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伴奏中钢琴音色的处理研究
2016-02-04唐伟
唐 伟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器乐伴奏中钢琴音色的处理研究
唐 伟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在许多演出与实践中,演奏者经常选用钢琴作为器乐演奏中伴奏的一部分,钢琴在演奏过程中也相应承担着其它乐器所要担负的责任,这就需要适当地进行音色处理及调整。了解钢琴音色处理的方式与技巧,对乐队伴奏器乐音色的模仿,或者是对线条层次及声部立体感的重新塑造都考验着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与能力。本文将对器乐伴奏中钢琴音色的处理进行研究,对其处理方式、处理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以及成为一名优秀伴奏者的要素进行梳理分析,希望对钢琴伴奏中音色处理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器乐伴奏;钢琴;音色处理;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器乐演奏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听众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器乐演奏中对钢琴音色的处理是一门独特的技术与技巧,可以给整个演奏提供相应的替代效果及不一样的听觉感受。在如今日常演奏中出现的乐队创作以及歌剧选段演出等形式需要钢琴演奏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演奏效果。在对钢琴音色处理的方式上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本次钢琴音色处理的研究,希望对器乐演奏中钢琴音色处理的方式以及演奏者的注意事项及必备素质进行探究,从而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与经验,给器乐伴奏中钢琴音色的处理提供更多更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一、器乐伴奏中钢琴音色处理方式
器乐伴奏中钢琴音色处理的应用一般多出现于演唱会以及乐队演奏中对于其它乐器的辅助及调整过程中,通过钢琴的音色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音乐会的表演效果、提升听众的听觉感受,并且改良演奏场合中的音乐演奏方式。从服务听众、提高音乐效果的方面来看,在器乐伴奏中对钢琴音色的处理方式进行探究很有必要。
(一)在乐队伴奏中器乐伴奏的音色处理
在当前器乐伴奏中,钢琴伴奏的地位无可取代,其特有的烘托与辅助功效是其它乐器所不具备的,这也是为什么通过钢琴来进行音色处理的原因。在当前很多小型演唱会以及器乐演奏中,运用乐队伴奏的方式进行音色处理是器乐演奏中的一个典型方式。以欧洲古典歌剧为例,在巴洛克时期形成的美声唱法以及相应的乐队演奏形式是器乐伴奏及钢琴音色处理的应用领域及一种特有的演奏方式。在西方歌剧的演奏中,一般选取的题材都与人类宏大的、美好的愿望有关,在管弦乐器尚未完全发展的年代,通过钢琴来进行音色处理则是这一场合需要经常进行处理的方式之一。或者是在注重演唱技巧的演奏场合,对于器乐伴奏的相应忽视则是对钢琴音色处理要求提升的一个内在原因。在过往的年代,使用乐队进行伴奏的情况十分罕见,以钢琴伴奏则是司空见惯。以《我心欢愉》这一作品为例,其在演奏中需要表达的情感是倾向于委婉表达主人公的欣喜与喜悦之情,它代表了维瓦尔著名的声乐歌剧,同时也展现了钢琴音色处理的技巧。在作者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在钢琴弹奏该曲的开始需要注意触键的稳定与肯定,同时在旋律的把控上要注意和弦的集中,在之后曲子的进程中,对于巴洛克时期的断键及延音需要对踏板进行恰如其分的把控。与此同时,在羽管键音的模仿上不宜过分夸张,因为在钢琴的构造上无法超越羽管的连续震颤,所以在这方面的音色处理需要适可而止。同时在弹奏的强弱对比上以及连续与断奏上都是需要演奏者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摸索的部分。
(二)线条层次感与声部立体感的音色塑造
器乐伴奏中钢琴音色处理的另一种方式是对线条层次感与声部立体感的音色塑造。随着19世纪浪漫主义风潮的不断风行,以德、意、法为中心的歌剧创作不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时歌剧的创作类型主要以人物与人物激烈的碰撞来显示,从而凸显人物独有的个性以及民族乐派多彩的精髓。这时候的歌剧还不能完全摆脱古典主义的风格及习惯,在歌剧的创作过程中,其乐谱的旋律、和声及其它各方面的写作与古典主义的不同就是在于歌剧的线条层次感与声部立体感的音色塑造上。这时候的舞台歌剧追求声乐的动听与悦耳,在技巧上也是在追求花哨的展示,从而在舞台上形成了美声时期。在这段时期的经典剧目中,在乐队主奏与伴奏的呼应上尤其明显,在主旋律的创作过程相对以往的投入比例更大,在伴奏部分的声部线条也是如此,音色的处理方
