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R、CT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2016-02-05王玉清刘忠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诊断

王玉清 刘忠岐 陈 军



DR、CT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王玉清 刘忠岐 陈 军

【摘要】目的 分析DR、CT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8例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DR、CT检查,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在良性骨肿瘤诊断中,DR诊断符合率为42.86%,CT诊断符合率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骨肿瘤诊断中,DR诊断符合率为65.00%,CT诊断符合率为7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CT在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良性骨肿瘤诊断中CT的价值更高。

【关键词】DR;CT;骨肿瘤;诊断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R and CT in primary benign and malignant bone tumor. Methods 4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one tumor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ive,respectively receiving DR and CT examination,to compare with the diagnostic results about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In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bone tumors,DR diagnosis rate was 42.86%,CT diagnosis rate was 85.7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bone tumor,DR diagnosis rate was 65.00%,CT diagnosis rate was 70.00%,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R and CT has high diagnostic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bone tumors,while the 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bone tumorsis higher.

【Key words】DR,CT,Bone tumors,Diagnosis

在全身肿瘤总发生率中,骨肿瘤发生率占2%~3%,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骨肿瘤检出率也逐渐提高[1]。在骨肿瘤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技术地位突出,其中X线平片可对患者病变特点进行全面观察,而CT检查能够将病变细微结构清晰的显示出来[2]。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诊断中DR、CT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25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11岁,平均年龄(34.11±2.14)岁;肿瘤部位:股骨29例,胫骨7例,肱骨5例,脊柱4例,桡骨1例,盆骨1例,尺骨1例。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病理切片检查确诊;均为骨原发性肿瘤患者,排除转移性骨肿瘤患者。

1.2方法

普通X线检查中,选择GE D8000 DR X线机、柯达DryView 6800 激光打印机进行检查,管电压控制在120~140 kV,管球电流控制在120~300 mA。

CT检查中,选择GE 64排螺旋CT机,球管电压控制在120 ~140 kV,球管电流控制在120~200 mA,采集层厚为0.625 mm,螺距为0.938:1;采用多平面重建,重建层厚设置为2~5 mm,重建间距设置为5 mm,矩阵为256×256~512×512,FOV为20~40 cm,用骨函数显示骨窗,窗宽为1 500~3 000 HU,窗位为300~800 HU。

1.3评价方法

选择2名或2名以上放射科医师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内容有病变定位、病变范围、骨质改变、病灶内部改变、骨髓改变、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改变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9.5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理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的48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肿瘤患者28例,恶性肿瘤患者20例。其中28例良性肿瘤患者中,骨巨细胞瘤患者18例,骨血管瘤患者2例,软骨母细胞瘤4例,粘液纤维瘤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20例恶性细胞瘤患者中,骨肉瘤12例,淋巴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长骨造釉细胞瘤1例。

2.2两种诊断手段诊断符合率对比

良性骨肿瘤诊断中,DR诊断符合率为42.86%(12/28例),CT诊断符合率为85.71%(24/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恶性骨肿瘤诊断中,DR诊断符合率为65.00%(13/20例),CT诊断符合率为70.00%(14/2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骨肿瘤的发生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恶性骨肿瘤,可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内容,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3]。影像学手段在观察及判断骨肿瘤患者病变性质中有显著作用,但因骨肿瘤类型较多、性质也不同,影像学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4]。骨肿瘤有良、恶性两种类型,良性骨肿瘤中骨软骨瘤发生率最高,治疗难度较小,预后良好;恶性肿瘤中骨肉瘤发生率最高,治疗难度大,发展迅速,预后差,死亡率高[5]。

普通X线是骨肿瘤诊断的主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骨膜反应、骨质改变、病灶内钙化现象,能够显示骨肿瘤整体现象,且经济性强[6-7]。但不能有效显示出患者脊柱、骨盆、颅底等复杂结构部位的小肿瘤,且显示软组织骨块也较为困难。而CT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在骨肿瘤征象显示方面优势突出,再加上先进的后处理技术及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清晰显著骨肿瘤骨质特征;除此之外,CT能够清晰显示骨盆、骨关节、脊柱及颅底部位小肿瘤,并且也可以显示肿瘤挼组织肿块影[8];但CT在显示骨肿瘤细微骨膜反应方面效果不如普通X线。在本次研究中,CT与DR在良性骨肿瘤诊断中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骨肿瘤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骨肿瘤诊断中CT及DR各具优势,在良性骨肿瘤诊断中CT的应用价值更高,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石晓莹,任翠萍,程敬亮,等. 双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对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3):186-190.

[2]李志明,韩义强,王力学,等. 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1):1324-1326.

[3]陈茹芬,叶伟坚,罗剑彬,等. DR、CT和ECT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6):899-901,911.

[4]王联营,张博. X线和CT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0):1651-1652.

[5]高金楼. 恶性骨肿瘤组织肿块CT和MRI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133-135.

[6]解海青. X线、CT、MRI、骨显像检查对骨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J]. 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1):60.

[7]刘露,李光明,熊娟,等 . DR、CT、MRI在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29(6):557-560.

[8]李慧.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35-36.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Value of DR and CT in Primary Benign and Malignant Bone Tumors

WANG Yuqing LIU Zhongqi CHEN Jun Radiology Department,FAW General Hospital,Changchun Jilin 130011,China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9-0175-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9.120

作者单位:一汽总医院放射科,吉林 长春 130011

猜你喜欢

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当代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