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科夫的最后荣光
2016-02-04斯奇
斯奇
2011年,DEX-2011国际防务展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一辆造型怪异、气势逼人的新型坦克揭开了神秘面纱,它就是乌克兰国家坦克设计局和哈尔科夫军事工业集团研制的T84“堡垒-M”主战坦克。
乌克兰国家坦克设计局负责装甲技术装备和火炮系统制造的总设计师米哈伊尔·鲍里苏克在现场对记者说,“堡垒-M”坦克的性能已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其火力、机动性和防护力均不逊色于世界任何一款同类装备。
乌克兰对坦克工业的资源投入和支持力度远不能和苏联时代相比,那么“堡垒-M”真有这样的底气吗?
哈尔科夫设计局的坦克研制史
说起“堡垒-M”,那就一定要讲一讲大名鼎鼎的乌克兰哈尔科夫运输机械制造设计局。1931年,25辆T24坦克开下了哈尔科夫国际机车厂的生产线,正式宣告苏联又一个坦克研制和制造中心的诞生。
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末,哈尔科夫设计局设计出了堪称史上最伟大的坦克——T34,以其优秀的综合性能和伟大的设计思想,奠定了日后现代坦克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战后,哈尔科夫设计局更名为莫洛佐夫设计局,连续推出了T54A和T64两个列装型号。尤其是T64,比起同时代的世界上其它任何一款坦克,都具有绝对领先的技术优势。
进入三代坦克时代以后,莫洛佐夫设计局旗下的动力设计所历经7年,研制出了著名的6TD型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打算用于T80坦克的改进。但几经周折,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采用6TD柴油机的T80UD也没有列装。
苏联解体后,莫洛佐夫设计局和负责批量生产的马雷舍夫坦克制造厂没有工资、没有经费、没有订单、没有任何支持。所谓穷则思变,哈尔科夫人将视线投向了国际军火市场,全厂人凑出资金把了80UD和其它一系列型号送到一个又一个国际展会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T80UD总算获得了参与巴基斯坦陆军新型坦克竞标的资格。
1993年初夏,经过严格的对抗试验,T80UD战胜中国的85III改进型坦克,获得了巴基斯坦320辆T80UD坦克及配套车辆的采购合同。总价6.2亿美兀,
被卡脖子的T80UD
1997年的3月和5月,马雷舍夫厂向巴基斯坦陆军分别交付了15辆和35辆T80UD坦克。这些车是当年苏联陆军的遗留订货,全部为原装部件。但在1997年11月末交付第三批55辆坦克之前,俄罗斯政府联合多个独联体国家,突然宣布不再向乌克兰出口生产T80UD坦克的部分关键部件和器材。
直到此时,马雷舍夫厂才被迫面对一个巨大的问题:部分关键备件已经全部用完了!这些部件分别是:1A45火控系统、K5型爆炸反应装甲、T80U专用的蜂窝陶瓷复合装甲、2A46型125毫米坦克炮,甚至连3BM42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即将告罄。在苏联时期,乌克兰仅能生产发动机炮塔和部分光学部件。其余的70%都需要从其他加盟共和国工厂进口,仅有的库存还是在苏联最后几年的困难时期生产的,数量本就不多。使用十年后,基本上已经消耗殆尽。
这下马雷舍夫厂可是遇到了大麻烦。为了继续完成合同,马雷舍夫厂只好开始了东拼西凑和拆东墙补西墙,从现役的车上拆下125毫米坦克炮,从试验车上拆下火控设备,用自制的反应装甲夹层塞入K5的外壳鱼目混珠,用混合钢板替代蜂窝陶瓷复合装甲,甚至从黑市走私3BM42穿甲弹来执行合同。为了那6.2个亿的美金,莫洛佐夫设计局和马雷舍夫厂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然而巴基斯坦陆军久经战火,对装备质量要求绝不含糊。在接收到第三批坦克之后,马上就发现这批车和之前的坦克有很大不同,一些部件明显是使用过度后刷漆翻新的,有些火炮的内膛有相当程度的磨损,甚至有些履带分明是从多条不同履带上拆履带板拼凑出来的。如此质量,怎能接受?
