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亥革命前后程德全与张謇关系述略

2016-02-05谢俊美

安徽史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张謇

谢俊美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系,上海 200062)



辛亥革命前后程德全与张謇关系述略

谢俊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摘要:1910年(宣统二年)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因其力主君主立宪,遂与张謇相知相识。在清未民初的政治变迁中,彼此最终顺应民主共和的潮流,大力促成江苏独立,并双双参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宋案”发生后,程德全查清案情真相,并公布全国,因而为袁世凯所不容。张謇曾一度调解南北纷争,无果而终。“二次革命”中,程德全因附和革命党人,宣布江苏独立,战后被逐出政坛,从此结束与张謇的交往,晚年在常州天宁寺出家为僧,以青灯黄卷聊度余生。

关键词:程德全;张謇;辛亥革命前后;君主立宪;江苏独立

1911年的辛亥革命可以说是带有全民参与性质的一场民族民主革命。参加者除了“具有崇高思想与高超见识的人”*孙中山:《中国问题之真解决》,黄彦主编:《孙中山著作丛书:辛亥革命前重要论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如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外,尚有反清排满、怀有种族革命的人和对现实不满的人,如会党、众多抗捐抗税的民众;也有对清廷“行宪”感到失望、进而转向革命的人,如立宪派人士和部分清朝地方官员,张謇与程德全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的人物。他们抱着“行宪救亡”的思想,希望清政府能认真实行真正的宪政,然而“皇室内阁” 的成立,使他们彻底失望。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们仍不死心,继续致电清廷,请求解除亲贵内阁,下罪己诏,提前宣布行宪。待到这最后的努力都完全失败,他们终于决定“抱弃落日,改而手捧朝阳”*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南通张謇研究中心2014年重印本,第141—142页。,转赴革命。张謇和程德全,一个作为江苏省临时咨议局议长,一个作为江苏省巡抚,不仅领导了江苏的独立,而且双双参加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分别担任实业总长和内务总长,为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有著作认为程德全从一个清朝的地方官僚一度成为民国“政要”,得之于张謇的“知遇之恩”*崔杰:《程德全传》,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99页。。这里就他们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关系略作论述。

一、忧危国家危亡,主张君主立宪,是张、程走近的原因

1910年4月(宣统二年三月),奉天巡抚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此前,张謇和程德全,一个在东北,一个在江南,可以说平日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然而两人均名扬全国,张謇是甲午状元、清末知名的教育家、实业家、立宪派的领袖;而程德全在1900—1903年沙俄侵占我国东北期间,誓死抗俄、拯救受难民众、捍卫国权的英勇行为早为中外周知,深得朝野的颂扬。两人虽不相识,但相知是完全可能的。最终因忧危国家的危亡,两人由相知进而相识,在风云激荡的晚清朝局中走到了一起。

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法号寂园,四川云阳(今属重庆市)人。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曾是一名副贡生,以教书为生。到程德全时,已是家道败落。程德全自幼师从于父亲,饱读诗书。云阳县学结业后,一度随父亲外出教书。1884年(光绪十年)考取廪生。此后前往京师国子监学习。期间因生活所迫,曾到一家俄国人开的作坊干活,并借此了解俄国的历史和风土人情,留意搜集有关东北的资料,关心东北边疆的形势。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爱国将领、齐齐哈尔都统寿山将军。1891年(光绪十七年)后,经寿山推荐,程德全先后在黑龙江副都统文全、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幕中任职。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寿山任副都统,将程德全从安徽候补知县调至自己幕下,任为银元局董事,总办将军文案。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借口镇压东北义和团,大举入侵中国。程德全奉命担任寿山的行营营务总理。俄军逼近齐齐哈尔时,奉命代寿山前往俄营交涉。他只身前往敌营,指责敌军背约、不义,力劝不要过河,面对俄军的强横无理,他毫不畏惧,并以死抗争③崔杰:《程德全传》,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99页。。寿山壮烈殉国后,受寿山生前重托,为了保护齐齐哈尔全城生命财产,他“以身挡住(敌军)炮口”*萨保:《奏为补用知县程德全恳恩留江治理一切并请圣意破格谕允片》,《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3年版,第651—652页。转引自前揭崔书,第25页。,“悬命毡车,不屈不挠,卒寒敌胆”*张謇:《云阳程公纪念之碑》,《张謇全集》第6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616页。,使全城幸免俄军炮火涂炭。事后,黑龙江将军萨保如实奏报朝廷,折中说:“程公既无官守,又无言责,唯因受寿帅一言之托,即奋不顾身,以定和议,使江省免屠戮之惨于前;又复投河觅死,以抗俄霸,使江省免剥削之虐于后。在江省之人,得以复生。”⑥萨保:《奏为补用知县程德全恳恩留江治理一切并请圣意破格谕允片》,《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3年版,第651—652页。转引自前揭崔书,第25页。折上,程德全晋升为道员,发往吉林,慈禧太后当时正需要这样“忠勇任事”的官员,破格赏加副都统衔,命其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汉员任副都统,这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程德全后来还一度署理黑龙江将军。