面对钢琴演奏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演绎四个声部线条上,钢琴演奏者要着重把握演奏技巧,声部的脉络清晰度与层次感是决定钢琴演奏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音色处理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对弦乐队演奏的模仿,钢琴演奏者对其中震颤音的把握上要注重音乐中情绪的表达,对于不安与躁动的情绪要以密集与平均的触键方式来表达出来,在演奏的动作上也不应该幅度太大影响演奏效果。在对管乐器的音色替代处理上,也应该着重突出音量的控制,比如说在铜管的替代上要注意横向线条以及无名指与小拇指触键的力度,最后在声音的延留性上要以突出其中的层次感为主。在不同乐器的交替演绎上,比如小提琴到铜管,铜管到弦乐器的交替的模仿上,可以使用音量大小的控制来体现。最后要提醒的是,钢琴演奏者对器乐伴奏中钢琴音色的处理方式上要注意对旋律的敏感度培养,在对重音的处理及节拍、音量的处理上都要花费更多功夫来锻炼,对钢琴音色的处理上同样可以使用不同表情与语气来体现,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演奏效果。
(三)如何取得钢琴音色处理的良好效果
想要取得良好的钢琴音色处理效果是多方面且极其注重钢琴演奏者综合素质的,比如说对钢琴歌剧的熟知、想象力与即兴演奏力、对片段性与完整性的敏感等,这些都决定了器乐伴奏中钢琴音色处理的最终效果与听众们的满意度。
(四)合理控制与处理钢琴的踏板功能
以19世纪的法国歌剧为例,其篇幅多、角色少、相对轻松的风格对钢琴演奏者在进行音色处理时自身的情感抒发以及对听众情感诉求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唯美的乐曲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声音,在钢琴演奏上合理把控及处理好钢琴的踏板功能对这些有着绝对性的作用。以《浮士德》这篇歌剧为例,其中对情感的抒发有着很多篇幅,在缓慢的推进中循序渐进地表达情感,从而渲染出主人公内心的真实感受,最终让听众深陷其中,心潮澎湃。在这一方面的弹奏要求就是要注意弹奏的速度及角度上,在最终的体现就是在踏板控制上,对踏板的控制是以弹奏中触键之后以踏板来营造延音的功能。对踏板的使用还可以体现在最终空旷与幽静的环境渲染上,引人深思,同时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演奏手法,对钢琴演奏者的要求主要在全面的演奏手法及艺术展现力上。
(五)加大对片段演绎的相对完整性的重视
对片段演绎的相对完整性是对器乐伴奏中钢琴演奏能力的一个全面展示与提升,其继承了浪漫主义风潮下的优点,同时也在时代交替、风格转变的浪潮中将歌剧的发展拉到了现实主义的浪潮之下。在19世纪末的意大利就涌现了这么一批钢琴演奏者,在片段演绎中保持了其相对的完整性,从而深度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苦与乐,还原了底层社会的现状。以音乐来表现现实生活,从小人物的身上反映社会的变迁,大大促进了歌剧的发展。在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上,歌剧大多采用片段演绎的方式,在乐谱上片段演绎则要结合前篇与后篇,在整体性把控上的难度加大了。在手指间的触碰与节奏的控制上对钢琴弹奏者来说要注意快慢结合、轻重结合,在音色的处理上极力体现多种乐器的表达。加大对片段演绎完整性的重视是对钢琴演奏者音色处理要求的提升,在对全篇布局以及乐器转换的细节上有彻头彻尾的熟悉,这也是钢琴音色处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式。
(六)想象力的发挥与即兴演奏能力的提升
想象力决定了钢琴演奏者演奏过程中对于音符敏感及音色处理的创新,在即兴表演中对音色处理以最富有特点的方式展现出来是对钢琴演奏者音色处理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素质要求。波兰著名钢琴家霍夫曼曾说过,要用脑跟情感去发掘乐谱深处的东西。这也间接说明了大脑的想象力对理解乐谱、表现乐谱、钢琴演奏及处理音色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力,在演奏上的即兴演奏能力也决定了钢琴演奏中音色处理的最终效果。
二、结语
乐谱是给钢琴演奏者传达信息的第一信息来源,也是钢琴演奏者理解其中精髓进而进行音色处理的重要依据,在器乐伴奏中对钢琴音色处理方式的探究中可以发现钢琴演奏的诸多特点与手段,在对其它器乐的模仿方面对演奏者提出了很多要求,也是钢琴演奏者不断提升自我的依据。钢琴是器乐演奏中的重要乐器,演奏者要想提升音色处理能力应该多理解、发掘钢 琴的内涵,在不断探索中激发创新,从而取得更多成功。
[1]陈家贝,袁晨斐.对器乐伴奏中钢琴音色的思考及处理[J].齐鲁艺苑,2006(6).
[2]王芳.浅析器乐伴奏艺术中的钢琴演奏[D].中央音乐学院,2012.
[3]许君君.论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黄倩.论高职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4.
J624.1
A
唐伟 (1982-),男,辽宁人,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