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类专业项目工作过程实践教学研究
2016-02-04高静
高 静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文化管理类专业项目工作过程实践教学研究
高静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要:为解决文化管理类新兴专业实践教学“定位不明晰,校企难合作,运作无保障”的现实状况,按照全新的实践教育思想,本文探索出最适合文化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项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以项目过程体验为主体内容,以实际或模拟项目参与为主要形式,以市场主导灵活介入为主要安排,校外业界精英与校内专业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以实践基地和市场中的文化项目引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
关键词:文化管理;项目工作过程;实践教学
文化管理类专业的本质在于文化内容的经营管理,对专业人才的创意、策划、运营、执行等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些能力大多无法直接从传统课本和课堂中学到,需要学生真正进入到文化市场的大潮中,亲身试水、感悟、总结、沉淀才能够真正掌握。为解决文化管理类新兴专业实践教学“定位不明晰,校企难合作,运作无保障”的现实状况,按照全新的实践教育思想,本文探索出最适合文化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项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以项目过程体验为主体内容,以实际或模拟项目参与为主要形式,以市场主导灵活介入为主要安排,校外业界精英与校内专业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以实践基地和市场中的文化项目引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
一、文化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兴起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出发,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选择之一。2009年,我国文化部提出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幕拉开。据统计,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长超过20%,远高于同期GDP的现价年均增长速度。在这个背景下很多高等院校都敏感的发觉了文化产业的广阔潜力和其中巨大的人才缺口,纷纷开设文化管理相关专业,希望顺应文化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只有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获得感性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形成职业习惯。可以说,文化管理类专业在教学体系在专业理论知识够用的情况下,必须贯穿实践性教学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实践教学是文化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
二、文化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突出的问题
文化管理类专业是个新兴的专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高校的文化管理类专业办来办去办成了新瓶装旧酒,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实践能力、教学技能不足
高等院校的师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文化管理类专业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非文化管理类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缺乏文化管理核心知识,没有行业工作经历和对行业的一般性了解,也缺少深入行业的机会和途径。这些教师最核心的弱项在于对文化管理专业核心层面课程尚不能驾驭,文化项目操作层面能力欠缺,导致其课程讲授和实践教学深入度不够。
(二)校企合作难组织
文化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组织不同于工科类学生实践进车间、表演类学生实践上舞台(无论大舞台或是小舞台、甚至观摩):行业中所对应岗位群一般不需要大量学生或不愿接受学生参加岗位实践,能参加的也只是临时性或碍于情面勉强接受,对操作层面的真正技能(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获取或行业技术核心秘密)无法触及。由于目前教育界和实业界双方仍缺乏沟通合作平台及专业的文化管理人才市场,文化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着实习基地不够,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控制,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利益难协调等问题。
(三)教学内容、形式与市场脱节
文化产业实质是内容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技能更新很快。很多高校在实际教学中无法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与市场、岗位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文化管理类专业的存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认同感。同时,学生们也往往存在眼高手低、操作能力差等共有的问题,带着这些特点和问题的学生如果在上课中遭遇与市场脱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或者在教学中由于对文化内容的细分不够,深入度不够,学生只是对一般通用性文化管理知识知晓,而对具体文化项目(如商业演出、影视策划、公益文化管理等)的市场运营不了解等问题,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所经营管理的内容理解模糊,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四)经费短缺,筹措渠道单一
工科类学生实践进车间、表演类学生实践上舞台一般会获得一定数额的实践收入(因为其能够达到岗位的一般工作要求),但文化管理类学生与一般管理类学生一样,需要实践后才初步具备专业技能。由于文化项目资源的稀缺性和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高要求,很多文化管理类在校学生要参与到相应的文化项目实践中一般不仅不能获得收入,还需要寻找合适的途径、花费适当的经费(个别临时性项目另论),而对于大多数高等院校而言,实践教学经费的主要筹措渠道非常单一,经费投入少是文化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难组织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文化管理类专业项目工作过程实践教学模式内涵解读
文化管理类专业项目工作过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解读为:以项目过程体验为主体内容,以实际或模拟项目参与为主要形式,以市场主导灵活介入为主要安排;同时校外业界精英与校内专业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化,以实践基地和市场中的文化项目引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实现校企共建、互利共赢。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文化管理领域变化快、综合性强的特点,克服了通常情况下管理类实践教学组织难、难组织的制约,填补了国内高等院校文化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空白。
(一)以项目成果引领为动力。主要针对学生对文化管理类专业的具体方向及成果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投入度不够的现象,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引入到本身比较感兴趣的某个文化管理类具体领域,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创新创意潜力并将项目成果的价值展现给学生,比如在某项商业演出中指导学生设计出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案并通过模拟市场或基地实践实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增加学生自身学习、实践的动力。
(二)以项目工作工程为主体内容。主要针对文化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岗位需求不对接,学生在某个特定领域无操
作概念和实践的现实,将文化管理类某领域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作为教学内容带给学生,比如将某类商业演出的项目从策划定位到联络、宣传、票务销售、现场管理、后评估等全部工作过程作为内容教授学生,使学生掌握各个工作环节中所应具备的具体知识和能力,从而熟悉某个具体的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以实际或模拟项目参与为主要形式。主要是针对文化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对文化内容的细分不够、深入度不够,导致学生对所经营管理的内容模糊,只是对一般通用性文化管理知识知晓,而对具体文化项目(如商业演出、影视策划、公益文化管理等)的市场运营不具操作能力的现象,让学生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某个具体领域的项目中;同时为了克服市场中文化管理类专业岗位实践机会较少的缺陷,可以根据校内外资源优势开发合适的模拟项目供学生参与,来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四)以市场主导灵活介入为主要安排。是指主要针对文化管理类专业项目管理的特点和行业市场中项目发生不可计划性的现实,实现以市场机遇为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主导,依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切入参与;同时实现市场调节,以项目自身吸引力引导学生参与所开设的多种项目。
(五)校外业界精英与校内专业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化,以实践基地和市场中的文化项目引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文化管理内容创意特性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市场变化速度很快,在项目工作过程实践教学模式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将校外的业界精英与校内的专业教师结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和维护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共同参与讨论行业市场机遇及行业培训,共同制定各个具体领域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实现校企合作的最大化共赢。
综上,本文提出的文化管理类专业项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项目成果引领为动力,以项目过程体验为主体内容,以实际或模拟项目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项目主导灵活介入为主要安排,以业界实践者和校内教师结合团队为实践指导,大力度改革课程体系,多渠道建设实践平台。能针对某个文化管理类项目和岗位培养学生的具体技能,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容创意意识和职业素养,使学生熟知文化管理类专业具体项目的运作过程和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培养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的对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最有价值的帮助。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2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