1905年,清廷为了缓和空前尖锐的社会矛盾,宣布预备立宪。江苏的张謇表示赞同,认为当今国势阽危,惟有行宪才能救国。张謇还被举为江浙立宪公会副会长。宣统改元后,曾率领各省代表赴京请愿,要求提前召开国会。张謇还以南通为基地,大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垦牧公司,兴办教育,建造园林等,搞得轰轰烈烈。而在黑龙江的程德全也在大力推行新政。为了实边,改“旗领民佃”为“旗民兼招”的耕种制度,招民垦种;为了制止沙俄侵占中东铁路沿线的中国土地,设官殖民,进行开发;效法道胜银行制度,创设官钱局,以济商困;修建龙沙公园;重视文化教育。和张謇一样,程德全也认为“今日为政之要,莫先于力图富强,而富强之基必本于改良教育,以开通民智,造就人才”*李兴盛编:《程德全守江奏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4页。。在各府、厅、州、县创办小学,聘请内地师范毕业生担任教员。为了宣传宪政,专门设立宣讲兼阅报处。此外,他还认为“教育贵乎普及,师范急宜养成”,师范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因此又大力发展师范学校,先后创办两级师范学堂、满蒙师范学堂、呼兰、肇州等多所师范学堂。创办齐齐哈尔、呼兰、巴彦州立女子学堂,农商实业学校、齐齐哈尔民族学校等。在君主立宪的问题上,他多次上奏朝廷,要求召开国会。“自日俄协约、日法协约屡见报章,彼皆弃仇寻好,协以相谋,侵逼之来,岂必在远。我若不于此时大辟新规,实行宪政,开国会以大伸民气,先躬行以激励人心,不惟有他族吞噬之忧,抑将有自相鱼肉之祸。此则臣眷恋家国而不能不急切上陈者也。”*引自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第141—142页。他的这些想法和活动与张謇极为相似。共同的志趣、相似的追求,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1910年4月,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由于他素以革新自命,所以,一到江苏,就很快同张謇、沈恩孚、赵凤昌等著名立宪人物发生交往。江苏立宪派人士大多数是从地主官僚、工商业者等转化而来的,资产阶级的倾向比较明显,他们不满列强对中国无休止的侵略,要求争回利权;他们希望政府进行政治改革,制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让他们参与对国家的管理,因此,强烈要求早开国会,早日行宪。江苏立宪派人士的这些政治主张对程德全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政治态度也由此趋向积极。程德全到任不久,就与张謇等人协商,参与十八省督抚、将军、都统的上书活动,要求清廷迅即召开国会,设立责任内阁。书中还对清政府以所谓的民众和议员水平不高为由,拖延立宪的步伐表示不满,并予以驳斥,“以程度论,上下同一不足,必须互相淬励,程度自有足之一日。”*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76页。也在此前后,张謇与各省咨议局代表再次赴京请愿,要求提前召开国会,实行责任内阁。“国势之危,过于汉季且将十倍,出万死而求一生,惟恃国会与责任内阁之成立。”④李兴盛编:《程德全守江奏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4页。

