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俗之辩
——网络诗词概念再界定

2016-02-04贺文哲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台阁旧体诗三体

贺文哲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雅俗之辩
——网络诗词概念再界定

贺文哲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现今网络诗词已经成为旧体诗词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而现有的“三体”难以概括网络诗词的总体面貌,数量众多的“网络俗诗”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且具备着一定的价值,网络诗词的概念需要再次界定。

网络诗词;网络俗诗;角度;氛围

五四以来,旧体诗词创作式微已成不争的事实,但是仍旧有一部分诗人坚持以旧体诗词书写生活,表情达意。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他们开始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创作、传播与沟通,旧体诗词呈现出新的局面,一种词语应运而生,那便是“网络诗词”。可以发现在当今的旧体诗词生态系统之中,网络诗词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当代旧体诗形成三体并峙的局面是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分类方式稍有不同,张一南认为应该以艺术追求的差异作为划分标准,但他在行文之中仍旧以身份来命名为台阁体诗人、网络诗人、校园诗人,更多地偏向于从诗人身份的角度来进行考量,尤其是界定网络诗人与校园诗人之时,他以诗人学诗和成名的场作为标准来进行划分,这是比较模糊的,不若周于飞直接以“守正体、台阁体、实验体”[1]来命名科学。但他提出了一个“精英网络诗人”的概念,并指出他们的创作“是中国主流诗学和儒士精神在当代的体现。”[2]这些精英网络诗人的创作,无疑是网络诗词高雅创作的代表。

这部分精英网络诗人也以网络诗人身份自居,对于网络诗词做出了一些界定,嘘堂则认为网络诗词应该具备文学精神传承的主流和现实处境边缘化、精英化等特点,将其与其他旧体诗词创作分隔开来[3];檀作文以为要用“网络诗词”这个概念将新一代的年轻诗人与依赖《中华诗词》等传统官方媒体成名的中老年诗人群区别开来[4],等等。马大勇教授指出,他们的这些界定都“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与身份归属的意味。”[5]强烈的使命感和归属感的同时赋予了他们极强的战斗精神与排外性。他们也注意到了当代网络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其他类型旧体诗词创作,往往将之作为攻讦的对象:批评台阁体诗人的歌功颂德,批评网络大众写作的鱼龙混杂,甚至使用一些激烈的言辞,以此来维护自身的正统地位和纯洁性[6]。

然而回到网络诗词这个词语本身的含义,笔者认为它应该广泛地指在网络之中出现的、并且具有了一定网络赋予特征的旧体诗词。

现有研究所界定的网络诗人,他们往往是借助网络寻找到志同道合者,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探讨,实际上只是将网络作为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工具来使用,其根本性质与网络出现之前的诗歌团体的活动并无太大改变,网络所赋予他们作品的只是稍大地影响实验体中出现的一些网络语言。同样的,一些台阁体的作品同样也会在网络之中发表,甚至因为诗人本身具有的影响力而获得更多的读者与讨论,如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也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自己的旧体诗词,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好评;校园诗人中一部分人留校任教,关注网络诗词的发展,往往同网络诗人有着密切联系,甚至自身即使精英网络诗人中的一员,如前文提到的檀作文、张一南、马大勇,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的身份也难以界定开来。将台阁体和校园诗人为代表的守正体排除于网络诗词之外,而以精英网络诗人的作品来代指所有网络之中出现的旧体诗词,显然是不符合现今网络诗词浩浩汤汤、沉鳞竞跃的局面。

在笔者看来,这些依靠网络发表、流通的作品,都应该纳入网络诗词的研究范围之中,在网络诗词这个具有包容性的大概念之下,以它们的价值取向、风格特征来进行区分,应该更为科学。现有的三体在格律之上较为规整,他们的创

作者大多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他们的诗词可以统称为网络雅诗,诵雅(指台阁体)、讽雅(指实验体)、守雅(指守正体)三个词可以相应地代表它们的特点。但是网络雅诗仍旧难以概括当代网络中的旧体诗词整体样貌。普通大众参与、进行尝试写作的、数量极其广大的旧体诗词亦是旧体诗词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有别于精英网络诗人的创作,和台阁体、守正体也有所差别,因为未受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他们作品良莠不齐,但是数量极大,远远超过了其他三体的总和。笔者将这一部分称为网络俗诗。

