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演奏旋律歌唱性的联觉
2016-02-05张鸿淼
张鸿淼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论钢琴演奏旋律歌唱性的联觉
张鸿淼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钢琴教学实践中,歌唱性旋律演奏技巧是教学的重难点。钢琴演奏过程中,离不开演奏者的手臂和手指运动,眼、耳以及唇齿相互配合。各感官之间的协同配合,即为“联觉”效应。本文分析了歌唱感觉以及演奏的视觉、动觉以及听觉,并在此基础上就钢琴演奏旋律歌唱性联觉,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旋律;钢琴演奏;歌唱性;联觉;研究
“联觉”依赖于各种感觉的相互联系,其中一个感官被刺激后就会产生联动感官,而且各感官之间相互作用,并对外界条件产生反射。钢琴演奏旋律歌唱过程中,需融合技巧,不同教学之间产生联觉效应。
一、钢琴演奏歌唱性旋律的联觉
钢琴师乐器之王,其音域非常的宽广,而且表现力非常强大。然而,受弦槌联动杠杆敲击发声机理限制,钢琴声音很快就会消失,延续时间并不长,而且难以有效加强与保持。利用钢琴弹奏具有物理意义连贯线条不存在可能性,加之部分学生在钢琴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已形成了敲击意识和习惯,以致于无法有效弹奏出连贯旋律线条。钢琴演奏时的旋律歌唱性体现,成为当前钢琴教育教学的重难点。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严格的联觉研究势在必行。钢琴演奏旋律歌唱性,需利用连音流畅﹑连结和柔顺地演奏;连音具有连结性﹑不间断性以及不可分割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奏歌唱性的形态具有流动性和连贯性。其中,连贯性要求弹奏的钢琴音节一定要紧密,而且空隙不大,声音在不同音节之间延续,呈线出条状性。在弹奏过程中,若想体现出具有演奏歌唱性的音乐线条,则需借助声乐的意识,在弹奏时建立流动与连贯性的音乐感念。歌唱与气息支撑以及腔体配合密不可分,同时还要去吐字清晰,这些都是基本的要素,而联觉可将上述要素与连音弹奏技法紧密结和在一起,手臂与手掌放松,向指尖适当送力,使手指承受着手掌力量,然后向指尖送手臂﹑手掌力量,以此来稳定支撑指尖。钢琴弹奏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指交替幅度和时间,并且在手指触键时,需有缓冲动作,避免小槌击弦问题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弹奏出旋律性较强的连贯流动线条。
钢琴演奏过程中,旋律歌唱性应当借鉴歌唱时音﹑字之间的连贯动作概念。在声音发出时,钢琴优势得天独厚。然而,若想发出清晰﹑集中以及声音充分震动并非易事,钢琴演奏者应当借鉴歌唱过程中的咬字法,从根本上克服歌唱任意性,并且找准其中的发声点,从而使弹奏的声音更加的流畅﹑清晰和动听。对于连音而言,钢琴弹奏者存在着重“连”轻“音”的现象,弹奏的音不够明确﹑清晰。对于单音弹奏而言,需包括贴键准备以及弹奏和离键等步骤,这与歌唱过程中的咬字“字头-辅音以及字腹-元音和字尾-收音”相吻合。如果弹奏者不重视贴键准备与离键动作,则弹奏发音就会非常的生硬,而且显得突然﹑粘连和模糊。针对这一问题,只有采用咬字发音范式,对音节弹奏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确保弹奏出歌唱性旋律。
二、钢琴演奏过程中的旋律歌唱性联觉训练策略
(一)深呼吸
在优美和抒情歌曲演唱过程中,有准备的进行深呼吸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呼吸方式。在同性质旋律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进行必要的吸气准备,比如大臂舒展,抬起手指放在键盘上,吸气后进行深呼吸,将手臂和手指自然放下,以此来确保弹奏的连贯性和流动性。比如,G·乔尔达的《我亲爱的》前奏,便是一首向心上人真情告白的名曲,这首歌曲旋律非常的舒缓,而且特别动人;前奏旋律,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憧憬,同时这也是该曲子所表达的主题。在该首曲子弹奏过程中,呼吸过程中需借鉴歌唱时的呼吸方式和方法。在连线起音弹奏过程中,弹奏的速度一定要适当的放慢,缓慢一些,并且参考歌唱时的呼吸控制方式方法。在收音弹奏时,手势应当慢起,并且参考歌唱深吸气方式,这有利于弹奏出清晰的声音﹑柔美的音色,从而使旋律犹如小溪般流畅﹑平稳的曲调。
(二)偷气
歌唱过程中,若歌词非常的密集,而且音符跳速比较快,则需在短暂的时间内进行及时补气,即为“偷气”。钢琴弹奏过程中,偷气时不可或缺的,弹奏偷气需在弹奏之前一连线的末音收句时,慢慢提起手腕,从而为弹奏下一音节储备力量,这有利于确保音乐弹奏的流畅性与连贯性,对于表现音乐温柔文静的情感,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提气
在钢琴演奏旋律演唱过程中,若遇到相对较宽的音程时,就会对演唱者的功力有较高的要求,比如通过收腹来产生力量,并且配合着声带张力,将声音逐渐推向高音区,从而使发音更加的高亢﹑饱满,即为提气。在演奏钢琴曲时,提气通常在较强起音节奏以及和弦时使用;在提气过程中,要求手臂准备抬起,以此来使手指及时离开键盘,并且用力压下,从而使发声更加的有力和饱满。
(四)沉气
当歌唱旋律处在中高声区时,需沉降至低声区。然而低音又切忌软弱无力,需有一定力度,这时需横戈急降,并且将腹部展开,使之发出饱满﹑低沉以及有力的低音。钢琴弹奏时,沉气通常会在旋律自高向低音区变化时或者和弦弹奏时使用,这要求在激昂声音弹奏结尾处,应当使手臂成抛物线形,并且带动手指放在和弦键盘上,做好沉气准备。弹奏支点一定要适当的降低,而且手掌应当有力支撑,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压力,从而弹奏出饱满﹑低沉以及充满情感的音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钢琴演奏旋律歌唱性的联觉非常重要,在美妙旋律弹奏过程中,应当追求歌唱性旋律,并且准确把握钢琴曲子的语气等,不断提高钢琴演奏技巧和水平。
[1]王明远.论钢琴演奏歌唱性的技能培养[J].黄河之声,2015,(02).
[2]樊培.钢琴演奏过程中旋律的歌唱性[J].音乐时空,2015,(06).
[3]龚明珠,刘昕蔚.论怎样更好地弹奏钢琴曲中的歌唱性旋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12).
[4]赵屏国.钢琴套曲《四季》的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张鸿淼(1988—),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器乐表演(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