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人的太极虎

2016-02-04淘黍

兵器 2016年1期
关键词:原厂陆军坦克

淘黍

韩国陆军装备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迅猛,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坦克装甲车辆强国,K2坦克就是其中代表。韩国为什么能造出这样的先进坦克?这也要向前追溯几十年。

从K1到K1A1

建国伊始,韩国领导人的脑海里就被深深地印上了履带的痕迹。朝鲜战争中,成立仅仅一年的朝鲜人民军坦克部队驾驶着T34-85坦克迅猛突击,直捣首尔(当时称汉城)。大部分韩国军队此前从未见过坦克作战,手中的少数57毫米反坦克炮和“巴祖卡”火箭筒又极度不给力。在首日的交战中,韩国第1步兵师就有约19013名士兵被朝鲜人民军装甲部队直接消灭。这在韩国士兵中造成了坦克恐慌症,导致防线全线崩溃。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韩国一直对朝鲜的坦克攻勢忧心忡忡。必须有自己的坦克部队,成为韩国军方上下的共识。

在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一共为韩国陆军提供了463辆M47、950辆M48坦克。但韩国很清楚,这1000多辆坦克性能早已落后,看看对面的T55和T62,一旦发生战争,自己还是难逃溃败的命运。想买新型坦克没有钱,想自造新型坦克没有技术。这成了韩国军方一段相当长的噩梦。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韩国经济创造了“汉江奇迹”。韩国政府摸着慢慢鼓起来的钱包,下定决心要搞自己的现代化坦克。但坦克不是轻易能造出来的,韩国除了修过老旧不堪的M47和48之外,几乎没有真正接触过现代化的坦克,怎么造?

为了向国民表明自己在谋求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能力,韩国陆军先将需求指标和设计要求提交给了现代车辆下属的昌原坦克厂。该厂在1979年之前只是个维修厂,为了配合新型坦克的设计制造升格为制造厂。签署总包合同之后,再由昌原厂将研制任务和制造合同转包出去。

1979年,昌原厂通过美韩防务合作协议协调委员会向美国的几家军火工业公司提出委托设计的请求。经过一年多的商讨和谈判,于1980年末确定克莱斯勒公司承担设计工作和样车试制工作。不过由于克莱斯勒公司将防务分公司打包出售给了通用动力,因此该合同由通用动力公司继续执行。韩国陆军和昌原厂组成的代表团经过美国国防部的特批,近距离参观了刚刚通过测试的M1主战坦克。他们被其先进的技术、精湛的工艺所折服,遂要求以M1坦克为蓝本,改型设计一种适合韩国使用环境的坦克。

韩国陆军提出的要求大致为以下几点:①具备比均质钢装甲更好的防护能力,抵挡苏制100毫米和115毫米坦克炮的打击,这其实就是希望美国提供复合装甲;②一门能在中远距离有效压制和摧毀T62坦克的火炮;③拥有足够的俯仰角以适应山地环境,同时要保持较低矮的高度以及良好的机动能力;④拥有较先进的火控、三防以及灭火抑爆装置;⑤坦克总重控制在40吨左右,不能超过韩国境内公路桥梁的极限承受能力。

拿到上述需求后,通用动力在M1的基础上进行了缩水和简配。这样的“研制”对于美国坦克界的资深人士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来。为了体现韩国所谓的“自主精神”,新坦克用韩国英文名称Korea的第一个字母K来命名。通用动力内部称试验车为XK1。

研发测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制造推进系统试验车和火控系统试验车,在美国阿伯丁试验场进行可靠性测试。第二阶段于1983年12月7日完成,在美国底特律市近郊的塞尔夫里奇空军基地举行了XK1型功能样车的交付仪式,项目负责人莱特博士代表通用动力公司向韩国陆军及昌原厂代表移交了项目目录和相关手册。至此,韩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完成了首次亮相。

初期的XK1和M1坦克非常相似,从外形看基本就是缩小版的M1,但是细节之处却有许多不同,M1坦克重达60吨,而XK1只有50吨左右,样车安装了一台雷昂公司为改进型M60生产的AVCR-1790型柴油发动机,由于当时的一些其他商业原因,韩国要求为XK1更换由德国MTU公司生产的MB871ka-501型水冷增压柴油机,其实就是在大名鼎鼎的“豹”2坦克上所使用的MB873-V12发动机的基础上缩小到了V型8缸,缸径和冲程与873相同,排量为31.7升。

