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特色项目的思考与探索

2016-02-04王德全

山西青年 2016年17期
关键词:武隆县校园文化办学

王德全

重庆市武隆县沧沟乡中心小学校,重庆 408515



学校特色项目的思考与探索

王德全

重庆市武隆县沧沟乡中心小学校,重庆408515

2016年,武隆县委政府高规格的召开了全县教育工作大会,提出了实施武隆教育“五大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便是“五大工程”之一,旨在全县学校形成办学有目标、有措施、有特色,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良好格局。

校园文化;特色项目;思考与探索

推进学校特色项目发展是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有力抓手,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朝着特色校园文化工程的目标奋勇前行。这项工作我们也刚刚起步,做了一些尝试,目标还不清晰,措施还不具体,推进还很乏力,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在打造学校特色项目的过程中,我认为,要着眼从“精、近、景、进、境”五个字入手。

一、特色项目的立意要着眼于“精”

精,即精湛、精干,具有代表性,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独创性,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谨慎的把握这样3个原则: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我们所选择开展的项目具有独创性,其实就掌握了话语权,相当于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比如武隆县实验二小提出的“雅正文化”就具有独创性,所以他们对于自身的办学理念延伸的内涵广泛,这个是独创的妙处,当然更多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的独一无二,也不可能,有些也只是偷梁换柱,改了名字而已,更多的是从别人那里学过来的“拿来主义”,这又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考验,跟在别人的后面做,自己没有创新,那就永远是别人的影子,这个时候要想到的是人有我精,是从细微上手,还是从方向上突破,总要做抉择。

1996年的秦池酒厂以6700万(相当于其前一年利润的两倍)中标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标王”,一夜之间从无名小卒摇身一变跨进名酒行业,相当于就是精品了,那一年赚了个盆满钵溢,接着第二年,骑虎难下,以3.2亿元的天价继续摘得广告标王,虽然秦池酒有了名酒的身份,但是缺乏后续的创新,出精品,再加上人怕出名猪怕壮,无数个假冒的第二层出不穷,那一年,秦池酒塌方式的就迅速跌落直至消失。虽然学校的的特色项目没有如此的风险和危害,可是我们的培养对象毕竟不是现在兑现结果,我们应该去思考。二是以小见大,精雕细琢。学校特色项目不在于高大上,我们所处的客观条件也不允许,把一个点做对,做好,做精致,就是一种成功。

二、特色项目的实施要体现“近”

一是特色项目要贴近学生;特色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着眼于学生,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心对于特色项目的认可度,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实施中去,要善于找到特色项目对于学生吸引力的“燃点”,或者是项目本身,或者是有效的激励,或者是潜能的挖掘,或者是平台的提供等,这样的特色项目实施才有生机才有活力;二是特色项目要贴近教师;教师的参与是关键,如果说学生是项目的主体,那么教师就是主导,甚至比主体更为重要,有什么样的师资力量就决定着有什么样的特色项目,将这样一股教师的力量整合起来,特色项目的实施就事半功倍,特色项目要贴近教师,就需要充分挖掘教师的自身优势,充分展示其个人特长,不断的优化整合,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合作分享共赢,我校在打造篮球和足球特色项目过程中就注重了项目实施贴近教师,在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体优势,团结协作与个性发展结合,常规训练与特长训练结合,阶梯发展与整体推动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发挥整体优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三是贴近校情,因时因地至宜;这样的特色项目才有生命力,才能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

三、特色项目的呈现要突出“景”

一是近景与远景;做特色项目应该有一套系统的完备的规划,即近景与远景的谋划,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只是着眼于眼前,没有阶段性的远景规划,工作的推动就难成体系,目标任务不清楚,方向就会比较漂浮。启动特色项目的建设,应该要制定相应的近景和远景规划,考虑到其中的难点,抓住关键点,一步一步的按照愿景实施,必定能够有所作为;二是物质景观与人文景观;物质景观即特色项目所呈现出的作品、成果等视觉感官能够感知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学校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文化墙、校园长廊等,彰显着特色项目的深深印迹,走进武隆县实验小学,能够深深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一面面墙壁,一根根柱子,一道道长廊都用师生精心挥毫的书法作品诉说着“兰亭学校”的文化魅力。人文景观即师生的内在底蕴,体现着学校的精神面貌,体现着师生的精、气、神,学校特色项目的打造,不仅仅是表现在物化上,更重要的是带动师生精神文化的精进,从内涵上予以提升,“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物质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二者既互为前提,又互相依托,缺一不可,特色项目实施呈现出的成果必然带动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浸润师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学校的精气神,反之,又推动了学校特色项目向纵深发展,所以是相得益彰。

四、特色项目的落地要“进”

特色项目要进心;走进师生的心中,将特色项目的开展视为自身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这样才能落地,武隆县石桥小学的木叶吹奏就深入了师生的心中,形成了共识,木叶吹奏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之中,事实证明,一件事只要能够用心去做,必然会有很好的成效。特色项目要进校园;让校园彰显着特色项目的气息,从氛围营造上为项目的实施作好铺垫,学校倡导什么样的文化,就应该突出什么样的氛围,凡是办学底蕴深厚的学校,无不坚持着自己的办学特色,而且长久的坚持打造,久而久之形成了与之办学相衬的浓郁文化气息,这样的校园是无声的引领,是厚重的积淀。

五、特色项目的升华要“境”

特色项目的实施理想的愿景是形与神的兼备,能够使师生参与特色项目的建设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特色项目对于学校办学而言不是终点,毕竟特色项目只是学校的一个项目,一个点,其本身涵盖不全,局限性大,抓学校特色项目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抓住一个点,以点带面,促进其他工作的齐头并进,所以特色项目也是一个突破口,他应该要升华为学校特色文化的境界,成为学校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境地也是学校特色项目的最高目标。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据说这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医学家屠呦呦的获奖感言。我们的特色项目应该如同静待开放的花蕾,在阳光与雨露的滋养下,绚丽绽放。

G527

A

1006-0049-(2016)17-0139-01

猜你喜欢

武隆县校园文化办学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武隆县早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武隆县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