1911年6月(宣统三年五月),张謇前往汉口,议“租纱、布、丝、麻四厂”,在参加大维纱厂开机活动返回南通途中,在安庆得知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在南京,他曾劝告两江总督张人骏和江宁将军铁良“合力救鄂”,遭到拒绝*张謇:《柳西草堂日记》,《张謇全集》第8冊,第728页。。到达苏州后,应程德全之约,寓于钱万桥堍的惟盈旅馆,商量对策。程德全认为这是敦促朝廷迅速接受立宪派要求召开国会的最佳时机,遂请张謇“代拟”。张謇又邀资政院议员雷奋(继兴)、江苏省咨议局议员杨廷栋(翼之)一起同作,这就是有名的“秋夜草疏”⑥张謇:《柳西草堂日记》,《张謇全集》第8冊,第728页。。草疏由张謇代拟,直至深夜方才完稿。程德全看过后,表示满意。接着由他通电各省将军、督抚,征求是否列名,山东巡抚孙宝琦等复电赞成列名,于是遂以孙宝琦领衔致电北京内阁。疏中要求“解除亲贵内阁,提前宣布立宪”。指出“窃自川乱未平,鄂难继作,将士携贰,官吏逃亡,鹤唳风声,警闻四播,……加之本年水灾,横连数省,失所之民,穷而思乱,止无可止,防不甚防。沸羹之势将成,曲突之谋已晚,论者佥谓缓急之图,必须标本兼治。治标之法,曰剿曰抚;治本之法,不外同民好恶,实行新政。……拟请宸衷独断……先将现任亲贵内阁解职,特简贤能,另行组织,代君上确负责任。其酿乱首祸之人,并请明降谕旨,予以处分,以谢天下。然后定期告庙誓民,提前宣布宪法,与天下更始”*张謇:《代鲁抚孙宝琦苏抚程德全奏请改组内阁宣布立宪疏》,《张謇全集》第1册,第227—231页。。疏上,清廷留中不发,并以程德全保奏幕友应德闳署理藩司违例,给予他降二级留用处分。程德全见清政府如此冥顽不灵,大失所望。随后他的政治态度转向革命方面,直至宣布江苏省独立。

二、彼此顺应革命潮流,大力促成江苏独立

1911年11月3日(宣统三年九月三日),上海宣布独立。在此前后,上海革命党人黄炎培和张謇、沈恩孚等立宪派人士曾多次派人前往苏州面见程德全,程表示他“倾向光复”。张謇和当地官绅许鼎霖、雷奋、刘聚卿、杨廷栋等人甚至密商推举程德全为江苏都督。为了保证江苏独立稳步进行,张謇还以江苏咨议局议长的名义发布致全省父老书,“望各州县同志君子,各以地方治安秩序为重,联合约束,保卫维持”*张謇:《代鲁抚孙宝琦苏抚程德全奏请改组内阁宣布立宪疏》,《张謇全集》第1册,第227—231页。,以示对程德全的支持与配合。当时两江总督张人骏以南京形势危急,库中缺饷,请苏省予以援助,程德全因为听了张謇有关他曾劝张氏出师援鄂、遭张人骏拒绝及张人骏反对君宪之类的话*据张謇《啬翁自订年谱》宣统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记载,他在南京曾拜会张人骏和铁良,劝“军、督合力援鄂”,张“大否之”。“张大诋立宪,不援鄂,谓瑞能首祸自能了,不须入援”。张謇“谓武昌地据上游,若敌顺流而下,安庆又有应之者,江宁危矣”。“张曰:我自有兵能守,无恐”。张謇指责其为“无心肝人”。《张謇全集》第8冊,第1029、728页。,对张人骏大起恶感,对其请求不予答应。提督张勋曾密电程德全死守苏州,程德全也未予理睬。上海光复后,陈其美率领50多名荷枪实弹的民军前往苏州,和苏州新军代表一同前往江苏巡抚衙门面见程德全。程当即表示,他赞成独立。并接受“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印信和旗帜,派人鸣炮九响,以示祝贺。为了表示与清廷的决裂,程德全提议挑去巡抚衙门屋顶上几片瓦、换上几片新瓦。他说:“既是革命,自应除旧布新,江苏光复一应如此。”*转引自崔杰:《程德全传》,第83页。稍后,他以都督的名义,通令全省各属一律“反正”。制定江苏临时议会章程,设立带有资产阶级政权性质的江苏省临时议会。在他的支持下,张謇当选为省临时议会议长。下令禁止滥杀旗人,强调满汉一家,共享太平。严格军纪,维护境内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于他和张謇等立宪派人士的密切配合,使江苏独立少有杀戮行为,当时“义军初起,客军纷集,饷溃而索嚣,或议援他省之例,由江苏银行行纸币以济难,公执弗可而寝”*张謇:《云阳程公纪念之碑》,《张謇全集》第6冊《艺文杂著》,第616页。,保持了江苏社会的和平稳定。江苏独立的同一天,浙江亦宣布独立。江浙沪的独立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并对武昌革命党人形成了有力的支援。