火力方面,MK1一开始选用了美制M68型105毫米坦克炮,该炮源自著名的英国L7型坦克炮,可以发射最新型的M735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能有效地摧毀朝鲜人民军装备的各型主战坦克。尽管美军在XK1研制过程中为M1型坦克更换了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但是韩国人认为要尽量控制炮塔整体尺寸。韩国陆军认为新型120毫米坦克炮的弹药较重,在相持作战中,装填手恐怕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因此依然决定在XK1型坦克上使用105毫米火炮。

XK1坦克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液气/扭杆混合悬挂机构,每侧的第1、2、6号负重轮采用液气悬挂,3、4、5号使用传统的扭杆悬挂。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山地作战的环境,可以更大限度调节主炮的俯仰角度,以期实现韩国陆军当时“迷恋”的超越零线射击战术。

在防护上,早期的XK1型坦克采用了间隙装甲。这倒不是美国不想给复合装甲技术,而是当时的条件下,M1坦克尚且使用从英国引进的乔巴姆装甲。英国人与韩国素无往来,如此机密的配置,韩国人也只能是望“乔”兴叹了。因此早期的XK1坦克防护性能不甚理想,这也是后来韩国要求美国最先给予改进的部分。

不过韩国人还是有个性的,在安全性设计上,没有学习美国尾舱储弹,隔板分离,而是将全部的47发弹药分别储存在车体前部右侧和炮塔吊篮的下方,大概韩国人自己也不认同那种火线之上储弹的安全思想吧,

经过一年多的测试和改进,XK1型坦克在1985年投入批量生产,由昌原坦克厂开始夜以继日的组装。首批210辆生产型坦克由通用公司生产或采购所有部件,再运到昌原厂进行组装。由于组装工艺简单,昌原厂的年产量居然达到了100辆左右。1987年末即完成生产任务。就在即将交付的时候,恰逢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举办,韩国人认为能够举办奥运会,就是进入发达国家的标志,于是国内就有了一股所谓的“88精神”的热潮。时任韩国总统的全斗焕在当年的阅兵仪式上突然宣布:新型坦克被命名为88式坦克,以88精神振奋国民精神。

就在韩国陆军自信满满地要求继续装备振奋国威的88式坦克时,昌原厂却停产了。此事震动很大,全斗焕甚至亲自打电话过问事态。原来首批210辆坦克安装的是休斯公司光学数据分部生产的AN/VSG改进型炮长热成像瞄准镜,但韩国希望在第二批88式上要求更换为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GPTTS瞄准镜。原因是德州仪器公司给韩国陆军上层做通了公关工作,希望让他们采用自己研制的所谓对人眼安全的二氧化碳激光测距仪。可这种瞄准镜尚处在试验状态,当昌原厂的订单送达的时候,德州仪器公司只好找各种理由推托,导致88式坦克停产。得知真相的韩国上层怒不可遏,连续撤掉了三名负责计划管理和设备采购的高级军官。一个美制部件供应不上,就能让所谓88精神代表的新型坦克陷于停产。这让韩国军方看清了现实。不久88式坦克的名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当初早就确定好的名字K1。

1991年海湾战争中,韩国各方看到装备了120毫米火炮的M1A1一边倒地“屠杀”苏制T72。于是现代精密集团认为应该对K1进行一次现代化升级改造。1994年,现代精密和美国接洽,申请引入M256型120毫米坦克炮在国内生产。但在随后的技术交流中,现代精密发现自己连炮钢生产和加工能力都没有,就更不要提后续的复杂工艺了。于是韩国只好直接进口整个火炮系统,并委托通用公司对K1型进行改进以适应新型火炮,对外自然依旧宣称是自主改进、全新设计。新坦克跟从美国的习惯称为K1A1。除了火炮,K1A1还改进了车长/炮长观瞄装置。由于弹药尺寸增大以及修改炮尾的原因,备弹数量降到32发。改进之后,整车重量比K1增加了3吨左右,机动性能未受到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K1A1基本上满足了韩国陆军的作战需求,能够有效地应对朝鲜半岛的地形,同时可以对朝鲜陆军装备的各型号苏制坦克形成较大的优势。但是该车的一些指标要求过于苛刻,造成车内空间过于狭小。换装120毫米坦克炮以后,乘员进出都经常碰伤,改进潜力有限。而且K1A1基本上完全由美国公司生产,在战时别说生产,就是保障也成了无法克服的问题。

