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材读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2-04王俊芳
王俊芳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031
试论语文教材读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王俊芳*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内蒙古鄂尔多斯010031
语文教材读本的编写初衷在于增加课外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文在探讨应用高中语文教材读本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能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更好发展。
高中语文;语文教材读本;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受到了更多重视。其中语文教材读本作为重要的辅助性教学材料,它的跨联教学作用也更加凸显。因此探讨语文教材读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高中语文教材读本的重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大纲中的明确要求,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应少于300万字。基于此,人教社在编写高中语文教材的同时也编写了相应了语文读本材料,同时也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读本需要与语文课本配套使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充裕的情况下进行指导性阅读,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延伸阅读。通过有效应用语文教材读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理解能力,因此探讨语文教材读本的重要性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补充课堂教学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实质上高中语文教材读本是与必修课程教科书相互呼应的重要阅读材料,两者之间既互相独立,自成格局,同时也能进行拓展补充,深化阅读。高中语文教材读本除了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外,还能够对语文课程学习起到重要都辅助作用。读本能在教材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同时对于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也能起到迁移加深的复习功能,能通过大量丰富的阅读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完善语文教材中篇幅限制的不足,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提升相应的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素养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常识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行文写作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建立基本阅读常识,在语文教材读本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应迁移,从而加深语文知识的复习。例如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在课堂上习得的常用固定句式“为”“为……所……”等古文常识,都可以在教材读本中得以加深巩固。另外语文读本在语文教学体系中属于课文阅读辅助材料,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应用相应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更多的文学氛围熏陶,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三)增加写作素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人教社编写的高中语文读本具备与必修教材相互呼应的主题,同时读本具备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阅读材料,具有极强的阅读美感,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读本材料的题材多样化,包括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剧本等形式,同时涉及主题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丰富情感等多方面内容。这样的丰富题材有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素材积累和思路拓宽,阅读理解能力得到相应增强,从而避免写作过程中的内容空洞,真正实现言之有物,下笔如有神。
二、应用语文教材读本的有效策略
(一)应用跨联教学策略,延伸教材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语文教材读本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性阅读材料,教师可应用跨联教学策略,将其中的相同或类似知识点进行串联,延伸教材内容,进一步说明知识要点,让同学能加深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为例,在该文中,孟子借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来表达梁惠王并非真正爱民之君主。但必修教材中因为篇幅限制并未明确说明在孟子看来真正爱民君主的做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教材读本《民为贵》文章作为辅助讲解材料,引导学生去理解孟子之所以会这么评价梁惠王,原因便在于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通过教材读本来延伸教材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内容,增强其文学素养。
(二)应用补充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理解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修教材常因为篇幅限制等原因而无法更好地进行主题拓展。因此语文教材读本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教学材料,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案设计,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背景知识。例如,在学习戏剧或是演讲词等新型文学类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读本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拓展知识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补充材料的引导性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学类别形式,避免产生畏惧心理。同时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理解难点,教师也可以适当应用语文教材读本作为补充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
(三)应用课外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自学
语文教材读本实质上是课外辅助性阅读材料性质,除了课堂充裕时间以外,教师可应用课外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自学,拓展阅读的知识面。在应外课外阅读策略的过程中,需注意的是,教师应起到一定的引导性作用,例如可以为学生规划相应的阅读目标,在遇到难以理解的阅读材料时可为学生进行详细解惑。另外,教师还能引导学生建立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笔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简要记录,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和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增强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阅读笔记记录自身喜爱的优美词句,积累符合自身阅读品味的有效素材,这样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从而提升写作能力,让自己的文章也能言之有物,避免内容空洞,主题单调的问题。
三、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的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这门母语学科的教育意义本质在于对于传统语言文明的良好传承。因此在高中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必修教材的内容,应立足于开放性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升其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教材读本作为重要的辅助性材料,应加强其跨联教学的作用,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1]吴兰州.新课标视野下高中语文读本的使用方略[J].新课程(下),2015(4).
[2]朱丹萍.高中《语文读本》的价值与有效利用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5(5).
[3]李晓聪.从文言文教学看高中语文读本的功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6).
王俊芳(1983-),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硕士在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G633.6
A
1006-0049-(2016)19-01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