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游走在道德边缘的新闻职业

2016-02-04赵天宇

山西青年 2016年19期
关键词:假新闻职业道德工作者

赵天宇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浅谈游走在道德边缘的新闻职业

赵天宇*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媒体的多元化,使新闻职业者的队伍越来越强大。这样一来,在这种强大的竞争中,就难免会出现偏离事实,新闻职业道德不规范的时候。本文针对某些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对此现象的应对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新闻工作与媒介的发展提供借鉴。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道德缺失;影响

一、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分析

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面临着强大的竞争,许多负面影响也都随之而来。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体现在很多方面,下面我根据某些新闻在报道中,职业道德真实性准则的丧失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在我们眼中,新闻的真实性,看起来是极其简单容易的一项职业准则,但是实际上它实施起来却是非常艰难的。因为,这项准则就需要严格的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用事实去说话,用真相去报道。

众所周知的“金庸去世”的假新闻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2010年12月6日,一条关于“金庸去世”的消息在微博里广泛流传,负责《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的编辑邓丽虹当天下班后在家从新浪上看到这条假新闻,未作任何核实立即进行转发,转发时并未注明“转发”字样,导致对读者造成误导。这则假新闻的流传就严重的影响新闻的真实性,这种错误的出现,不管那些新闻工作者是急求功利还是职业水平的不足,都是职业道德的一种缺失。

二、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媒体的日益进步,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我从下面三个方面简单的分析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过分的追求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现在的新闻媒体在新闻价值的判断上,尤其重视时效性。很多记者为了在新闻报道上追求“快”,就会抢新闻,往往是匆匆地采访,匆匆地写稿,因而获得的只是表面现象,这也就间接地造成了虚假新闻的出现。

因此一味追求时效性难免会造成假新闻的出现,这就不符合新闻职业者的道德准则。例如,2003年3月29日,许多网站报道了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遇刺的消息,很快这被证实为一假新闻。为了追求实时性而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就造成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

(二)新闻工作者求实精神与责任意识的缺失

当今社会普遍比较浮躁,许多记者对一些事件道听途说,不去很好地核实,缺乏核实新闻是否真实的踏实作风,有的还捕风捉影、添枝加叶,甚至夸大事实真相,缺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实的态度。

由于新闻行业门槛降低,许多的新闻工作人员并没有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就加入到记者的行列,其中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闻媒体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那么,一些新闻工作者求真求实精神的缺失,更是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体现。

(三)社会外界的各种诱惑

新闻工作者处在这样多元化的大环境下,难免会存在部分人在职业态度、理念、纪律上出现一定的偏差和职业道德的缺失的现象。他们也许为了更多的得到新闻,又或者是因为面对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当面对利益驱使时,这些新闻工作者就会淡忘自身的道德责任,游走在道德的边缘,做一些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假新闻,造成一些新闻报道的失实。就像发生在2008年的,山西煤矿瞒报矿难,真假记者排队领“封口费”的例子就足以证明这一原因了。

这种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由这部分人,破坏了甚至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公众形象,也会使社会大众丧失对新闻工作者的信任。

三、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对社会的影响

(一)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严重地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们都知道,不真实的新闻就根本不能算是新闻,然后缺乏实时性的新闻则是没有价值的一则新闻,是旧新闻。这种道德的缺失,无疑是对新闻受众的欺骗,是对新闻的侮辱。

(二)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使媒体炒作新闻,为一己私利变相报道新闻,甚至为了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歪曲事实

许多媒体为了吸引更多新闻受众的注意力,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惜夸大新闻事实,把新闻和娱乐混为一谈,又或者去肆意炒作新闻。这样的话,媒体如果把新闻当做一种利益手段,为我们呈现出来的新闻,就会是一些格调不高,品味底下的垃圾消息。这样的新闻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阅读的意义,甚至会对公众形成一定的误导,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些不安定的因素。

(三)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使媒体的公信力降低,媒体内部出现腐败的现象

在我们眼中,新闻工作者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为大众报道事实,揭露事实的真相,但是在我们的市场经济下,有些人也难免成会因为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滥用权力,获得一己私利。

身为一名新闻的收受者,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们所有人都对假新闻、失事新闻感到非常的厌恶。那么,我觉得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就更应该坚守新闻职业道德,谨防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以身作则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不仅做好新闻,更要做好新闻的把关人。

首先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教育和道德修养。在这个观点的实施上,要从新闻工作者的自身出发,严格地要求自己,要时刻谨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作为新闻的传播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为一己私利收受行贿,不弄虚作假,不怕歪斜,时刻保持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客观事实的去报道新闻。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守好自己的职业道德,而不是把挖掘别人的隐私当成一种乐趣或者挣钱的工具。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能够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不给自己任何犯错误的机会,认真理性的去报道新闻,那么也许就能够从根本上去减少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

其次要加强公众的法制观念,实施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的内部以及媒体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闻事实和新闻工作者的管理,建立更加健全的管理制度,杜绝新闻报道中的一些打擦边球,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就要求相关部门及时的揭露虚假新闻,对一些虚假新闻的报道实施严厉的惩罚制度,用你管法律手段为新闻的真实报道做保障。

赵天宇(1991-),女,汉族,河北廊坊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D922.16

A

1006-0049-(2016)19-0116-01

猜你喜欢

假新闻职业道德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