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语言文化跨文化电视传播的路径探析
——以《快乐汉语》为例
2016-02-05文/赵岩
文/赵 岩
中华语言文化跨文化电视传播的路径探析
——以《快乐汉语》为例
文/赵 岩
目前,我国电视汉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语言文化传播类节目的制作能力有限,节目形式和内容都有待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需要更加深入。本文以《快乐汉语》教学节目为例,从节目观念、节目形式、节目内容和文化诉求等方面,探讨《快乐汉语》的成功经验,希望可以为中华语言文化跨文化电视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快乐汉语》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推出,以中华语言文化跨文化传播为宗旨的电视节目。2009年8月3日,《快乐汉语》第一季正式开播,其凭借独特的定位和新颖的内容赢得了受众广泛的认可和喜爱,成为同类节目中的一匹黑马。截至2016年年初,该节目走过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情景剧教学为主,内容围绕日常生活展开;第二阶段是以外景式教学模式为主,内容围绕旅游生活展开;第三阶段是以“情景剧+外景式”演播教学为主,内容围绕“学说中国话,朋友遍天下”的主题展开。
树立对外传播理念
对外传播并非表层的、单向的宣传,电视媒体如何从“对外宣传”转向“对外传播”,不仅是观念问题,而且是实践问题。“宣传”强调的是表达传播主体的观念,并借此对其他人产生影响,而“传播”则侧重客观呈现,强调媒体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因此,在中华语言文化跨文化电视传播的过程中,电视媒体必须要避免因“文化自信”而造成的宣传失真,及时转变观念,从传统的以自我为核心的单向对外宣传模式,转向以受众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传播模式。
《快乐汉语》节目首创情景式教学模式,以全面提高学习者的汉语综合能力为宗旨,真实呈现当代中国的生活场景,彰显中国文化特色,真正做到了传播观念由“宣传”到“传播”的转变。《快乐汉语》有着明确的形式和内容定位,在形式上要打造情景交融、个性鲜明的汉语教学节目,在内容上要制作成汉语学习者学习中华语言文化的教材和使用手册。《快乐汉语》每集都会有一个独立于主线之外的小故事,并从最基本的生活用语句式教起,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展开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新颖内涵的内容,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和肯定,为节目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力思想保障。其所采用的演说教学模式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让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中国人的文化特色、思维特征和历史风俗等。同时在“传播”理念的指导下,该节目将语言学习和文化现象相结合,在加深学习者文化印象的同时,扩大了文化传播范围,提升了影响力。
提高传播技巧,注重语境转换
本质上来讲,语言文化传播属于跨文化传播范畴,涉及各种文化要素的渗透、迁移、内化和传播。对外传播的实现需要巧妙进行语境转换,但就国内电视节目的现状来讲,对外传播基本都停留在文字解释表层,缺少对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内涵阐释与翻译转化。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系统和文化特色,所以对于国外汉语学习者来讲,单纯采用对内教学模式展开跨文化传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就需要传播主体提高传播技巧,注重语境转换。
语境转换需要解决语言翻译和文化翻译两大关键问题。语境转换是两种语言系统的转换,也就是符号学理论中的“换码”。在此过程中,传播主体需要形成思维调节机制,而这一机制的形成并非单纯依靠书面形式获得,而是要依靠传播形式层面的思维技巧。在这方面,《快乐汉语》无疑做出了表率。
《快乐汉语》从第三季开始,每期设有一个主题字,并以改字作为文化传播的切入点。但作为电视汉语教学节目,采取何种方式切入主题,如何有效吸引受众,无疑是需要继续探索的话题。《快乐汉语》“借古猜今”的传播形式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探索。
汉语发展历史悠久,演变过程异常复杂,古汉字和现代字在字形字义上都有着较大差别,因此学员很难根据古汉字字形猜出正确答案,部分学员只能靠“蒙”,猜对概率非常低。还有部分学员充分调动想象力,给出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2016年3月13日,节目选取“公”字为主题改字,有的学员猜测这个字跟“囧”有点像,认为应该是“笑”;还有的学员认为上面像人的双腿,下面像是盆,认为这个字表示“洗浴中心”,令人捧腹。尽管没有猜对,但学员们的想象力不仅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而且调动了他们的探知欲望,而在探知欲的驱动下,他们可以更加专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此外,节目借助古汉字与现代字的强烈对比,能够凸显出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为受众带去别样的文化体验,激发他们的汉语学习兴趣,实现中华汉语语言文化的有效传播。
国际化受众视角,融入本土文化
当前电视媒体的西方受众主要有三类,包括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外受众、以汉语为母语的海外华人和我国驻外人员。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外受众,电视媒体要结合文化差异和地域分布进行细分,选取能够有效拉近与他们心理距离的传播内容与方式,提高这部分受众的国内媒介接触率,改善他们对中国媒体文化硬性宣传的刻板印象。而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海外华人,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传播策略无疑是最佳选择。这部分受众长期居住在海外,对汉语文化有着多元化、个性化的心理诉求,电视媒体要抓住这一点,以本土特色文化为切入点展开传播,最大程度地吸引这部分受众。而对于驻外人员,要为他们提供即时性、精准性、权威性的信息,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地传播本土特色文化、大政方针策略、经济民生发展等信息,抢占全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的制高点。
以《快乐汉语》为代表的语言文化对外传播节目,其受众群体来源非常宽泛,不仅有国内对汉语言文化感兴趣的受众,而且还有生活在国内的海外留学生,所以此类电视节目在实施跨文化传播的同时,对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争取国际话语权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以说,站在受众角度分析受众需求,并适时融入本土文化,是电视媒体成功实现中华语言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关键之一。
就微观层面来讲,《快乐汉语》的宗旨是让学习者全面掌握汉语知识和交际技能,这就决定了节目内容要随着学习者能力提高和需求变化而逐步深入。例如,对初学者来讲,由于对汉语的认识少之又少,因此节目就选择了生活中最基本的交际用语,而当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汉语知识后,节目就将内容定位于实际运用层面,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最后,当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汉语交际能力后,节目开始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以强化他们的中华语言文化意识。可以说,这种国际化的受众视角,融入本土文化的传播内容,都为节目的成功创造了良好条件。
传播核心价值,增强文化认同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价值多元的知识体系,能够折射出不同时期人类的价值理念和思维特征。价值观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还影响着社会个体的思想行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规范个体行为、明确价值诉求、树立正确信仰,是一种指南性的思想形式。所以,部分学者认为,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是渗透于风俗礼仪、交际规范的深层内核,语言文化教学必须正视民族的价值观体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十分丰厚,要想实现中华语言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就必须注重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充分彰显本土特色文化的魅力,增强国外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顺利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标。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有益于中国和世界健康发展的,理应值得传播与弘扬。
一直以来,《快乐汉语》都非常注重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包括礼仪、忠义、孝敬,求同存异、以和为贵等价值理念,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这些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能够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中华语言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如在以“家”为主题的节目中,会以不同国家的家庭观念展开讨论。而在以“礼”为主题的节目中,则会对不同国家的礼仪规范、礼仪用语等展开深入交流;在以“爱”为主题的节目中,则会对不同国家爱的表达方式进行互动探讨。这种通过对比来凸显和传播中国价值观的方法,不仅有效丰富了节目内容,而且通过中外对比加深了学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实现中华语言文化跨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