拼装出来的K2

进入21世纪,K1坦克已经日渐老旧。朝鲜陆军則一直在公开新型号的坦克,例如“天马虎”、“暴风虎”、“先军号”。这给韩国带来了新的压力,迫使韩国又一次启动新型主战坦克研制。

2003年由韩国国防部武器研究局牵头,韩国现代精密机械工业集团为主,三星等韩国企业配合,组成了研发阵容。国防部提出:“以T80U和K1的综合性能为基础,具备等同欧洲先进主战坦克技术水平为目标,部分性能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准为特点”。同时韩国政府硬性规定,样车国产化率至少达到70%,量产车国产化率必须达到95%以上。

一年之后,现代集团向国防部提交了很长的情况报告,核心意思只有一个:自己造不出来,需要大量引进技术。国防部对此大为震惊,但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过去的20多年里,韩国坦克界除了组装和直接采购美国货,什么都没有学到,火炮和火控造不出来,发动机造不出来,复合装甲更是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无论70%还是95%的国产化率,都是空中楼阁。

在经历了无数的争吵、训斥甚至耳光之后,韩国政府和国防部只能在企业的采购申请上签了字。这是怎样的一份采购单啊: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L55型120毫米坦克炮及DM53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德国MTU公司的MB883型“欧洲动力包”,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现称为NEXTOR)的自动装弹机,美国火控设备、复合装甲、车际信息系统……

在签字之后,政府要员还一再强调,一定要得到技术转让许可证,哪怕是组装许可也行。

尽管这些设备属于国际尖端水平,但韩国在向西方世界采购时没有政治障碍,因此整体采购计划推进速度较快。2005年完成量产型坦克试生产并公开全尺寸模型,2006年公布了坦克实车。2008年K2主战坦克参加了韩国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得到了“黑豹”的绰号。

K2坦克乘员为3人,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他2名乘员位于炮塔内,炮长在左、车长在右。炮塔尾舱内安装有引进NEXTOR技术生产的自动装弹机,其可靠性尚不得而知。由于K2坦克继承了K1型车的小尺寸设计,因此炮塔内部空间非常局促,自动装弹机的弹舱内仅能存放16发弹,少于“勒克莱尔”和日本的90式。

K2火控系统较为先进,拥有车长周视观察系统、热成像仪、激光测距器和源自以色列的自动跟踪系统。整车系统中还融入了美国提供的数字化战斗管理系统(BMS)、惯性导航装置(IN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具备较好的信息化作战能力。

K2采用了德国MTU公司MB883型12缸柴油发动机,授权在韩国生产。传动装置采用了韩国斗山公司自行研制的电子控制式自动变速箱。该变速箱带有5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纸面性能基本满足MB883的输出需求。但在野外实车测试中,该系统在恶劣地形下发生了大量故障,至今都没有彻底解决,眼下只能采购德国伦克公司的产品。

防护是K2最大的问题。韩国也只见过美国为Kl提供的、20多年前的老旧设计,俄罗斯出口给韩国抵债的T80y坦克复合装甲被换成了低端货。至于什么碳化硅、硼化钛之类的高端材料,韩国只闻其名,能从美国买到一些三氧化二铝陶瓷已属万幸。装甲材料的缺乏加上设计人员的经验欠缺,使K2的炮塔侧面装甲为世界最薄。正面防护也严重堪忧。

火力部分的国产化率同样不好。面对L55型坦克炮,号称世界前三的浦项钢铁公司连合格的高膛压炮钢都炼不出来,至于深孔加工、身管自紧、一体成型更是无从谈起,只能整炮进口。炮买回来了,炮弹又成了问题。发射药、弹芯都不是韩国工业基础所能染指的,只能继续进口。韩国唯一自行解决的工艺流程,是把颗粒发射药整齐地码在进口药筒里,再刷上新油漆,贴上自行研制的标签,就像腌泡菜一样。

就这样,通过进口、组装、贴牌,韩国现代公司总算是把K2交付了。不过一旦战争爆发,是不是真能给韩国坦克兵请来德国火力保障和动力保障分队、美国火控保障分队、法国人的装填机保障分队?

我们这次虽然把K2排在了第8名,但只是针对已经研制出来的产品。如果加上“自主可控”这个指标,K2恐怕要排在倒数第一。

猜你喜欢

原厂陆军坦克
原厂连供喷打,四强争霸
超级坦克大乱斗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中国陆军司令外事“首秀”给了巴基斯坦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
事在人为国产打印耗材不比原厂差!
坦克新杀手
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