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花非花
——花花成长记之勇敢篇
2016-02-04梅和菊
梅和菊
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江苏 张家港 215600
何以花非花
——花花成长记之勇敢篇
梅和菊
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江苏张家港215600
勇敢;花花;讲述故事;集体活动
看着你努力做出微笑的样子,带着浓浓得鼻音说:“老师,可不可以不要?”,老师也觉得自己有些“残忍”。可是,孩子,老师想告诉你:你必须勇敢,只有勇敢可以让你羽翼丰满之时,不怕远离父母时一个人的孤单;你必须勇敢,只有勇敢才可以让你敢于追求尝试,在以后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有更大的勇气。花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在集体面前不够大方、不够勇敢,集体面前表演时、尝试新游戏时、画画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可不可以不要?”怎么样来帮助和她一样的孩子克服这种胆怯,变得勇于尝试呢?
一、案例介绍
镜头一:
操场上都是孩子奔跑欢快的身影。走平衡木是孩子们一直喜欢热衷的游戏,每个孩子都是乐此不疲。只是花花不太喜欢,每一次走平衡木的时候,她都是双脚颤颤巍巍的站在平衡木上面,停顿好一会,都不敢向前走,后面的小朋友等着急了,就在后面大喊:“花花,你快点呀!你慢死了!”这个时候,我就伸出我的手,牵着她一起走。其实,她拉住我的一个指头,就可以很好的走过去。
镜头二:
今天的户外锻炼,玩的是红尾巴。孩子们把红尾巴横着放在地上,拼接成一条一条小河,玩着过小河的游戏,是玩的不亦乐乎。看着他们玩得那么起劲,我也加入到他们当中。我建议他们可以把红尾巴竖着放,然后左右跳。大多数的孩子,都很感兴趣,不管跳的好不好,都大胆的去尝试。轮到花花了,她站在那,一会看看地上,一会看看我,就是不动。不管我怎么鼓励她,她就是没跳。
二、案例分析
花花是我们班上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内向的孩子,在集体面前不够大方、不够勇敢,花花不跳,是觉得自己不会,可能跳不过去,不敢轻易去尝试,可是不尝试,又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呢?怎么样来帮助和她一样的孩子克服这种心理呢?
故事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扇窗口,它丰富地想象和个性鲜明的主人公很是吸引孩子。故事的主题鲜明易懂,经过讲解,孩子们都能读懂其中蕴含的道理。虽然学龄前的儿童思维虽然仍以具体性为主,但他们已经能够进行初步的逻辑推理,所以透过故事孩子们已经能够理解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孩子愿意从故事中去学习故事中主人公的良好品质。
我想到了故事,用故事里的主人公形象和孩子的泛灵论来帮助她们。故事《小马过河》很适合。我就利用那天的餐后活动,给孩子们讲述了这个故事。我讲述了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到小马要去磨房,半路中遇到一条河,它不敢过去,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讲到这里,我问小朋友:“如果你是故事里的小马,你会怎么办呢?”
有的说:“要自己去试一试。”
有的说:“可以从旁边找个树枝,放在水里试一试,然后再过河。”
有的说:“从另外一条路走。”
听到这里,我就故意问花花:“花花,如果你是故事里的小马,你会怎么做呢?”花花站起来,看看我,说到:“我会回家问问妈妈,然后再回来试一试。”“嗯,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要自己去试了才知道能不能过去。那老师希望你以后碰到事情的时候,也要自己去试一试,好吗?”花花听了点了点头。
我继续说到:“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说完故事,我又问孩子:“故事里的小马到底是怎么做的?你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有的说:“小马是自己走过河的。”
有的说:“我们遇到事情,也要自己去试一试,才知道能不能成功。”
有的说:“遇到困难,不要怕,大胆的去做。”
花花说:“要自己去试一试才知道。”
……
听了孩子的答案,我继续趁热打铁的问到:“那如果我们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难题怎么办呢?”孩子们都纷纷表示要向小马学习,自己去尝试一下,才知道结果。
在第二天的户外活动中,我有意识的让花花继续去走平衡木,花花站在平衡木前,迟疑了一下,我对她说:“忘记昨天故事里的那匹小马了吗?你和它一样勇敢。老师会帮助你的。”听了我的话,花花慢慢的走上了平衡木,虽然还是不能向别的小朋友那样走的健步如飞,但是可以一个人走完这些轮胎了,走完轮胎,她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那笑容里有属于她的成功和小小的骄傲。
三、组织策略
花花的这种行为,是由她的心理造成的,这种心理称之为胆怯。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一种个性特征,无所谓好与坏,是一种防御本能,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而已,教师需要的是把孩子当成孩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用孩子的标准来判断衡量他们。孩子胆怯并不一定代表自卑,没有自信,要不然,如何来解释孩子一时的腼腆、害羞呢?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相当有限,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只要胆怯没有使孩子感到不快乐,没有使孩子失去自信,没有阻碍孩子求知探索,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把教育和故事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去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比起知识的灌输和乏味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我设计好问题,让孩子把自己设想成小马,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他们会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有意识的选择《小羊和狼》、《猴子和鳄鱼》、《我的幸运的一天》等类似这样的故事,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要冷静勇敢,才会更好的解决事情。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当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个性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对胆小懦弱的孩子,要多讲些英雄勇士的故事,给他们多一点的勇气,学着勇敢;对粗暴霸道的孩子,要多讲些谦逊礼让的故事,让他们多一份谦让,学会分享。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地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细致的观察与引导、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园间不断的沟通与交流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在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故事之外,还要求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支持,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有意识的去提醒他们和帮助他们,这样才能为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品质打好基础。
G613.4
A
1006-0049-(2016)17-02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