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之审美

2016-02-05

山西青年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刘 明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之审美

刘明*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创新的提出审美教育法。通过阐释审美教育的美的科学内涵,对思想政治审美教育做出了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之审美。

关键词: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观与客观

一、审美之美的科学内涵

美是象形字,是指在古代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大的羊最为美味,故称其为“美”。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怎么判断“美”?

(一)美是客观的

北京的颐和园、四川的九寨沟,不会因为有的人没见过,就否认它美存在性;埃菲尔铁塔,贝多芬的欢乐颂不会因为有的人看不见或者听不见而失去它的美,更不能因为欣赏它们的人入睡了,就否认它美的存在。所以说美是客观的,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美是自身就具有价值并同时给人愉快的东西。”美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正好符合了审美主体的某种需求。令审美主体感到愉快的性质,是客观对象本身所固有的,具有自身规律的,不会因为审美主体的主观好恶而任意改变客观对象,这是美的客观性。

(二)美是主观的

美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真实存在的世界。当人们欣赏某个人的外在形象之美,那么这个人的形象特点是不同于其他人的。比如巩俐的美不同于刘嘉玲的美,贝克汉姆的美也不同于的威廉王子的美。美的客观原因千差万别,从客观方面看,不可能有唯一的美,所以单从客观方面寻找并且定义美是必然不合理的。没有独立于审美主体之外的客观对象,就没有美的产生,这是美的客观性;同时,美作为一种令人快乐的对象,必须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实现,否则就没有美,这是美的主观性。

(三)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体

美的客观性决定了共性美和审美标准的出现,是制约美的主观性的基础,同时包容着美的主观性;美的主观性导致了类型各异的美,不断丰富着美的客观性,使得判断美的客观标准在不断的变化。关于美的客观性或主观性特点,过去的机械唯物论美学片面肯定美的客观性与共同美,而现的存在论美学、现象学美学则单纯强调美的主观性和差异性,都过于极端了。其实,美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主观的,是客观与主观的结合体。李泽厚指出“美的本质是存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因而美是具有主客观双重特点的。那么审美就是之于审美客体各种因素基础上而使审美主体愉悦的一种行为。

二、思想政治教育之审美

(一)审美教育的研究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是则是指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来充分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征,并通过这种特征给受教育者带来内心的快乐,从而使教育双方共同进步,达到更高的水平,最终实现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革新时期,响应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人的发展,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质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创新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思想审美化教育。审美化教育不仅仅是指教育者传输给受教育者美学理论及知识,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当代社会的各类现象自觉进行的一种审美活动,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内心得到熏陶、形成自己的审美基调。

(二)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

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即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

自然之美是指具有美的特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呈现出来的美。了解自然美对受教育者提高自身审美基调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增强人的审美趣味。自然界到处都是不断运动的生命,这种生命节奏往往能够激发人内心深处的生命力。对于自然美,人们更注重的是外在美而不是内在美。比如桂林山水的美,人们惊叹于它山水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不是它山上的岩石是变质岩还是石灰岩。

社会之美则更是注重中它的内在美,内在胜于外在,社会的核心是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美,注重的不是外形上的美丽,而更在乎这个人内在的品质。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之社会美,即是否符合“真善美”。是否“真”即心灵美,待人真诚,尊重社会自然规律,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来发展教育;是否“善”即善意善为,使思想政治教育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和谐社会;是否“美”即真与善的结合,在审美的基础上实现善美,是个人的审美基调跟上社会整体的审美境界。

对于艺术之美,比如京剧和音乐,京剧讲究的是小生、青衣等的扮相;戏唱的是否有板有眼。音乐讲究的是歌声是否合拍。大都是形式大于内容,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之美就要求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基本规律作用的形式上更加美化,即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规律的结合,外在环境与内在思想的结合,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这就是美的转化过程。

总之,审美教育法的发展是当今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不可或缺的环节。实现审美教育的发展必须先了解它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运用创新,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4).

[3]赵雅静.思想政治教育的旨归:真善美的内在和谐统一——兼评祖国华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6(01).

[4]张洪伟.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03).

*作者简介:刘明(1992-),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3-0095-01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