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路径选择
——基于“囚徒困境”视角分析

2016-02-05

山西青年 2016年13期
关键词:学术不端囚徒困境路径选择

苟 洋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论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路径选择
——基于“囚徒困境”视角分析

苟洋*

重庆大学,重庆400044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学术不端现象被媒体屡次曝光,对整个科研领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到“胡春林论文案”,学术不端已然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气,且愈演愈烈。那么该选择何种方式对该行为进行治理?靠道德自律?靠教育?还是靠法律?对此,笔者将从“囚徒困境”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选择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学术不端;路径选择;囚徒困境

学术不端行为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探讨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现状的视角也可以是多层面的。本文基于对个人有限理性假设的基础上,站在博弈理论中“囚徒困境”以及重复博弈等部分视角构建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应如何选择更有效的路径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治理。

一、“囚徒困境”理论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经典的例子之一。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10年。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两个嫌疑犯作为博弈双方,最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导致各判8年的结局。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反映出,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从个人利益出发所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因为其选择的负外部性,对集体来说可能会造成并非最好选择的结果。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博弈模型

从博弈论视角研究学术不端问题,有助于我们认清学术不端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因素。个体采取学术不端行为的目的是企图减少其学术活动的付出成本来换取较高的收益,如增加就业时的竞争筹码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术不端行为者几乎都是理性的,符合博弈论的基本假设。事实上,在学术研究日益注重“量”而忽视“质”的思想下,个体的博弈则片面的围绕“量”的问题而展开。当然,如果每个人都能基于学术诚信,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这样会是一种最理想的结果。然而,人都是自利而又理性的,在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个体为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往往经不住诱惑做出学术不端行为。假设在一个学风优良的群体中,每个人完成一篇论文所需的时间为1年,而其中有一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满意化选择了抄袭,抄袭一篇论文所化的时间仅需1个月,在这种情况下,群体中的其他人经比较后出于不公平的心理必然也会选择抄袭,此种结果看似理性,然而长此以往,则会导致该群体学风日下,学术研究缺乏创新性,进而使整体的学术水平大大降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有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倘若整个学术界都因为学术不端行为而难以创新,那么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学术工作者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停滞不前。也就是说,每个单独的个体选择的学术不端的行为短期内观察可能有利于自身利益,但是长此以往,将因为社会整体经济的停滞而使得自身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不利影响。

最终形成和囚徒困境一样的纳什均衡,此时没有一个参与人会轻率地偏离这个策略组合而使自己蒙受损失。而该结果也显示了这种自利的理性行为并不会导致社会最优结果的局面。

三、解决学术不端的路径选择

哈佛教授Ben Polak曾提出,解决囚徒困境的方法有三种:1.重复博弈;2.教育;3.订立具有强制力的契约、合同等。

首先,在重复博弈的模型中,相同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甚至无限次。每个参与人可以使自己在每个阶段选择的策略依赖于其他参与人过去的行为。如前所述,在已经发生了一次学术不端行为的前提下,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可以依赖于之前其他个体的行为作出再次抄袭的行为。久而久之,这种抄袭行为重复发生了无限次,严重影响整个社会学术发展水平和学术创新,甚至导致科技水平落后社会物质水平低下时,就会打破囚徒困境,因为此时学术不端行为者自己的利益也受到了影响,他们必然不会再作出同样的重复博弈行为来加剧这种恶果。然而这种方式体现在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中,则需要学术不端行为者重复博弈无限次以后认识到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才停止这种行为,此时为时已晚。

其次,通过教育解决囚徒困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术不端行为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应该还是学术工作者自身科学精神缺失,学术道德观念淡薄。如果学术工作者一开始就具备完善的学术道德素养,那么即使是学术自身或者学术制度存在种种缺陷,在坚定的科学信念的支撑下,也会抵制学术不端行为,那么也就不会有囚徒困境的产生。

虽然通过学术规范教育能够使学术工作者从情感上自觉遵循学术道德规范,并且外化为自觉的行动,然而,教育带来的结果毕竟缓慢且收效甚微,为此,应寻求第三种解决囚徒困境的方式——订立强有力的契约,即法律。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法律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武器,也就是说通过法律进行惩罚是提高惩罚成本的最佳途径。

而要使法律变得强有力,一方面要通过设定适当力度的惩罚措施加强法律的威慑力,目前,我国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民事处罚力度不足就略显不足,因此应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健全学术道德法律法规,从而加强法律威慑力,提高学术道德失范惩罚成本。另一方面要增加法律可行性。“徒法不足以自行,良好的法律本身并不能产生立法为民的社会效果。法律必须实施才能实现立法目的。”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制度得不到保障,不能很好的实施。故科研管理机构还应该加强对科学共同体的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使揭发学术不端行为成为科研管理机构的一项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Osborne M.J.,Rubinstein A.博奔论教程[M].魏玉根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曾屹丹.学术道德问题的社会性诱因分析及其对策思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2).

*作者简介:苟洋(1993-),男,汉族,四川西昌人,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3-0099-01

猜你喜欢

学术不端囚徒困境路径选择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
“囚徒困境”在贿赂犯罪审讯中的运用
关于公共品博弈的文献综述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重复博弈现象分析
高职教育类期刊学术不端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