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立意研究

2016-02-04黄恩铭

山西青年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科书高中历史课文

黄恩铭

湖北省利川市第三中学,湖北 利川 445418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立意研究

黄恩铭

湖北省利川市第三中学,湖北利川445418

针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立意现状,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从设计教学立意;反思课堂教学,完善教学立意三个环节,对教学立意的相关研究进行丰富和发展,并提出一些关于教学立意方面的新措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立意;对策

目前,教学立意日益成为历史课堂关注的焦点,被认为是衡量一堂历史好课的标准。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立意,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有着统帅作用,对历史教学有着宏观导向作用,而且承载着历史教育的价值和理念。

一、教学立意理论阐述

《辞海》中对“立意”的解释有三种:一是“用意,持念”;二是“打定主意,决心”;三是“命意,主张”[1]。对教学立意的概念,聂幼犁、於以传认为教学立意是:“预设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的核心概念[2]。综合学者们的观点,笔者认为:教学立意应该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思想、理念或观点。

二、历史课堂教学立意的必要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教科书的推行,对历史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学立意的提出,适应了新课程改革和历史教科书的变化。

(一)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辅助性学习资源、材料和参考资料,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通过不同层面和视角思考、分析问题,使学生拥有探究、想象的思维空间。通过教学立意的引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而不必担心学生过多的自主探究会偏离教学内容。

(二)历史教科书变化的需要

高中历史教科书打破了之前历史教科书按章节编排内容的体系,根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重新整合了历史知识体系,将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新体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构建。同一模块之中,虽然每个专题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相同模块的不同专题是依据历史发展的时序来编排的,在目标上,有着相近的教育价值。可见,教学立意为人文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有效的教学立意,可以使学生获得人文素养的教育和熏陶。

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立意措施

课堂教学立意贯穿始终,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有着宏观指导作用。在历史课堂引入教学立意,不仅要符合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还要结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

(一)设计教学立意

教学立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传达给学生的核心思想、理念或观点,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要习得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立教学立意,在教学立意的统摄下设计教学。

1、研读课文标题。课文标题往往是一课内容的核心,是教材编写者依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来的,一般能简洁、准确地反映出本课内容的核心和主旨。“研读课文标题”确立教学立意简洁、方便,可操作性强。但课文标题立意绝非万能,教师需要有所判断和甄别,根据课文标题的特点分析是否可以作为教学立意。

2、探索单元主题。高三历史复习一般是按照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成,每个模块都有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定主题。首先要把握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后通过理清本课在单元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课节之间的关系,以及本节课的子目内容与单元专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顺思路,确定教学立意。因此,教师可以在探索单元主题的同时要结合模块导读,把握政治文明历程的核心思想,以免出现与核心思想偏差的教学立意。

(二)反思课堂教学

确立教学立意,并围绕教学立意展开课堂教学后,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根据反馈的情况对教学立意进行调整和完善。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践进行思考,以求达到完善的重要环节[3]。

1、学生知识的掌握度。在教学立意统领性下,课堂上所有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体系性,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应该较好。因此,通过反思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反思出教学立意的确立是否真正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从而对立意进行完善和调整。

2、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在教学立意的统领下,历史课堂教学将紧紧围绕着教学立意展开,增强了课堂的思想性和逻辑性,避免了教学环节的松散无章。同时将僵化、繁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明了、灵动的历史课堂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好奇之心,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兴趣,激发主动思考和积极回答的欲望。因此,通过反思课堂教学是否触动学生的历史思维,学生是否积极主动融入和参与历史课,紧跟课堂节奏,主动探究,回答问题等,可以反思出教学立意的确立是否合理、恰当,从而做出调整和完善。

(三)完善教学立意

教学立意并不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依据不同的立意途径,会确立出不同的教学立意。教学立意没有高下之分,只要是教师依据学情和自身经验确立的,符合课程要求的都是好的教学立意。因此,在课堂中要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

1、注重价值引领。教学立意是一堂课的核心和灵魂,统帅整个课堂教学,因此教学立意的基调便奠定了整个课堂的基调。历史是人文学科,承载着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积极的教学立意会使课堂充满积极的正能量,反之,则更多的是消极的负能量。而积极的情绪对高中生会有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

2、注意统率课堂。在教学立意的统领下,教师授课、学生活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教育等环节将会围绕教学立意联系成一个整体,将分散零散的历史知识统合为整体的历史叙事,巧妙、自然的将貌似杂乱无章、孤立、零散的历史加以扩展、联系和贯通,将历史知识衔接起来,从而使课堂呈现明晰的条理性和缜密的逻辑性。

3、体现时代特征。教学立意要选择适应时代需要,符合社会进步和世界潮流的立意取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一定时代价值、现实意义的内容作为教学立意,避免将与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相背离的思想、理念和观点作为教学立意,从而通过课堂教学立意的时代性,在历史和现实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128.

[2]聂幼犁,於以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育人价值的理解与评价——立意、目标、逻辑、方法和策略[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1(7):11.

[3]袁从秀.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90.

G633.51

A

1006-0049-(2016)19-0152-01

猜你喜欢

教科书高中历史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背课文的小偷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藏起来的教科书
背课文
“欢乐颂”行走的职场新人教科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