巴基斯坦立刻向乌克兰方面投诉坦克质量问题。乌方自知理亏,但是也确实无可奈何,自己造不了,又没有供货渠道。乌方只好一直敷衍。在第四批40辆坦克交付之后,巴基斯坦陆军终于忍无可忍地宣布:停止执行之前签署的合同,并要求乌方就后两个批次的坦克进行恢复性改进,否則将终止整个合同。
恰逢此时,中巴合作的MBT2000“哈立德”坦克完成了历时七年的研制和测试工作,其综合性能大大超过了已经迟暮的T80UD。巴方以严重的质量问题为理由,终止了同乌克兰的合同,转而开始自行生产技术水平更高的MBT2000。哈尔科夫人就这样丟掉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堡垒-M”问世
不过,尽管没有完成全部合同,但是哈尔科夫人还是获得了一部分资金,继续生存下去。为了在军火贸易中不再被俄罗斯人“卡脖子”,乌克兰政府牵头启动了全面的国产化计划。新坦克被命名为T84“堡垒-M”,延续了哈尔科夫人一直以来用数字4结尾的命名习惯。
首先要解决坦克炮的生产问题。乌克兰政府组织布尔什维克工厂、扎波罗热钢铁厂和伏龙芝特种钢管厂组成联合生产机构,由扎波罗热钢铁厂和法国地面武器公司合作生产高性能炮钢,再利用法国技术来改造伏龙芝特种钢管厂用于生产输送原油和天然气的大口径无缝管道的深孔加工设备来加工火炮身管,再由布尔什维克特种机械设备厂生产身管自紧设备。在一些无法突破的关键工艺上,干脆就借道第三国(据说是西班牙)将半成品送到法国军工厂进行加工后再运回国内。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生产出了性能接近2A46型坦克炮的产品。
解决了火炮后就要解决火控系统,但是现代化的火控设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研制出来的。若想短时间内解决,就只有一个办法——从国外整机进口。“堡垒-M”采用了西方标准的火控结构,最醒目的就是那台高高耸立的、带有法国造红外热成像装置的PNK-6型车长周视系统。配合数字化弹道计算机和多功能传感器,乌方技术人员认为“堡垒-M”的火控水平已经达到西方同时代的高技术水准。
在防护方面,乌方在无法获得高性能复合装甲的情况下,只好使用了最老套的钢板间隙结构装甲,靠堆厚度来提高防护水平。不过,乌克兰也有自己的绝招,就是“利刃”爆炸反应装甲。该装甲使用聚能装药结构,在被弹药侵彻时产生聚能射流,切断侵彻体。根据乌克兰设计人员的说法,“利刃”可以有效地应对各种动能弹药和化学能弹药的打击。同时,“堡垒-M”在车体和炮塔周围加装了大厚度的非爆炸型反应装甲,这种装甲是由多层内置的复合材料和掺有微量炸药的特种橡胶板组成,被侵彻时会产生剧烈的膨胀效应,降低破甲弹金属射流的伤害,大大降低其破甲深度,还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弹片、单兵反坦克弹药对车体和炮塔两侧等薄弱区域的伤害。这种非爆炸型反应装甲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雷达反射面积,配合防红外涂层和辅助发电设备,使其在待机状态的被发现概率大大降低,这也是“堡垒-M”的特色之一。与此同时,“堡垒-M”还安装了以色列的灭火抑爆系统,进一步完善了车内安全设计。
“堡垒-M”战斗全重48吨、乘员3人,单位功率19千瓦/吨,平均接地压力0.93千帕,最大公路速度65-70千米/小时,平均越野速度45-50千米/小时,燃油携带量1200升,操作温度-40-+55摄氏度。公路行程450千米,越野行程350千米。无准备涉水深1.8米,潜渡深度5米,最大爬坡度63%,最大倾斜度36%,过垂直墙高1米,越壕宽2.85米。发动机选用1台6TD-2型二冲程水冷对置柴油机,功率882千瓦。这是一种多燃料发动机,可以使用柴油、煤油、汽油或者以上各种燃料以任意配比调合而成的混合燃料。
“堡垒-M”还有一个北约血统的同袍兄弟T84-120。该型车采用了法国授权生产的120毫米坦克炮以及同勒克莱尔坦克同型号改进的自动装弹机,可以发射大部分北约标准的120口径弹药,算是“苏欧”混血的最成功的车型。
从T80UD到“堡垒-M”,乌克兰坦克工业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20多年后已经开始日渐成熟。但如今乌克兰却陷于战火之中,倘若不能及早终止内乱,“堡垒-M”恐怕就要成为莫洛佐夫设计局和马雷舍夫厂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