武昌起义后,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袁世凯釆取又打又拉的反革命两手,一面派清军炮轰武汉,给革命党人施加压力;一面派人与革命党人接洽,要革命党人答应日后向他交出政权。清军的军事进攻,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鉴于此,张謇与程德全特联名致电袁世凯,要袁氏认清大局,顺应形势,赞同共和,做中国的华盛顿。“至于华盛顿,则世多能道之,公亦所稔,不以烦听。”电中说:“德全牺牲一身以保地方,謇欲调停而无可容喙,此岂一月以前所及料者。事既至此,惟有持人道主义,得不至引起异外分裂之祸,而可以纳两族于共同之中。……世界学说所趋,殆如往坡之马,谁无子弟,不乐平世?愿公轸念之。”*《张謇、程德全致袁世凯电》,《张謇全集》第2冊(上),第290页。并派杨廷栋等携带他们的亲笔信专程前往北京进行劝说。信中说:“謇持立宪之说十年,上疑而下阻;德全上改政之疏不一,一笑而百非。驯至今日,武汉一方,惨无人道。外人有虎狼之目,各省兴狐兔之悲。德全固无所施,即謇夙昔所主张,亦无容喙之地。其必趋于共和者,盖势使然矣。”*张謇:《拟会程德全嘱杨廷栋进说袁世凯书》,《张謇全集》第1冊,第231页。要求袁世凯停止进攻,认清形势,顺应共和。

江苏独立后,盘踞在南京的两江总督张人骏和提督张勋仍然负隅顽抗、敌视革命,对革命党人构成了严重威胁。江浙沪三地革命党人决定共同组建联军,会攻南京。会战中,程德全派出刘之杰率领2000新军参加联军,而他本人则亲临前线督战。张謇对程氏此举致电祝贺,“闻前锋已逼孝陵,日内当可即下。不即电请大旆旋苏者,冀日晚听相公之破蔡州也。”同时,又请求程德全注意严肃军纪,“入城之日,严戒兵士杀害旗人,亦必应收之义声也。幸公加意,先为军中宣布命令。”*张謇:《致程德全电》,《张謇全集》第2册(上),第293页。

考虑到南京光复后百废待兴,尤其是社会秩序的恢复,张謇、程德全先后会见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等人,商量善后事宜。由张謇等人提议,江苏省临时议会决定都督府由苏州移驻南京,全力支持程德全恢复重建南京的各项事务。此后,张謇、程德全又先后往来于南京、苏州、上海等地,“调和诸军”,与汤寿潜、陈其美及徐绍祯等筹商“组织政府”事宜*张謇:《柳西草堂日记》,《张謇全集》第8册,第731页。。其间,程德全还于11月14日(九月二十四日),致电独立各省,以“大局粗定,军政民政,亟须统一,拟联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先生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胡长青:《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程德全》,转引自崔杰:《程德全传》,第85页。。12月2日,南京光复。独立各省代表由沪、鄂移至南京,决定以南京为未来中央政府所在地。程德全与章太炎、陈其美、汤寿潜频繁接触,筹划北伐事宜。程甚至主张“应当尽快把北京攻下来,拖延时间是不利的”*见崔杰:《程德全传》,第86页。。他的这些激烈言论大触袁世凯之忌,也是其后来不为袁世凯所容的原因之一。张謇当时正与赵凤昌等忙于筹商清室退位的事,深知袁世凯不赞成南方组织中央政府的心迹,所以对于程德全的组建中央政府和北伐等上述主张没有公开表示意见。张謇当时的政治态度游离于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之间。他的实业主要集中于革命党人控制的长江下游的江苏地区,他既不敢开罪革命党人,也不愿得罪父母官——江苏都督程德全,所以一直谨慎地与他们保持着联系。但作为封建士绅,张謇把未来的目光更多地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这也是张謇后来远离革命党人、逐渐同程德全疏远的原因。

