重的患者可给予解痉挛和镇痛剂(杜冷丁、阿托品),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依据其实际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墨菲氏征检测呈阴性,B超与血常规检查均正常,且右上腹部疼痛症状显著改善或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墨菲氏征检测呈阴性,B超检查胆囊进出波间液平<25mm,血常规检查正常,且右上腹部疼痛有所减轻[2]。死亡:病患在治疗中病情恶化死亡。
2.结果
2.1 CT表现
所有患者均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中51例为单纯性AAC,CT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囊增大,18例坏疽穿孔性AAC,CT表现为囊壁不连续征、皱缩征,胆囊缩小,囊周可见较多液性密度影。
2.2 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中有51例患者治愈,所占比重为73.9%,有效17例,所占比重为24.6%,治疗总有效率为98.6%。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病情加重,确定未出现粘连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为治愈。有6例患者相继出现肺部感染,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进行治疗后患者于15d天后痊愈;本组研究中有3例患者出现腹腔积脓,其中有3例患者继续治疗后于9d后病情好转,无死亡病例。本次研究中未有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和肠梗阻情况。
3.讨论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一种相对独立的临床疾病,发生率占急性胆囊炎的10%左右,对胆囊进行检查未见结石。病情凶险且隐匿,倾向于呈暴发性经过,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以严重烧伤、创伤、脓毒症、腹部非胆道手术等免疫缺陷危重病人为主,多见于老年男性,有70%的患者可伴发有动脉粥样硬化。也有研究认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与艾滋病以及长期的肠外营养有关。致病因素主要为缺血和胆汁淤滞,在这种情况下细菌繁殖快速,且因为供血量减少,往往易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由于此病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理变化较为相似,且都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往往容易造成误诊。当临床上长期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或者严重创伤的患者,一旦出现右上腹疼痛并伴有发热时要考虑此病的发生。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触摸诊断,若其出现右上腹压痛及腹膜刺激征、触及肿大胆囊、Murphy征阳性时,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3]。本次检查结果就显示胆囊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且囊壁增厚,胆囊内可出现异常淤滞、扩大、囊腔壁变薄和胆囊周围炎等情况。
中青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经影像学和临床检查确诊后就需要立即进行治疗,若延误时机则可能会使得胆囊穿孔、囊坏疽几率增加。目前外科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方法以手术为主,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则为首选方法,但是对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较为复杂且炎症严重,胆囊坏疽或穿孔会与其周围的组织出现粘连,这样就不利于局部解剖,不适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为佳。而对于耐受差且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其身体状况,可考虑实施胆囊穿刺引流术。因此,临床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但是胆囊切除后会对患者产生较多的不利影响,如,腹胀腹泻、消化不良、胃液食管反流、增高胆总管结石发生率、胆管损伤,并且有可能会成为结肠癌发生的诱因。所以对于病情较轻者或者未能确诊的患者应在严密观察下进行保守治疗,但是若病情恶化则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但是周围组织未出现粘连,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治愈。其余患者均为保守治疗,有51例患者治愈,有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6%,未有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和肠梗阻情况,在治疗中有患者出现感染或者腹腔积脓,采取措施后痊愈或者好转。
参考文献
[1] 蔡方校.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5,33(2):186-188.
[2] 汤承辉.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选择[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24(16):3740.
[3] 陈伟.中青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8例保守治疗效果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2):171-172.
文章编号:1006-6586(2016)01-0032-02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