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疯狂动物城》的主题意蕴和成功之道

2016-02-05徐雪尘

传媒 2016年10期
关键词:疯狂动物城朱迪隐喻

文/徐雪尘

《疯狂动物城》的主题意蕴和成功之道

文/徐雪尘

由迪士尼影业出品的《疯狂动物城》自2016年3月4日上映以来,口碑走高的同时,票房也一路飙升。北美上映首周末就拿下了7506万美元的票房,超越了《冰雪奇缘》,开创了迪士尼动画片的首映新高;同期的中国市场也在短短三天内取得了1.54亿元人民币的好成绩。迪士尼这部精心制作的影片通过隐喻的手法设定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穿插经典的美式幽默,探讨了政治斗争、公职人员办公拖沓、种族歧视和偏见等社会问题,最终回归到正义与邪恶的中心主题上,触发观众更多思考。影片的形象设置饱满丰富,正如主人公朱迪是只坚强、进取、勇敢、善良,但又聪明、有野心的兔子;尼克是只狡猾、世故又充满正义的狐狸一样,不完美的角色设置是该片一大亮点。总之,《疯狂动物城》无论是动画设计还是情节设定都是一部适合各个年龄层群体观看的佳作。

影片的主题意蕴

电影名字叫Zootopia,是Zoo(动物园)和Utopia(乌托邦)的合成词。作为“理想国”的代名词,“乌托邦”源于16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摩尔的同名著作。摩尔在书里虚构了一个拥有完美社会体制的小岛,在那里不但废除了私有制,而且实现了人人平等与自由,整个社会不再有贫困与罪恶。“乌托邦”强调的是体制对于幸福的绝对作用,然而决定幸福的往往不是体制,而是体制之下,人们的差异化与幸福感的平衡。好的体制,在保留人们差异化的同时,使人拥有幸福感。而坏的体制,则会令社会族群时刻处于差异化与幸福感失衡的临界点,战战兢兢。

整部电影以动画人物为主角,探讨的却是一系列社会敏感话题,因此,影片从角色到主题显然隐喻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破除动物城里的黑暗和阴谋,从表面的“动物乌托邦”走向真正的“动物乌托邦”。从这个角度来讲,“动物城”是伴随着主角朱迪的逐梦过程和自我反思经历了一场冒险和成长,逐渐完成了垮塌、恐慌、撕裂、重建的完整蜕变。在这个过程中,《疯狂动物城》延续了正义和梦想的核心主题,但不同于以往“灰姑娘式”的童话模式,而是在朱迪成长道路上设置了一系列恶意、阻碍和偏见:从训练营里充满恶意的教员,到顺利当上警察的邻居和上司,再到后面履行交通执勤任务的路人,处处让朱迪感受到现实的冰冷和落差。

影片的精彩之处在于,当朱迪找到14名失踪的动物,并逮捕狮子市长成为名人后,故事并没有因为朱迪实现了最初的野心而结束,反而迎来了更大的危机。在梦想尽头朱迪看到的是另一幅全然不同的景象:整座城充斥着割裂、猜忌和恐慌,这些不是朱迪想要的,却也不是朱迪个人力量所能控制的。梦想的落空和朋友的离弃后,朱迪选择了放弃,并回到最初的起点。但伴随着真相的逐步抽剥,故事也逐渐被推向高潮。朱迪被迫开始自我反思,并重新审视这个社会,之后她勇敢地选择了友情和正义,同黑暗势力较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真正的“动物乌托邦”。

《疯狂动物城》的主题多元、宏观而深刻,远远超出了一般动画电影的承载范围。但该片却通过精细的人物设置、巧妙的隐喻、独特的叙述方式,以及夸张和诙谐的手法,将一个个敏感话题完美诠释,并一步步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融合,带领观众不断去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影片的成功之道

按照惯例,每年的3月份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淡季,但《疯狂动物城》却出人意料地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这不得不让人惊叹。然而,无论是影片的隐喻技巧、塑梦方式、用心程度、美式幽默还是巧妙的广告植入,该片都可圈可点。

影片角色隐喻。电影既是浓缩的艺术,也是跳跃的艺术;既是现实的投射,也是现实的变形,这决定了电影具有隐喻性质。而这种隐喻的运用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在角色设定、角色造型和情节场景等方面。

一是角色设定和造型的隐喻。《疯狂动物城》中所有角色都是动物,而每种动物都对应着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形象。角色的造型直接反映角色的性格和命运,是电影制作人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最直接的形式之一。朱迪是个不折不扣的乡村女孩,心怀梦想但屡受挫折,经历自我斗争和成长后实现了梦想的小人物。将她的形象设定为兔子,这种自然界里弱小而善良的动物,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比照。尼克是个学会了在复杂的社会里保全自己的滑头形象,代表着被社会现实不断打磨棱角、掩藏初心的社会青年,而将他设定为狐狸,为后面故事情节的推进埋下了伏笔。绵羊,一种善良软弱的食草动物,代表着饱受欺压和折磨、渴望反抗和权力的功利形象,是影片埋下的又一伏笔,她外表的形象和裹藏的内心,在朱迪揭开惊天阴谋时反差更为强烈。狼——一直是自然界中冷酷凶残的代名词,而在影片里却成了最忠实的守卫军,他们在整部影片中除了被挑拨本能地跟着仰头嚎叫之外,几乎什么也没做,这足以证明影片的用意:偏见是造成隔阂和分裂的最大利器。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影片通过众多人物形象和造型的设计,加剧了偏见的产生和激化,最后通过夸张的手法和鲜明的反差,引起观众的反思,最终达到影片破除偏见的目的。

