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观念的转变研究
2016-02-04张玉堂
张玉堂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228
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观念的转变研究
张玉堂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050228
高校汉语最能体现我国语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而语言能力的表达水平是可以准确的衡量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以及人生修养。随着新课标在我国教育学界的推广,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新课标下,应该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探索的是通过转变高校老师的教学观念,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索性。
高校汉语言文学;转变;教学观念
相较于其他的高校专业,汉语言文学的培养目标专注于学生的文学审美以及道德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内在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今生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面对现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观念、道德情操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但是目前有的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观念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学校并没有与社会的需要实现对接,在学生找工作的时候不能充分了解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其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说”的能力,缺乏口头表达的优势。而且学生在写作方面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基于这些方面的不足,高校应该就这个专业实现教育观念的改革,以此培养出更加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观念的转变规则
在转变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观念的时候,不能只追求结果与速度,而应该充分以下以下几个规则,从而取得更好的转变成果。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转变的适应性。所谓的适应性就是指转变的内容是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节奏来进行相应的转变。只有充分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才能找到转变的方向。因此,在高校汉语言文学的转变之前,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制定新课程的培养计划。
其次,在转变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课程的系统性,应将学生的整个学习看作是一个系统,在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多方面知识的时候,需要拓宽学生的思维,以此达到培养目标。
虽然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让课程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但是却不能忽略课程的稳定性。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作品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形成的,是经过历史的考验的,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在教学观念转变的时候,不能轻易改变核心的知识结构。
二、如何转变教学观念
(一)将应用性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过程
应用性的教学思想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使用价值与应用价值,根据这两种价值指导教学过程。这就需要高校在汉语言文学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结构的掌握。并且结合社会时代的发展需要,对相应的缺乏使用价值与应用价值的课程进行精简,从而增强整个的专业知识体系。这样能够让学生的专业知识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且通过一定的说与写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为了能够重新给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学科定位,就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本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式,找到自己的价值目标从而实现自我。
(二)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与自我修养
教学观念的转变最终是教师来实施的,所以对于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及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作为教学课堂的引导者,所以为了能够顺利的转变教学观念,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环境,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积极的交流,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了解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困惑所在,然后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需要利用发达的网络系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在更新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自我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因此,为了顺利的完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顺利转变,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不断的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提升的自我修养。
(三)改革教学方法
教育观念的改变体现的是教学方法的改变。因此,应该挣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革新教学方法,以此提高高校的教学效率。教学方法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老师能够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并采用开放式的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课堂上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多让学生练习自己说与自己写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与掌握。
(四)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
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需要运用在生活上的,因此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语言文化进行总结与升华,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基于仁、义、礼、智、信全面发展为基础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将实际生活与知识的学习紧密的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发现汉语言文学,在汉语言文学里学到生活的真理,从而让学生明白汉语言文学的真正意义所在。引导学生突破专业的限制,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鼓励学生多关注实事,并以非常规的视角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观念应该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力作用,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而且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自身修养。做好自己的引导者与辅助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同时,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1]付钧.关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观念的转变探讨[J].高考(综合版),2016,01:184.
[2]王志勇.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122.
H193
A
1006-0049-(2016)17-0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