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古彩艺术的审美与创新
2016-02-05许书瀚
许书瀚
(许书瀚艺术工作室,景德镇333000)
现当代古彩艺术的审美与创新
许书瀚
(许书瀚艺术工作室,景德镇333000)
古彩肇源于明代,到了清代,古彩艺术发展到臻美之境界。古彩作为一种传统陶瓷装饰技法,在长期运用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古彩艺术从色彩方面与中华民族传统审美很好的契合,能够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民族特性,因此,古彩艺术也被称为“国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古彩艺术创作实践经验,谈谈现当代古彩艺术的审美与创新,对古彩的进一步研究与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古彩;陶瓷艺术;审美;创新
1 古彩与陶瓷彩绘
古彩是陶瓷彩绘的一种,在古彩出现之前,先民就已经发明了“唐三彩”、宋代“红绿彩”、明代又出现了斗彩,斗彩与古彩最为接近,陶瓷古彩装饰工艺就是从早期的斗彩瓷工艺方法演变而来。在明朝大量青花瓷风靡世界时,五彩也悄然兴起,日臻成熟,它丰富了陶瓷装饰的色彩,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风格,是对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贡献。
所有陶瓷彩绘技艺,从视觉方面来甄别,在于色彩,色彩是最能表现人们性格、情感的元素之一。在语言学层面,感情色彩是丰富语言文学的重要内核,现代汉语对许多词语进行感情色彩的划分,从而在语境中实现褒贬;在心理学层面,人们对某些颜色赋予特定的情感,通过对“性格色彩密码”的解读,帮助人们学会以“有‘色’眼睛”洞察人性,增强对人生的洞察力,这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叫“色彩性格分析学”。
陶瓷艺术作品如果能运用好色彩就能以此引发人们的兴趣,影响人们的购买决策。古彩瓷的色彩是由红、黄、绿、蓝、紫五种颜色组成,因此被称为“五彩”。它是我国传统的装饰艺术,是景德镇独创的釉上彩装饰品种。在古彩装饰构思中,色彩始终是贯穿着整体感觉和认知的,除了讲究对空间、虚实的处理外,还运用色彩的深浅、明暗变化,使得画面层次感、立体感更加强烈,色彩具有个性化。借助观念及心理联想让人们理解古彩装饰中的色彩,读懂古彩,从而领略艺术之美。
古彩对色彩的运用与其他陶瓷彩绘相比有较明显的差异,古彩是通过色彩的对比、协调从而达到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例如,在古彩装饰技法实践中,红色是不可或缺的色彩元素之一,红色用于陶瓷装饰上,彰显出强烈的色彩视觉震撼效果,与粉彩那种莹润、温和型的红色有着鲜明的区别。古彩装饰中对绿色的运用也是别具一格,绿色在画面上起到重要的点缀作用,正如人们所说的“红花还需绿叶配”,绿色给人以朝气、喷薄而出的艺术张力。
2 古彩艺术的审美
艺术和审美意识的萌芽,艺术观念的产生和最初的艺术实践,是在某种“非艺术”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的,也是在这种非艺术的实践过程中被发现、被意识到的。“非艺术”而含有艺术的成分,这样才能产生艺术,陶瓷彩绘的发展过程便是这样,正是那种最初无明确艺术目的的实践过程,暗含着艺术起源的因子和艺术观念产生的可能。
艺术史论家巴赞在他的《艺术史》中论述艺术起源时分析到:“我们所知晓的人类天才的最早产品,使我们能够从其根源上抓住艺术作品背后的创造力……如果格拉夫特文化时期的雕刻具有形式的精悍有力感,如果画在法国和西班牙洞穴内的动物形象是自然主义的完美作品,后来的文化望尘莫及,那是因为原始人在制作的时候,深信是在真正的创造……我们知道,旧石器时代的祖先在描绘和雕刻大自然的形状时,并无制作‘艺术作品’的意图,倒有如此的想法:保证猎物的丰收,诱使猎物跌入所设的陷阱,或利用猎物的气力达到某种目的……人类的全部的活动旨在熟练地介入自然界力量的运动,希望保持平衡,吸取‘善的’力量,逐退‘恶的’力量”。[1]巴赞以较为具象的旧石器时代的自然主义原始艺术来说的,如果用同样的观点来看既有具象又有抽象的陶瓷彩绘艺术,也可以沿着这种视角捕捉到先民“艺术作品背后的创造力”及其发展。
作为具有装饰特点的陶瓷彩绘,既满足了人类的实用需求,也在精神情感层面上满足了审美需求。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正的表现。装饰艺术仿佛是一个图表,在这个图表中,人们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绝对艺术意志独特的和固有的东西,从这个方面来看,装饰艺术必然具备了对艺术进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那么,古彩艺术审美特征有哪些呢?