12月25日(十一月初六日),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到达上海。接着着手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同盟会领导决定以江浙两地的政治力量为基础,以同盟会为权力核心,联合拥护革命的江浙立宪派和旧官僚(包括起义的清朝海军将领)共同组织政府。在这一原则下,推举张謇为实业总长、汤寿潜为交通总长、程德全为内务总长。程德全当上内务总长之后,张謇随即通过江苏省临时议会,推荐与他政治态度接近的庄蕴宽代理程的江苏都督职务,此举颇带有架空程氏的意思。南京光复后,“客军之扰,居民大恐”,程德全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保持首都安静,必须设官办理民事;欲撤走大量军队,必须筹饷,力荐张謇担任两淮盐政,筹款解决。根据众人建议,张謇实行军政府卖盐和就场征税标本兼治的办法来解决筹饷。新的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政府,旧官僚出身的程德全还无法胜任内务总长一职,因此行政中多有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不协”,“龃龉之事”时有发生。连张謇也都听到“程有悲愤之言”之类的话⑤张謇:《柳西草堂日记》,《张謇全集》第8册,第731页。。程在南京无法履职,遂托病前往上海。在革命派和立宪派的挤压下,他的行动逐渐陷于孤立。

三、共同参与政党政治,“二次革命”后最终分手

程德全卸去江苏都督后,虽然一时失去对江苏的控制权,但并没有停止政治活动,他和张謇仍保持交往。就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三天,1月3日,他与张謇、章太炎、赵凤昌等一批对同盟会不满的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华民国联合会,章太炎任会长,程德全任副会长。当时南北议和正紧张地进行,清帝尚未退位。张謇与程德全等正全力忙于作袁世凯接受政权的各项准备。待到2月12日,溥仪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他们则公开表示支持袁世凯。张、程的所作所为赢得袁世凯的认可。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鉴于张謇、程德全的活动表现,4月,北京临时政府任命张謇为盐政院盐政,正式任命程德全为江苏都督。都督府仍设在苏州,南京则专设由黄兴负责的留守府。驻宁士兵索饷哗变事变屡有发生,黄兴请辞,袁世凯要程去处理。陈其美既不愿程德全控制南京,也不愿程氏继任江苏都督,曾秘密组织“洗程会”,企图武力驱逐程德全,但事为程氏察觉,未成*苏辽:《民国首任江苏都督程德全》,《民国春秋》1998年第1期。。6月,南京留守府裁撤。革命党人在同程德全争夺江苏地盘的斗争中,遭到失败。

在这场争夺江苏地盘的权力斗争中,张謇起了关键作用。就张謇来说,他不喜革命党人控制江苏,也不喜革命党人控制国家政权,所以支持程德全继任江苏都督。北京临时政府对程的任命多少反映了他与袁世凯的这一意图。在这一时期,张謇与程德全多有接触、会面、交谈。他在《柳西草堂日记》和《啬翁自订年谱》中多有记载。如民国元年二月二十日日记写道:“孙中山解职,设继清帝逊位后数日行之,大善。”四月二十三日日记写道:“诣苏(州),苏以昨夜复有谋乱事,无知少年为之,破露幸早。”专程前往苏州慰问程德全。六月初八日“诣苏,晤程都督”。南京留守府裁撤后,张謇从上海专程赴宁“晤雪老(程德全号雪楼)”*张謇:《柳西草堂日记》,《张謇全集》第8冊,第736—742页。。当然除了在政治上彼此交换看法外,两人还十分关注民生。民国元年,就导淮问题,张謇曾专“为程德全、柏文蔚草拟《请导淮开垦呈》”*张謇:《啬翁自订年谱》。《张謇全集》笫8册,第1032页。。

