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寻根——评何永飞获奖长诗《茶马古道记》
2016-02-05黄玲
●黄 玲
用诗歌寻根
——评何永飞获奖长诗《茶马古道记》
●黄玲
近日白族青年诗人何永飞的长诗《茶马古道记》,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评选中力克群雄,最终以其创作实力和文本创新性斩获本届诗歌大奖,名列诗歌组第一。他为自己也为云南民族诗歌创作争得了荣誉,这是一位“80后”诗人对云南历史文化的崇高敬礼。
当下诗坛,写个体体验的诗歌作品比较泛滥,小我的视角和自我的情感倾泄成了诗歌的基本倾向。所以诗歌的同质化和小众化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何永飞的长诗《茶马古道记》则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和艺术追求。
作为一名“80后”诗人,何永飞从走上诗歌创作之初,就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密切关系,立足大地而写作。他的长诗《茶马古道记》能获奖,并非偶然。这是他多年来努力进取,坚持耕耘的结果。也是他的故乡云南大地红土高原给予他的写作灵感和丰厚回报。
《茶马古道记》是何永飞诗歌写作的一次成功转型和升华。近年来随着茶文化在社会上所掀起的一阵阵热潮,宣传介绍茶马古道的书出了很多,但是用文学方式来表现这一古老文化的并不多,长诗更是鲜见。从这个角度说,何永飞这部诗集的创新性不言而喻。所以《茶马古道记》得到了中国作协的重视和肯定,并被列入2015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的作品之列。这对一位青年诗人而言,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他把诗歌的视野投向云南悠久漫长的历史,投向云南山野间如同印痕一样镌刻在大地上的茶马古道,为它们谱写下新的篇章。这注定了将会是一部宏大而丰富的作品,是诗人对故乡深情的回报。阅读《茶马古道记》带给读者的将会是一份意外和惊喜,会让你感叹一个“80后”的青年诗人,竟然对云南的历史文化如此热爱和痴迷,并能为它奉献出如此一份厚礼!对一个诗人来说,故乡的含义是丰富的,大理是他生命的诞生之地,云南的七彩大地则是他的精神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他正在尝试着把语言的触角延伸到更高远的天空下,放飞梦想和自由的风筝。
《茶马古道记》还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独特作品。为了写作这部诗集,何永飞曾用了长达数月的时间,孤身行走于现实中的茶马古道,用身体去丈量山水与河流,用心灵去追逐理想的旗帜。茶马古道的两条线路,滇藏线和川藏线上,都曾留下他悠远的足音。所以读《茶马古道记》,似能谛听到茶马古道上回响千年的马铃声,还有生活在新世纪的年轻诗人的心灵回音。二者互相交织,为古老的茶马古道谱写了一曲全新的长歌。对云南历史而言,茶马古道是一条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的独特之路。它由一条条的古山道、古驿道组成,道与道之间又互相联接和延伸,一直通向遥远的西部。它分成“川藏线”和“滇藏线”两路,用路连接起川滇藏,又通向更远的不丹、尼泊尔、印度,一直到西亚、西非的红海海岸。
云南多山,群山峻岭重重叠叠,起伏多变。路,是一代代云南人用生命和汗水走出来的,代表着云南人对外部世界的热情与向往。茶马古道不仅仅是一条运销路线,同时也是云南普洱茶文化的传播之路,是一条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何永飞以诗人的敏感力图重新回到历史的现场,去这条路上寻觅无数人留下的生命痕迹,去聆听赶马人的生命壮歌,捕捉历史的精彩瞬间。这样的创作冲动中既有激情也有理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新的文学理想和追求:为故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行吟,为一代代云南人追求梦想的努力而放歌。
读这部诗集,可以随同诗人的视线一起沿着茶马古道去重温历史,溯源而上,看到许多奇异的民俗风情,感知到一片独特的风景。在诗人的引导下,可以看到古老的茶马古道在诗行中绽放出美丽动人的光彩。一路行来,犹如电影镜头一般,从全景到特写,多角度地把茶马古道沿途的世态百相呈现给读者。
因为写作定位是要写一部长诗,所以这部诗集的结构比较宏大。全诗分成四章,分别是“千年蹄印”、“高原魂歌”、“生命情弦”和“历史血脉”,以时间为经线,历史中人和事的碎片为纬线,串联起一部关于“行走”的宏大诗学。随着诗人的足迹,那些已经消失于时间帷幕后面的事物,和茶马古道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世相,重新扑入我们的视野,变幻出一片属于红土高原的魔幻风景。
用诗歌寻根,寻茶马古道的文化之根,可以视为何永飞这部长诗的写作宗旨。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上,沿途生活着很多民族,他们的生存方式、宗教信仰,在经过时间之网过滤之后,被浓缩成哲理镌刻在历史的书页上。何永飞写作这部长诗,也在经历着精神的蜕变。他不是给历史拍照或者做简单的复原,而是先沉溺于历史,感受无数生命在时间中行走和开拓创造的历程,自己的精神也在经受着岁月的洗礼,然后向着一定的高度升华。他以《出拉萨》作为全诗的结束,从茶马古道的漫长历史中总结出两个关键的词语“行走”和“使命”,二者注定了都是永无止境的。无论历史还是现实中,云南人永远都会对这两个词语充满敬意,带着使命去行走,去播种和收获,最后抵达一个至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