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情景剧在实习护士生命伦理教育中的实践*

2016-02-05梅思佳陈庆健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情景剧伦理护士

梅思佳,陈庆健

(1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学工部,浙江 温州 325035,595604081@qq.com ;2 温州医科大学学生处,浙江 温州 325035))



心理情景剧在实习护士生命伦理教育中的实践*

梅思佳1,陈庆健2

(1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学工部,浙江温州325035,595604081@qq.com ;2 温州医科大学学生处,浙江温州325035))

在谈论对实习护士开展生命伦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将心理情景剧引入实习护士生命伦理教育的过程中,对心理情景剧的实践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从心理情景剧的创作、编写、演出等方面探讨了其提升生命伦理教育有效性的作用机制。

心理情景剧;实习护士;生命伦理教育

生命伦理尊重个体的生命尊严,反对对个人生命权利的侵犯。生命伦理教育则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唤醒个体的生命意识、发掘生命潜能,并教会人们运用道德感化的手段尊重生命、包容生命[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护人员面对更多诸如器官移植、安乐死等生命伦理问题,实习护士即将迈入医务工作者的队伍,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视生命高于一切。本研究借鉴莫雷诺的心理剧理论与原理,利用与生活相似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2],有针对性地对实习护士开展生命伦理教育,帮助实习护士正确地认识生命的本质、价值与意义,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并内化为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海报、短信平台等方式针对某地三甲医院的实习护士进行公开招募,报名者共112人,通过面谈筛选90名实习护士入组,均为女性,年龄集中在23~24岁,所有报名者自愿参与,乐于与人交流,且身体健康、精神状况良好、自知力完整。将90名实习护士分为A、B、C三个小组,每组30人,本文记录A组的实践过程。

1.2研究工具

自编《生命伦理教育心理情景剧体验主观反馈表》,含8道选择题和2道问答题,主要测查被试者参与心理情景剧体验后的主观感受及收获、对带教教师的评价、对内容设计的满意度等,用于评估心理情景剧实施的效果。

2 研究过程

2.1主题选定

在查阅大量关于医护人员生命伦理意识现状、生命伦理教育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医护人员生命伦理意识的特点,探究当前生命伦理教育存在的不足,围绕生命伦理教育的模块即生命存在、生命磨炼、人际关系、生命责任、生命审美以及生命价值确定主题,将主题设定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对生命负责以及寻找生命的价值。

2.2团体暖身

在心理情景剧演出前,带教老师使用社会计量的方法如色彩计量、长度计量对整个团体进行充分的暖身活动,一方面了解大家对心理情景剧的熟悉程度、对生命伦理的认知;另一方面进行团体破冰,打破团体疏离的氛围,促进成员间相互认识与相互熟悉,建立信任关系,营造安全开放的团体氛围。同时,订立团体契约,强调保密的重要性。

2.3剧本编写

实习护士自愿选择参与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对生命负责以及寻找生命的价值四个主题中某个主题的编剧与演出,并按照主题选择分成小组,要求各组围绕主题设计编写剧本,最后交由带教教师进行修改定稿。要求实习护士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注意:①坚持“一剧一主题”的原则,紧紧围绕限定的主题编写剧本[3];②剧情尽可能来源于生活现实或创作者的亲身经历;③剧情的编写要能凸显角色的认知冲突、情感冲突,并将冲突巧妙地融入剧情当中;④除了人物角色以外,如有需要还可添加重要的物品角色,即由人扮物。例如,在“尊重生命”主题单元中,编写了《未出世的小生命》,剧情设定在医院,梗概为“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为了要不要留下我的问题在争吵……”剧中涉及到妈妈、爸爸、护士、医生、肚子里的胎儿等人物角色。通过演出,让扮演者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包括爸爸妈妈内心的挣扎、胎儿对生存的强烈期盼、医护人员对病患及家属的抚慰以及面对人工流产问题的态度等,进而激发参与者的生命情感以及对生命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2.4心理情景剧演出

剧本形成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团体设定剧中角色产生的方式、角色选取的标准,并按照标准进行各个角色的选择。带教教师对演员的演出进行指导,要求演员投入到角色中,深刻领悟所扮演角色内心的情感冲突,将其外化为行动,在舞台上进行演绎。

2.5分享与讨论

每个剧目演出结束后,由各个角色的扮演者分享参与演出的感受,分析角色的内心冲突;观众则从情景剧的内容与自身生命故事的连接谈感受,即“从这场剧中我看到了……我想到了……我的感受是……”,并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剧中人际互动的过程,分析探讨角色所处的立场以及身在角色中时并不能被清晰感知或者被忽略的部分。最后,每一个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此时此刻的心情,诸如“充实”“迷惑”“震撼”等。