中华民国联合会成立后不久,就与统一党、民社、国民协进会、国民公党、国民公会、共进会合并为共和党。其间,张謇、程德全等因与章太炎政见不合,另行组织“政见商榷会”。次年4月,程德全宣布退出共和党,专事“政见商榷会”,以沟通南北、调和党争为目的。

1913年3月20日(民国二年二月十三日),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剌身亡。袁世凯闻讯,装腔作势下令悬赏缉凶,电令程德全限期破案。因宋教仁曾在江苏都督府担任过政务厅长、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长,与程德全共过事。所以应革命党人的请求和袁世凯的指示,程德全立即下令上海县政府、沪宁铁路局和闸北警察局迅速破案,程氏本人还亲自到沪与黄兴、陈其美、于右任等一起会商“宋案”缉凶问题。两天后凶手武士英和指使者应桂馨均被上海租界当局抓获,经审讯供出幕后策划、指使剌杀宋教仁的不是別人,正是袁世凯。袁世凯见内幕被揭露,要求将人犯押解北京,遭到程德全的拒绝。程氏要求袁世凯组织特别法庭审理此案,未获批准。随后,在革命党人强烈要求和黄兴等人敦促下,程德全、应德闳通电全国,将全部案件证据予以公布,“宋案”真相至此大白于天下④张謇:《啬翁自订年谱》。《张謇全集》笫8册,第1032页。。程氏此举引起袁世凯的无比愤怒。程氏虽与革命党人政见不合,但对袁世凯用这种暗杀手段对付政敌也不以为然,不过却因此开罪袁世凯及其北洋集团。

张謇获悉宋教仁被剌身亡,深表“惜之”⑤张謇:《啬翁自订年谱》。《张謇全集》笫8册,第1032页。。案件真相大白后,舆论一片哗然。袁世凯见此,要求张謇出面进行调解,“旋北方有电向民党解释,即与赵凤昌、汪精卫、黄克强调解。”⑥张謇:《啬翁自订年谱》。《张謇全集》笫8册,第1032页。张謇的角色颇为难堪,因为案件真相清楚,他既不能责怪程德全办理不善,又不好偏袒革命党人,更不愿开罪袁世凯,只好应付,调解的结果自然是“迄无效”*详见崔杰:《程德全传》,第94—96页。。

宋教仁被剌后,孙中山急忙从日本回国,决定武力讨袁,这就是“二次革命”。7月15日(六月十二日),黄兴率带一批高级军官来到南京城北的江苏都督府,要求程德全宣布江苏独立。程德全起先表示拒绝,他虽对袁氏的倒行逆施,尤其是实行军民分治、实行中央集权的作法表示不满,但又不愿与中央政府公开对抗,认为就凭江苏这点兵力,也难有作为,况且内战只能造成社会动乱,百姓遭殃,誓不相从。但在黄兴等强力要求下,程德全见形势不可逆转,革命党人意志难违,且担心自己有性命之虞,最后只好表示同意宣布江苏独立,任命黄兴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并委托与黄兴来宁的章士钊起草讨袁独立宣言,随后以都督的身分和江苏民政长应德闳及黄兴发表联名通电,宣布江苏独立,北伐讨袁,捍卫共和。程氏此举,不啻表示他同袁氏彻底决裂,同时也宣告与张氏关系的终结。

“二次革命”很快遭到失败,孙中山、黄兴等率部分革命党人又一次逃亡日本。袁世凯对革命党人进行清算。在围剿逮杀革命党人的同时,对程德全也未放过,下令将其罢免,并追究他的责任。幸有张謇等人的斡旋,程氏才幸免牢狱之灾。此后他遁迹上海多年,从此淡出政坛。

