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016-02-05王艳华

魅力中国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积极性师生关系情境

王艳华

(民权县民族学校,河南 商丘 476800)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更多强调的是理解和观察,训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枯燥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本文以自身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力求探寻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距离

教师学会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成为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往往对其有着一种畏惧感,表现出对数学教师的一种距离感。因此,在教学中和生活中通过建立教师和学生间的平等关系,进而缓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压力,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态度温和,多支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管正确与否,都能够给予积极的肯定;眼神的交流,言语的肯定以及肢体动作的暗示,都能够给学生一种亲近感。在生活中,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关心和关爱,教师的每一句关怀和每一个温暖的举动都能抚慰学生的内心。只有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愿意去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在遇到不懂、不会的难题时就会敢于多问老师,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建立与学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距离。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大多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主要集中在课堂。在自身数学教学经验中,经常用到的有以下几种创设方法:

(一)创设问题性的教学情境

在新教知识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有心设置某种悬念,有方向的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新知识学习有关的情景中去,这种引导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既不会无从下手,又不会感到重复无趣。

(二)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

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对一些实际问题自己动手测量、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在讲解角的知识点时,让学生自己拿着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创设游戏性的教学情境

根据数学教学特点改变枯燥教学,把知识融入进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有意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中获得新知识,比如有道数学题“有头15个。足46只,问鸡兔各几只?”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这时学生开怀大笑,之后告诉学生现在兔子和鸡足数一样了,上面1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这样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探索性的课堂情境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对于问题,首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理解的解释,并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课堂氛围对数学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创设有趣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使学生处于一种自然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时分的认识》教学内容时,“龟兔赛跑”的故事小学生都比较熟悉,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分组进行讨论,获得合理的解释。

三、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把儿童的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基本特点表现为开始学会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前一阶段已经掌握的技能——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整个关系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转运算,但这一阶段的儿童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不能够进行抽象的语言推理,语言推理能力离不开具体事物。在道德认知发展中处于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主要心理特征表现为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身边的新事物表现出很强的兴趣,有意注意在发展,注意的稳定性在增长,还不够稳定,行为特点上表现为对事物富于热情,情绪直接,容易外露,但情感波动大。行为上还表现为好动。对小学生心理特点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有把握地进行。

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和四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前者学生主要以权威者的价值标准作为道德判断标准,在学校表现为课堂上听从教师权威;对于后者已经有了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虽然不完善,但不再单纯听从教师权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对于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角色,引导学生去学习,给他们以信任和安全感;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导整个教学的方向,不偏离教学目的。

四、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体,缺一不可,在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学的对象,而这一模式最终造成学生对学习厌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恢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拥有话语权的学习者的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诱发学生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际中,主动地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以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做好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做好指导和监督,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进行调控和组织教学。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中,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其中有一环节是搬花盆,共有32盆花,让学生分别按照每组4盆,5盆,6盆,8盆来布置,让各小组充分发挥思考能力,然后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做好记录,这样再回到教室进行讲解时,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得多,并且能够获得成就感。

五、重视学习目的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马斯洛动机理论,动机是促使个人发生行为的内在力量,动机产生的原因分别为需要和刺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学习目的,寻找学生学习的刺激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其认识数学的实用性。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思考和推理,教师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出困难和害怕,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去寻找学生学习的动机,只是简单的进行灌输。兴趣是最好的动机,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往往能够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的有成就感。比如教学《垂直与平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身边事物来进行讲解。对于垂直关系可以用教室墙顶或者墙角进行讲解;对于平行关系,可以利用教室窗户、黑板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理解和区别。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垂直和平行,并对这种现象进行原因分析,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从学生对事物具有好奇心这一点出发,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尊重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表现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丝毫没有进入思考状态,或者没有优等生那样反应快,还没等他们举手,别人早就说出了答案。对于这些后进生教师往往为完成教学进度,而不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一定要求,要接受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性,在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并因材施教。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备课中就要体现差异性。在备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后进学生掌握教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基本方法;一般学生需要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解决问题;优秀学生要在一般学生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举一反三,逆向思维。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在实现自己小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成功感,并对探索攻克新的数学知识难点产生兴趣。

七、正确评价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其学习态度、学习心境,并且每个学生都有着极强的荣誉感。教师若给予肯定,学生就会更加努力、更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此时的课堂氛围表现良好;教师若否定、批评学生,学生就会消极对待学习,不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不和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正确对学生进行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新的数学知识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数学本身具有的思维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领悟能力要求比较高,一些学生还不能很好的学会使用抽象思维能力,对数学本身就有一定的排斥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认真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对领悟能力弱的学生不能操之过急,说出一些诸如“笨”、“傻”等词语,这样会使得学生害怕老师,进而害怕数学。对于课堂上的提问,如果一些学生不能第一时间回答出来,甚至不能回答,教师应心平气和给予引导,带领学生找到答案。再比如有同学在上课过程中不注意听,走神,这时教师若能采取瞬间的停顿,音调提高,或者走到这位学生身边,而不是直接点名进行批评,这样的非言语动作既能达到提醒学生的目的,又不会在众人面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仅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让学生引起注意。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把枯燥、无趣的数学课堂教学变的生动有趣,并还给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改变“学是为老师,为家长”的片面认识,从“要我学”发展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知识、发现问题、寻找真理、掌握技能,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数学教学目的,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

[1]陈占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得法[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2007

[2]潘耀昌,黄小英.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

[3]王晓丽.寓教于乐---谈游戏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书文摘.2016(10)

[4]徐淑梅.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谈小学数学教学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6)

[5]邱红霞,鲁婷.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对教育的启示[J].传承.2009(08).

[6]吴慧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

[7]赖黎明,丁红星.马斯洛动机理论与学习动机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1).

猜你喜欢

积极性师生关系情境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