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64层螺旋CT双动脉期多期扫描与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随机对照观察

2016-02-05蔡华威刘旭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造影

蔡华威刘旭东

1 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 驻马店 463200)2 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 肛肠外科 ( 驻马店 463200)



低剂量64层螺旋CT双动脉期多期扫描与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随机对照观察

蔡华威1刘旭东2

1 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 驻马店 463200)
2 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 肛肠外科 ( 驻马店 4632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低剂量64层螺旋CT双动脉期多期扫描与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结果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方法:选取确诊为肝脏发生小结节占位性病变的患者42例,已经确定其中26例为小肝癌患者。对42例患者进行低剂量64层螺旋CT双动脉期多期扫描和超声造影诊断,分析单独使用仪器的结果和综合两种仪器检查的结果。结果:超声造影联合CT扫描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要优于单独使用超声造影、CT扫描,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剂量64层螺旋CT双动脉期多期扫描联合超声造影可以诊断小肝癌,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 键 词:CT双动脉期多期扫描 超声造影 小肝癌

小肝癌指肝部单个癌症结节最大直径低于3cm,癌结节数目最多为2个,且直径总和不超过3cm[1]。对小肝癌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清理病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手术前,需要利用影像学仪器确定肿瘤位置和大小。为了探讨CT双动脉期多期扫描和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能力,本研究选择42例发生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之间于我院超声检查确诊为肝脏发生小结节占位性病变的42例患者。所有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为24~71岁,平均年龄44.7岁。肝部肿瘤直径为1.0cm~3.0cm,平均为(2.3±0.5)cm。20例患者伴随肝硬化,27例患者伴随乙型肝炎。患者中不存在肾功能障碍、甲亢和对研究中涉及药物过敏人员。通过手术和超声检查的方式,确定共有26例小肝癌患者。

1.2 检查方式

1.2.1 超声造影

对42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检查时间为清晨空腹阶段,检查前一小时禁止饮水。首先采用二维超声明确病灶所处位置,将经生理盐水稀释的碘海醇静脉注入体内。观察病灶以及动脉期、门静脉时期、实质期和延迟期的造影结果并保存图像。

1.2.2 CT扫描

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42例患者进行CT扫描,患者仰卧位,肝部平扫后增强扫描,采用300mgI/ml碘普罗胺作为对比剂以3.5ml/s的流量注入,总量为1.5ml/kg。对比剂追踪触发监测点后开始扫描,每次肝部扫描时间为5s,20s左右结束两个动脉期扫描。高压注射70s后进行门静脉期扫描,90s后开始平衡期扫描。低剂量电压为120kv,电流为250mA。将扫描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处理。

1.2.3 超声造影联合CT扫描

完成以上两种检查方式后,二者结果综合分析为超声造影联合CT扫描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进行X2检验。当P值低于0.05时,则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 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超声造影方式检查出小肝癌17例,增生性结节和再生性结节共19例。在造影前,病灶的影像学特点为弱回声,可见血流信号点状分布,指数不超过0.7。动脉期病灶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差异较大,延迟期病灶可见低回声。

2.2 CT扫描结果

CT扫描诊断出小肝癌18例,增生性结节和再生性结节共19例。病灶影像学特点为平扫低密度改变,肿瘤为圆形,边缘模糊,也有少数边缘清晰。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为动脉期密度提高、门静脉期密度降低,实质期和延迟期密度略低。

2.3 超声造影和CT扫描结果

综合超声造影和CT扫描结果,认为小肝癌共24例,增生性结节和再生性结节共18例。

2.4 三种检查结果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超声造影联合CT扫描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要优于超声造影、CT扫描,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以往研究显示,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血流信号检测率超过95%。在CT检查中,患者可耐受的剂量不超过25mGy,仪器的检查方式往往会影响到剂量的大小[2]。但是在低剂量CT扫描中,病灶边缘轮廓显示图像较为模糊,可以通过增强扫描电流的毫安秒,从而提高边缘显示的清晰度,此外也可以降低患者所接收的辐射量。当肝部存在多个小肝癌病灶时,CT扫描可以一次性地完整显示病灶的血供情况,清晰显示各个位置病灶的特点。超声造影是实时监测小肝癌的组织血流动态改变特征的有效方法,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超声造影较CT扫描成本较为低廉、辐射小,更易被患者接受。超声造影剂安全性高,不会产生碘过敏反应,需要量较少,对于部分脏器功能较弱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但是,超声造影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特殊小肝癌病灶的增强表现不够明显,注射造影剂后显示时间较短,可能发生误诊及漏诊[3]。因此,对于一些特殊病例需要CT扫描和超声造影联合使用,才能提高小肝癌的疾病检查正确率。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单独使用CT扫描或者超声造影具有相似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联合使用两种方法,则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使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达到最大化,其联合使用的准确性等数值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一种仪器。

综上所述,低剂量64层螺旋CT双动脉期多期扫描联合超声造影可以诊断小肝癌,与单独使用一种仪器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静,谢传淼.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方法进展[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2,02(06):152-155.

[2] 罗悦凡,胡玉明.16层螺旋CT优化智能触发技术在肝脏双动脉期扫描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2(11):217-218.

[3] 钱林学,刘玉江,丁惠国.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05(24):479-486.

文章编号:1006-6586(2016)01-0026-02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低剂量螺旋造影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FBP重建与iDose4IR在肺癌低剂量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