程德全因受知于满洲将军寿山,在庚子沙俄入侵我国东北事变中,不顾个人安危,誓死抗俄,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由此赢得了国人的尊敬,同时也博得以慈禧为代表的满洲贵族集团的赏识,由候补知县而超擢为地方大员。他追求社会革新,希望通过君主立宪来挽救垂危的封建清王朝,又使他受知于立宪派领袖人物张謇,在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中,彼此呼应,携手联合,最终顺应共和,促成江苏独立,并为推动民主共和的实现,作出了努力。但他在晚清政坛中毕竟属于崛起的“新贵”,根基不深,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他失去了靠山。辛亥革命中,因与张謇在政见方面趋同,以及立宪派为了自身的利益诉求,而使他能同张謇一度保持合作,但张謇的地位声望远不在江苏,他是朝野瞩目有影响的人物,连袁世凯都需要借助他的声望行事。程德全与他是一个不等量的人物。在江苏巡抚任上时间甚短,尚未形成自己的政治力量。他既与革命党人不协,又被迫宣布“江苏独立”,附和革命党人武力讨袁,终为袁世凯所不容。若不是张謇等人的一手庇护,可能他的下场还要惨。

“苍松历久等烟消,古寺还凭江岸描;居士雪楼曾小隐,扁舟一叶应嘉招。”①“程德全诗”,潘泽苍:《程德全终老法云庵》,《苏州杂志》1993年第3期。转引自崔杰:《程德全传》,第102页。程德全被免职后,先是寓居上海,日读经卷,消磨岁月。袁世凯败亡后,他渴望东山再起,“苍松历久等烟消”,但是当年与他共患难的革命党人并没有用他。在“久等”无望之后,遂借口不耐沪上车马喧腾的环境,于1920年(民国九年)在常州天宁寺出家,受戒于冶开法师门下。1926年(民国十五年),革命党人北伐,进军江浙,他仍未受到党人关注,彻底绝望,决定遁迹空门。冶开法师给他取法名寂照,又名先慧。此后他曾一度用寂照法名剃度,在木渎镇的法云庵隐居,并担任该庵主持。他的礼佛实属不得已之举。1929年(民国十八年),因病不得不再回上海求医,寓居爱文义路(今北京路)迁善里。次年5月29日(五月初二日)去世,终年70岁。风云一时的程德全就此了结一生。

在程氏追思会上,革命党人袁希洛感慨地说:程氏对民国有功无过,且有功不居,是仅次于孙中山的民国第二个“完人”②王贵宝:《民国第二完人程德全》,《苏州日报》2009年10月25日。, 此虽言过其实,但多少表达了国民党元老派中一部分人对当局待程氏不公的看法。程氏系前清官僚,既不是革命党人,与革命党人的关系又不深,其结局在预料之中。程氏死后,灵柩初葬于苏州半亩桥西南的周巷,1965年被移放到灵岩山寺的塔院内。

责任编辑:方英

A Brief Summariz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ng De-quan and Zhang Jian

arou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

XIE Jun-mei

(Department of Histor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In1910,Cheng De-quan,the Governor of Jiangsu Province,strongly advocated constitutional monarchy,and thus acquainted Zhang Jian.During the political vicissitude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they finally conformed to the trend of democracy and republicanism,and contributed to the independence of Jiangsu Province.They participated together in establishing 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Republic of China in Nanjing.After the occurence of Song Jiao-ren case,Cheng searched for the truth and was therefore no longer tolerated by Yuan Shi-kai.Zhang once acted as an intermediary but finally his efforts were in vain.During the 2nd Revolution,Cheng echoed the views of the revolutionists.As a result,he was expelled out of the political circle after the war.From then on,his acquaintance with Zhang came to an end.He became a monk in his later years in Changzhou.

Key words:Cheng De-quan;Zhang Jian;arou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constitutional monarchy;independence of Jiangsu Province

作者简介:谢俊美(1942-),男,江苏盐城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K82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16)01-0019-07

猜你喜欢

张謇
张謇与清末民初统治者的恩怨内幕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基于张謇文创产品开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张謇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教育家马相伯与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谊
称呼见人品
陈锦石:传承张謇精神 成就事业荣光
称呼见人品
联墨双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