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新思考

2016-02-05贾鹏敏

山西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

贾鹏敏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0



山西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新思考

贾鹏敏*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0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此目标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它与我国推进现代化的要求完全一致,这个目标也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关于山西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应该做到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从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领会其中要义,从而找到一条适合山西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道路。山西省小康社会的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本文试将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将人民富裕和国民幸福作为衡量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将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提高升级,作为小康建设的根本途径;将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作为关键的战略支撑点;将民生问题高度重视,作为战略的重点;突出建设三晋文化,作为山西省独有的特色文化,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进而为小康社会建设顺利进行做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小康社会;中国特色;伟大目标;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将经济、社会、法制、教育和环境这几个方面的指标搞上去,经过近几年山西省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小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周边临近省份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现就针对这些问题及应对措施做简要分析。

一、山西省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经山西省统计局发布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程度、整体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程度、教育实现程度只能达到50%的比例,最高也不过70%,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山西省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

山西省有近120个市、区、县,其中贫困县就占几乎一半的比例,这些贫困地区严重影响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因有四: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偏低,表现在山西省在所有省里经济社会实现程度排名靠后,百分比虽然比西部地区高一点,但比东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要低好多,差距很大;二是在全国横向比较,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低于全国水平,而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三是在中部六省中排名靠后,经济、教育、文化排名居中等水平,生活质量、法制、环境、社会和谐等指标的实现程度与六省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二)山西省小康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多,尤其中部地区最为显著,而东部乡镇欠发达地区增收幅度较小,进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同时,生活水平程度差距越来越大。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就业紧张、形势严峻。山西省是失业率较高的省份之一,失业率不断升高的原因有:新生劳动力处于正在成长的阶段,大学生等新生劳动力就业率很低;大批下岗职工停滞不前,成为失业人员;经济运行机制也是一个原因,全省的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而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结构性等矛盾的出现,其中,劳动力素质低下、高级技术人才缺乏是最主要的问题,现有劳动力一方面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达不到所需劳动力的标准。

2、社会事业方面出现问题。具体表现在:农村教育质量差,远远落后于城镇,这是由于教师队伍素质差、教育条件落后等原因导致的;农村医疗条件很差,农村医疗保障对于农民来说是很关键的保障制度,虽然,近几年国家对三农问题有了很大的重视,也实施了一些政策措施,但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多数农民还是因为收入薄弱导致无法治愈重病而陷入生活的困窘;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国有陷入困境的企业的职工没有能力参加社会保险,部分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没有得到相应的制度保障,政府对农村的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不足等等问题导致全省社会保障制度调控有所缺失。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小康社会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小康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山西小康社会建设在全国处于后几位,面对这一残酷现实,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按照山西省的现实状况出发,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为山西小康社会的建设探索一条好的出路。

(一)要想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和根本目标,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坚持的核心,这指明了发展的本质和目标,同时也指明了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所在,根本的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主,满足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个包括人在内的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所以小康社会建设不仅包含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它还更深层次的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建设小康社会实质上也就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要想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协调发展要求我们的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注意做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变化发展必须保持平衡,国内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应该保持平衡,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平衡,做到真正的一致;科学发展观还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应该做到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要想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的根本方法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就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三、山西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路径的新思考

(一)将人民富裕和国民幸福作为衡量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做到使人民富裕是发展的目标和手段,富裕人民大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富裕人民大众是使大部分人过上富裕的生活,而不是小部分人,富裕人民要实现的是共同富裕,所以,不仅要看平均收入是否增多,更要看人数是否增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做到除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这些重要指标外,更应该将人民富裕和国民幸福这两项指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结合山西省发展的实际情况,应该将缩小贫富差距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而贫富差距的关键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增加高收入者的比例,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取缔非法不明的收入,通过深化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进而促进社会真正的公平和公正。此外,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基本条件,因此,只有将制度建设有力实施,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的发展下去。其次,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必须要重视的有力举措,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从我省实际出发,积极研究探索新途径,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积极发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能,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让农民认识到多样式经营的重要性,加大产业开发的力度,同时,政府还要加大扶持贫困的力度,特别是贫困地区,带领全省脱离贫困,走向富裕。