二是情节场景的隐喻。当观众被树懒憨厚迟钝的形象逗得前俯后仰的时候,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些剧情背后的隐喻。盖戳、装订、查询等简单的办公程序,却不得不经历烦琐的流程,耗掉一整天。影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树懒犯困的形象和超慢的语速推到极致,与紧张的剧情与明快的节奏形成鲜明反差,再穿插搞笑桥段,无疑增加了这种讽刺意味,隐喻现实社会里包括车管所在内的政府单位拖沓的办事效率和烦琐的程序。此外,警署牛局长上班时间玩跳舞软件,在被前台肥豹推门撞见后慌乱捂住手机谎称在研究案件。这一情节也是对许多政府办公人员渎职的隐喻和讽刺。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影片通过这些情节的设置影射了现实社会的不良现象,包括种族歧视、偏见、政治斗争、食品卫生等社会问题,让受众在观影过程中触发更多思考。

精益求精的制作。一部电影是否用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成败,尤其是动画类电影,更是需要大量调查研究和技术投入。如2008年6月28日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就将主要精力放在中国文化和动画技术上。花了整整5年时间,组成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近500人的专业团队。为了高度还原每个动物的真实感,制作团队甚至对不同衣帽压力下动物毛发的受力情况进行调查实验,并且观看了以袁和平为武术指导的所有功夫影片,专业态度令人佩服。

同样,这部迪士尼3D动画《疯狂动物城》在电影制作上也毫不逊色。正如迪士尼现任掌门人约翰·拉塞特所说,“每一部迪士尼动画的基础都是背景调研”,影片幕后主创仅是前期调研就长达近两年之久。

片中构建了规模宏大、细节丰富的动物城世界,其中加入了50种不同的物种,仅树木的数量就超过了50万棵之多,并且保留了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特点。创作团队还深入原生动物国度,拜访了全世界的动物专家,其中包括奥兰多迪士尼世界动物王国的专家。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单是动物毛发的设计团队就达到百余人,主创人员甚至将长颈鹿、狮子、豹子等动物拉到工作室,以便动画师边观察边创作。此外,为了使“动物城”和居住在里面的动物们都有真实的尺寸,创作者们将传统的城市景观与全球化影响和动物元素完美融合在了一起。例如,冰川镇运动馆有着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洋葱状穹顶结构;动物城火车站的室内热带花园则是借鉴西班牙马德里中央车站,并加入了角状高塔。

经典的美式幽默。美国是一个充满幽默感的国家,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幽默无处不在,电影也不例外。尤其动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此,紧张刺激的剧情和轻松诙谐的叙述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影片延续了美式电影一贯的幽默风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给观众增添了不少乐趣,减轻了紧张氛围带来的心理压力。

《疯狂动物城》采用拟人的手法,将各种动物与人合理换位,通过反差和夸张来达到讽刺和滑稽的艺术效果。兔子朱迪进警局报到时,坐下后只剩下一对耳朵;树懒“闪电”办公和复述笑话时超慢的语速;北极熊保镖的衬托下,袖珍的黑老大;一声嚎叫触发狼群难以自控的本能跟嚎;第一天遭遇打击的朱迪打开收音机一句接一句的绝望歌词;再次回来寻找尼克帮助时被录音笔录下自责话的朱迪;以及最后飙车的树懒“闪电”等都是标准的美式幽默。

巧妙的广告植入。《疯狂动物城》植入大量广告,手法巧妙且接受度高,不得不令人佩服。影片中,鼹鼠所逛的商场大楼上印有十分明显的标志——美国知名大卖场塔吉特的白色标识;朱迪和家人打电话,举起手机的时候,“萝卜6S”的标志也十分醒目;朱迪初次来到“动物城”用iPod nano6听歌;绵羊助理手里的杂志,封面是《纽约时报》动物城版;类似的广告还有街道广告牌上的“Just Zoo It”,以及手机网页上的Zoogle等。这些广告不仅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性,而且结合动物城的背景主题对目标广告商的标识、图片、广告语等进行了灵活处理,并非生硬地强行植入。这样既不会破坏影片的视觉效果,又能在为影片赢得不菲收入的同时增加受众的接受度,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疯狂动物城朱迪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疯狂动物城
嘿,闪电先生,能快点吗?
《疯狂动物城》玩转政治寓言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