其一,古彩艺术具有遒劲、豪迈的线条美。线条是构成古彩画面的基本要素之一,古彩的线条与其它陶瓷彩绘的线条有怎样的区别呢?古彩的线描是古彩技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造型手段,也是其它陶瓷彩绘技法所无法比拟的。古彩靠“单线平涂”来表现各种人物、花鸟、山水等形象。古彩线描时大都刚柔相济,运用笔走中锋、雄健多变、力透纸背、浓重浑厚、方圆并济、凸显出“入木三分”之气势与魄劲;古彩线条粗细完整,笔笔遒劲有力,一根线条从头到尾一气呵成,顿挫转折刚健有力,线条行走挺拔流畅。古彩线条没有明显深浅、浓淡之分,但都能利用线条粗细、长短、疏密,转折等方式充分表现物象的形态、虚实和质感。
其二,古彩艺术具有单纯、强烈中求变的色彩美。古彩装饰艺术在色彩上虽没有程式化套路,但有规律、有感情。画面的主色调犹如乐曲的主旋律,它要求画面局部色彩都统一于整体色调,在整体主色调的制约下,鲜明、艳丽的局部色彩进行有秩序的组合、渲染,产生美感。在许多陶瓷评论家看来,陶瓷与音乐有相似的旋律美,这在艺术上是相通的,旋律讲究的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最忌讳的是平淡无奇、一马平川。古彩艺术中单纯、强烈中求变的色彩美,表现的是艺术的个性与和谐有致的韵律美。
其三,古彩艺术具有精炼、夸张的纹饰形态美。精美的古彩图案都是以点、线、圈为基本手段,点与点组织紧密,线与线交织牵连,圈与圈连环对照,线与圈互相衔接,线与点互相搭配,点与圈互相结合,按艺术家对美的理解以及构图布局的体悟,可以自由活泼地向四方扩展,构成了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古彩图案。
在古彩纹饰中,各种花卉均可以作有规律或无规律的穿插、缠绕、散点和连续,变化非常灵活,形成了精妙夸张的纹饰形态。此外,纹饰还可以注入自己的想像,进行精减和添加,最终,形成了极其精微与浓缩的美学“符号”。
3 现当代古彩艺术的创新
创新,总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这对于任何艺术门类都是一样的。笔者认为,经历了明、清两代的磨砺,现当代古彩艺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水平,然而,艺无止境,古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还是有一定空间的。
一方面,在古彩装饰艺术中对色彩纹饰的处理上,需要古彩艺术工作者在色彩的修养上下苦功,除了让欣赏者感受到其独特地技法外,还需要与色彩情调共鸣,产生丰富的联想。在使用色彩对比调和上,要相互烘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比如,在色彩的处理上,色彩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不同的色彩可以代表不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这也是传递艺术审美的一种符号。在古彩的色彩处理上怎样表现得更多元、贴近人们的生活,将成为古彩艺术工作者的新课题。
另一方面,在于装饰材料和装饰风格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陶瓷领域出现新的装饰材料供我们使用,古彩艺术的创新多了一个渠道和可能。譬如,结合其它装饰材料,形成新的综合装饰品;或对器型造型改变、刻划、釉上、釉下综合起来创作,使承载古彩装饰的载体可以千变万化。这样可以实现传统古彩的程式化构图与现代西方提出的构成艺术相交汇,产生新形式的古彩艺术,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紧跟时代步伐的发展,让人耳目一新。
[1]巴赞.艺术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2]刘乐君.传统陶瓷古彩装饰[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