(二)将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提高升级,作为小康建设的根本途径

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将之前主要依靠资源投入转化为以技术投入产业为主,使得新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争取实现产业由量的扩张到质的转变。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到产业的力度,提高其广泛应用的能力,应用先进技术将传统产业转变为现代新型产业,以满足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要想提高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对品牌的打造,发挥品牌战略优势。依据我省的实际形势,建立属于山西省特色的品牌战略运行机制,发挥创新能力以提高品牌战略的运行能力,具有良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应该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进而提高我省整体产业的水平和能力。另外,诚信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用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来保障质量的创新,以完善企业关于质量、标准等方面的体系。政府加大扶持政策也是十分必要的措施,政府应该加大品牌扶持力度,通过奖励来鼓励产业品牌更好地发展,发挥好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

(三)将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作为关键的战略支撑点

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现代新型产业的必要手段,特别是重点领域要加大创新的力度,基础研究能力的建设也应该加强,原始创新能力不仅要重视,同时更应该加大引进吸收再次进行创新能力的力度,争取在学科领域做出成绩,比如,在物理、生物、化学、材料、医疗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这将起到关键的战略支撑作用。

具体来说,专项技术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在充分利用新能源的基础上加强工业基地建设,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在农作物、农产品、煤炭、冶金、新材料、医疗、化工等领域开发切实可行的通用技术,同时,研发有利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使我省发挥优势产业的重要作用,以促进整个山西省技术和装备达到更高的水平。

(四)将民生问题高度重视,作为战略的重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争取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从我省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改善民生的多项指标虽然都呈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力度并不明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不能只是注重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必须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惠民工程必须提上日程,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发展教育,做到协调发展。坚持把教育放在战略重要地位,推进公平教育是发挥教育优势地位的基础,要确保贫困地区子女正常接受教育,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加强教师队伍素质,鼓励新式教育的发展,协调好新式教育同传统教育的关系,以促进教育的不断向上发展。

2、做好就业工作,鼓励创业。坚持长久以来实施的扩大就业的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全民创业,充分发挥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解决待就业者以及失业者的就业问题,制定合理安排的收入机制,加大扶持力度,解决零收入家庭的困难,制定正对性的制度以解决农民工拖欠工资的问题,进而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才能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

3、注重公共卫生建设。坚持长时间以来坚持的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为群众创造安全、方便、价廉、有效的卫生医疗条件,以解决广大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坚持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将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基本养老、医疗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到真正惠及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五)突出建设三晋文化,作为山西省独有的特色文化,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进而为小康社会建设顺利进行做有力的保障

山西生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山西人勤劳、奋进、诚信、奉献的优秀品质是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山西人还通过不断的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光大,这些优秀品质不仅是山西人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我们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支撑。

晋商发源于山西,晋商作为开拓市场的典范,有着制度、观念、金融方面创新的能力,同时,晋商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了勤奋诚信、敢于开拓的属于山西特有的晋商精神。山西还是抗战时期的革命老区,这里的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练就了面对困难挫折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的太行精神。山西省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应该做到在继承晋商、太行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山西自身的优势,为推进全省小康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不断引导鼓励山西人民积极投入到建设和谐文化的行列中,做到与三晋文化中提倡和谐的思想完全一致,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全面建设和谐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要想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的文化,就必须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扬文学作品等多种文化形式,用人民群众能够接受的形式来提高全民文学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加强文化产品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在小康建设中的作用。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下之际,应该创造更多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进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统计局.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R].统计报告,第103号.

[2]山西统计局.全面小康建设稳步推进[R].统计报告,第82号.

[3]刘泽民.再接再励,乘胜前进,为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努力奋斗[J].山西农经,2002.05.

[4]王秀苗.我省农村小康进程分析[J].山西农经,2002.06.

[5]胡鞍钢.中国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学习月刊,2003.1.

作者简介:贾鹏敏(1990-),女,山西忻州人,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7-0005-03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