相比于网络雅诗,网络俗诗与网络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以说是由网络孕育而生的,也只有在现今的网络大环境之下才得以发生和发展。在网络世界中,它们广泛流传,但是因为其中鱼龙混杂,水平泥沙俱下,长期都被研究者与其他诗人置放于边缘地位,甚至排除于诗歌体系之外。对于网络雅诗的研究已经有优秀而深刻的成果,比如马大勇教授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网络诗词的价值[8],精英网络诗人也在论证与攻讦之中,对自身的发展以及台阁体诗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有对网络俗诗的探索依旧保持空白,网络俗诗真的全部都俗不可耐吗?网络俗诗真的毫无价值吗?在当今的诗词生态系统中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一定思考的。

网络俗诗从其来源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即:作为网络小说之中的点缀,如网络作家流潋紫的小说《甄嬛传》、风凌天下的一系列玄幻小说中,都包含一定数量的旧体诗词;热点事件刺激下的集中涌现,如2016年2月开始的“我有一壶酒”网络续诗活动中的一些作品;生活之中的偶兴之作,如一些诗歌爱好者在百度诗词贴吧和一些诗歌论坛中如中华诗词论坛等发表的作品。借助于自身的影响力(主要指一些台阁体诗人)和更加快捷方便的发布平台(主要指第二、三类作品),他们拥有的读者往往大大超越了传统纸媒和网络雅诗[9]。

相比于网络雅诗,网络俗诗的门槛更低,甚至是只要句子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甚至“看起来像诗即可”的无门槛。这使得创作者的数量更大,作品所涉及到的题材与内容更为丰富,风格更为复杂多样,与此同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泥沙俱下的局面,无论是从诗词格律,还是从意境主旨上来看,水平总体上还是较低的。这也是网络俗诗即使在数量上已成主流,却依旧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那么网络俗诗真的毫无价值吗?所有的网络俗诗都是俗不可耐的吗?它们对于旧体诗词来说真的一无是处吗?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思考的。

因为庞大的基数,在去除了这些巨大的平庸之作和糟粕之作后,这些诗词中还是涌现了一小部分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如网络续诗活动中,网友@夜帝王的作品,“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情江河里,赠饮天下人”就凭借着诗中豪迈的情怀,得到了众多读者的赞赏,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俗诗的勃兴,在先行者的旧体诗词创作示例下,普通大众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即用这样一种简单的,又不失为有趣有品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会刺激他们投身于旧体诗词的创作中去。亲身参与到创作活动中的诗人们,同时是其他诗人作品的阅读者,因为自身拥有创作经历,他们能对自身的水平有一定的认知,且深知创造出优秀作品的不易之处,这使得他们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阅读其他诗作,对于稍微优秀的作品,往往不吝赞美之词。这对于旧体诗坛长久以来缺乏读者、内部互相攻讦,以及受到不由分说的批评的遭遇来说,无疑是一种有力的鼓舞,能营造出一种适宜旧体诗词发展的好环境。

网络俗诗改变了整个网络诗词的格局,甚至改变了整个古典诗词的生态环境,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本身的文学成就尚有不足、境界总体上来看不高,但是对于为旧体诗词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却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者和精英网络诗人们亦应认识到其价值所在,将之列入网络诗词的范畴之中,而非排斥在外。

[1]周于飞.网络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体并峙格局初探.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2]张一南.当代旧体诗词三体并峙结构的初步形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3]嘘堂.当南而更北,忽亡而忽存——关于“网络诗词”概念之界定.新文学评论,2015(4).

[4]徐晋如.论网络诗词自由多元的文化品格.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

[5][8]马大勇.种子推翻泥土,溪流洗亮星辰——网络诗词平议.文学评论,2013(4).

[6]见于李子、檀作文等精英网络诗人博文之中诸多,不一一列举。

[7]张一南.在《当代旧体诗词三体并峙结构的初步形成》一文中提到自己是校园诗社北社的成员,并在之后进行过不少尝试实验。檀作文在首都师范大学任教,马大勇在吉林大学任教,相关经验见于其博文。

[9]通过点击量、浏览量等数据分析得出。已整理成调查报告,未发表。

H136

A

猜你喜欢

台阁旧体诗三体
老舍的旧体诗
重返旧体诗世界的鲁迅
旧体诗词的现代走向
年 味
美丽的鹿台阁
明清修建三台阁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