2.6效果评估

每场心理剧演出结束,要求每人撰写一篇心得;所有剧本演出后,填写《生命伦理教育心理情景剧体验主观反馈表》,用于评估心理情景剧演出的效果。

3 结果

根据对《生命伦理教育心理情景剧体验主观反馈表》统计结果可见,90%的实习护士表示对此次生命伦理教育活动的设计感到非常满意,6.67%的实习护士比较满意,3.33%感觉一般。73.33%的实习护士对带教教师表示非常满意,20%的实习护士觉得比较满意,6.67%的实习护士觉得一般。在“您是否能全情投入到此次活动中”的选项中,有81.11%的实习护士选择了全情投入,15.56%的实习护士表示投入程度一般,仅有4.45%的实习护士表示投入程度不高。在对“让您感触最深、收获最大的剧目”选择中,按照选择比例的高低排列,依次为《未出世的小生命》《生命的最后一天》与《我与病人的争吵》。对于“此次心理情景剧的活动效果”的多项选择,有83.33%人次选择了心理情景剧的演出“能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有86.67%人次选择了能“帮助自己认识自身的生命伦理观”。另外,有93.33%的实习护士表示愿意以后继续参加此类教育活动。在对主观问答题“请谈谈您参加此次心理情景剧演出所担任的角色与体验?”与“您对开展医护人员生命伦理教育有何建议?”的回答中,有实习护士写道:“在观看《未出世的小生命》这出剧时,我的内心很复杂,看到父母不要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很愤怒,真想冲上去狠狠地骂他们,但后来在分享中慢慢地理解了父母内心的不舍,但又迫于现实不得不这样选择的矛盾……”有实习护士写道:“生命是伟大的,我们未来的职业与生命息息相关、与健康紧密相连……希望学校医院能多开展类似的趣味性强又富于教育意义的活动。”

4 讨论

4.1心理情景剧的创作激发了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自我反思

带教教师在设定生命伦理教育主题的基础上,将问题呈现给实习护士,要求她们自行选择素材进行创作编写剧本,改变了传统的“你说我听”的灌输式教育,将主动权还给学习者,带教教师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起到了指导、引导的作用,带教教师与实习护士间是一种共同参与与合作的关系。实习护士立足于自身看待问题的视角,与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表达对生命故事的见解,有分歧也会有共通之处,观点的表达实质上是自身生命价值观的表达,在价值观的碰撞中进行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最后达成一致,选择素材进行剧本创作。在展开剧情以及描绘角色内心冲突、角色间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才能有效地组织材料并进行整合。因而,心理情景剧的创作能激发编剧者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创新性思维[4],提高生命伦理教育的实效性。另外,心理情景剧的剧情是经过大家讨论决定的,往往来源于一部分人的亲身经历,反映了自己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认知与情感。例如实习过程中与病人的沟通不畅引起病人家属的误解,面对人工流产时尊重病患的抉择但又亲眼看着一个生命的流逝所引起的矛盾情感等,为了完成剧本的编写,学习者便会重新梳理自身对生命问题的思考,因而激发了学习者的自我反思。编写成剧本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心理体验重现与不断变换的过程[5],促进了自我成长。

4.2心理情景剧的演出激发演员与观众的生命情感,重塑生命伦理观

从实质上来说,心理情景剧演出的过程是将各个角色认知与情感冲突具象化的过程,将隐藏的不易被人发现的内心情感以演出的方式展现出来。因而,演员在扮演角色的时候,需要仔细地揣摩角色的所思所想所感,将角色的认知、情感、行为以最为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因而演出的过程对于演员来说是不断反思、深刻体验的过程。另外,当演员在舞台上用语言、肢体动作尽情表达时,会引起在场观众的共鸣,一部分观众会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发现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自己也会有同样的想法与同样的情感,产生“他(她)和我一样”“我也是这样”的观念,体验到了被支持与被理解;一部分观众会觉得剧中表达的观点与情感与自身不相符合,伴随着全新的情感体验与行为模式的呈现,观众不仅会反思自己在面对同样问题时的所思所想,也会感受新的体验带给自己的冲击。因而,心理情景剧通过角色内心冲突的呈现可以促进演员与观众对生命问题的深入思考、激发出深刻的生命情感,通过剧情与人物互动关系的呈现唤起对相关伦理问题的深刻领悟,体会善待生命和担当责任的深刻内涵,使其在面临伦理困境的时候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6]。另外,在每次演出后,实习护士对自己的感知进行反思与总结,经过倾听、讨论、交流,学习他人的价值观,修正不合理的观念,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重塑生命伦理观。

5 小结

实习护士处于学校学习向临床护理工作的过渡期,其生命伦理道德意识将会影响毕业后护理工作中的伦理决策、临终关怀护理、病患死亡教育、家属哀伤抚慰等,因此对处于实习期的护士开展生命伦理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观是有必要的。心理情景剧以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反映参与者的认知情感冲突,形式生动活泼、趣味性强、渗透性强,寓教于乐,更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又不受资源和财力的限制,操作方便,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1]姜姗.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叶斌.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5.

[3]曲佳.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社会化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5(2):66-68.

[4]沈玮.心理情景剧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996-998.

[5]蔡晓军.浅谈大学生校园心理情景剧定位及其实践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1):113-115.

[6]张东军.医学生生命价值观与生命伦理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6):824-825.

〔编辑商丹〕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Sitcom in Bioethics Education to the Probationer Nurses

MEISijia1,CHENQingjian2

(1StudyMinistry,RenjiCollegeofWenzhouMedicalUniversity,Wenzhou325035,China,E-mail:595604081@qq.com; 2StudentAffairDepartment,WenzhouMedicalUniversity,Wenzhou325035,China)

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bioethics education to the probationer nurs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o introduce psychological sitcom to the probationer nurses′ bioethics education and described the practice process in detail. It also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bioethics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reation, dramat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psychological sitcom.

Psychological Sitcom; Probationer Nurses; Bioethics Education

R-052

A

1001-8565(2016)04-0595-03

2016-04-03〕

2016-07-12〕

doi:10.12026/j.issn.1001-8565.2016.04.14

* 本文系2015年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成果(15jd12);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成果(2015LX136)

猜你喜欢

情景剧伦理护士
难忘的科学情景剧表演
最美护士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情景剧)一江之水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