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2-05李敏
李 敏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敏*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随着2007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在近几年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判断资产减值迹象存在难度;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标准不统一、精确计量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不易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从进步完善制定会计的相关法规、完善市场价格体系、提高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等对策进行解决。
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经济性标准
一、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发展,上市公司的内部外部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随之带来的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就越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市公司在操纵利润空间上受到了很大影响,可操纵的空间日益减小,但同时又基于财务报告盈利的需求,上市公司就利用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为了进步规范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最大程度地防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空间的操纵,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现行会计准则,现行会计准则较原会计准则相比,无论是在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减值计提的对象,还是资产减值损失能否转回等各方面,规定更为具体详细。
尽管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较之原来的规定更为完善,在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相关的会计信息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客观地认识到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难以操作的地方。例如从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到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不少涉及到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职业判断会使财务人员因其专业素养、所处环境的不同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毫无疑问,这就会为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以期达到粉饰财务报告提供了便利条件。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由于措词部分过于抽象和模糊,这对于进步规范财务行为极其不利的。鉴于此笔者通过研究执行新资产减值准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探索出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对策,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真实性相关性,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信度高的财务报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历程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制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国1998年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该制度的适用范围都是一些较特殊的股份公司,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该制度规定对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考虑减值问题,经计算这四项资产确实发生了减值,需计提相应的存货、坏账、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即“四项减值准备”。
第二阶段,我国于1999年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该规定出现了新的变化,适用范围扩大了,即需要考虑计提“四项减值准备”的公司扩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阶段,我国2001年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在股份有限公司内的普遍执行,资产需要考虑发生减值的由原来的四项增加到八项,即除了原有的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以外,还增加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在确定发生减值的情况下也应计提减值准备。
第四阶段,我国2006年公布了新会计准则即现行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该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该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第8号—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规定该准则适用于所有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减值的对象更加完整、具体。
三、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减值迹象的判断存在一定难度
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了七种减值迹象,但是这七种减值迹象准则的描述比较抽象,实务操作难度大。如其中一条减值迹象“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下跌”,此处的大幅度规定比较模糊,即没有明确市价究竟下跌多少为大幅度下跌,诸如此类模糊的描述还有“重大变化”、“大幅度降低”等,这就需要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不同的财务人员因其职业素养、实务能力和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财务决策,因此这就为蓄意操纵利润的企业无疑提供了空间。
(二)资产减值测试的基础难以确定
资产减值准则指出需要考虑计提减值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有迹象表明某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首先应当以该项资产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如果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的,就应当选择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尽管准则指出减值测试的基础或是单项资产或是资产组,并且强调资产组的认定以现金流入的独立性为依据,但是在实务工作中资产组的认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由于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多元化经营,某项资产或者某一资产组很难绝对地独立发挥作用,独立于其他单项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现金流,其次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财务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限制,现金流量的管理和预测水平有待进步提高,因此在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中资产组的认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对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不统一
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三种即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
1.永久性标准。永久性资产减值是指将来不可能恢复的资产减值。该标准的做法即仅仅只确认永久性的资产减值损失。由此以来永久性标准就可以严格杜绝确认非永久性资产减值,也就是可以将暂时性资产减值排除在外,但是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如何准确地区分永久性资产减值和暂时性资产减值确实比较困难。
2.可能性标准。可能性标准是指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认定。在可能性标准下,资产的账面价值按照是否能够全部收回分为“很可能”、“可能”、“极小可能”三种情况。在“很可能”情况下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在“可能”情况下仅仅是简单披露资产减值情况即可,而在“极小可能”情况下不确认资产减值也不披露资产减值。由于在该标准下其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基础不同,因此在会计实务中也是不易操作的。
3.经济性标准。经济性标准的做法就是凡经过测算确定某项资产发生了减值,就应当确认该项资产的减值损失。具体的测算就是当某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时两者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在会计实务工作中该项标准认定的资产减值损失可靠性和相关性高。
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并没有统一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标准,虽在会计实务中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但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由此确定的资产减值损失并不客观准确。
(四)准确计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存在一定难度
在会计实务工作中若某项资产或者某个资产组存在减值迹象,就应当计算该项资产或者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准则指出可收回金额的计算需要根据两个值的较高者确定的。一是要计算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二是要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孰高孰就确定为该项资产或者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通过分析我们可知要计算两者的精确值均存在着一定难度,首先就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准则指出了获取某项资产公允价值的三种途径,首先就是根据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格确定,其次就是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如果两者均不可获得的情况下以估计的公允价值确定。准则虽然指出了取得公允价值的途径,但是基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情况,获取标准的价格实属不易。如公平交易的协议价格,购销双方什么样的协议价格算为公允,再如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很多产品缺乏活跃的市场,因此取得理想的公允价值更为艰难。
确定可收回金额还需计算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显而易见需要确定三个值,一是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二是资产的剩余年限、三是折现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某项资产或者某个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合理判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要想取得精确的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比较困难。
四、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由于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迹象的判定、可收回金额确定等方面的规定均存在模糊的描述,这就为不少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为防止该种情况的出现就应该从根源上制止。毋庸置疑从根源上制止就应该从制定会计准则方向入手,只有会计准则在各个具体操作环节规定明确了,才能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而减小财务人员利用准则制定的漏洞操纵利润的空间。因此我国要加大对会计准则的修订力度,使得条款更加清晰明了,可操作性更强。
(二)统一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
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防止上市公司由于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标准不同而导致肆意地操纵利润,因此我国一定要在会计准则中明确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按照我国目前的态度就是对于资产减值的认定采用经济性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我国应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明确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客观地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合理地反映资产减值损失。
(三)完善市场价格体系
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损失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前面所述企业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需要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和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孰高孰就确定为该项资产或者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因此无论是资产的公允价值还是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都需要及时的、客观的、准确的价格体系。资产的市场价格需要政府部门与物价、工商等部门联合起来将资产的市场价格相关信息公布于众,并且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反馈给社会,以致财务人员可以随时得到资产的相关价格,客观上减少了由于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带来的会计信息的误差。
(四)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无论是判断资产减值迹象、还是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损失,都需要财务人员的合理估计和精确的职业判断,所以无疑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财务工作要求。因此财务人员应当不断学习财务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审计、税法等,只有不断更新专业知识,逐步扩宽了知识面,才能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因此我国要不断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使之掌握最新的专业精神,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在利益诱惑的面前能够冷静客观地反映财务信息,为债权人和投资者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
[1]李倩倩.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李敏(1981-),女,河南濮阳人,硕士,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经济。
F275
A
1006-0049-(2016)15-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