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西行漫记》中看长征胜利的原因

2016-02-04刘立伟

山西青年 2016年19期
关键词:西行漫记胜利长征

刘立伟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44



从《西行漫记》中看长征胜利的原因

刘立伟*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44

《西行漫记》是以国共之外的美国记者客观地描述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革命斗争,其中对红军长征的过程进行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人取得长征胜利,谱写英雄史诗的原因,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西行漫记》;长征胜利;原因

长征是一部真正的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1937年10月,斯诺赴苏区所撰写的系列新闻报道汇编成《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书的内容丰富且比较客观,其中描写了红军长征,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一、长征胜利的原因

《西行漫记》全书一共12章,其中第5章全篇都在写红军长征的历史,全章行文较为客观,既写出红军团结群众、不怕牺牲的精神,也写到自己的怀疑:尽管红军否认,但我怀疑想必对农民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剥削。[1]这本书是十分具有参考价值的。

(一)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而在长征途中我们可以看到骨骼发育良好的共产党人是什么样的,他们坚信只要努力革命就一定会实现,百姓就会过上好日子。为此他们不惜牺牲生命为前行打开道路,“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由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行动,他们不仅创造了奇迹,也征服了敌人,“四川军队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是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1]他们坚信前途是美好的,革命一定会胜利。“据红军告诉我,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坚信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他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1]在行军中,饿肚子,受冻,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还要随时打仗,随时会牺牲,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也一直保持着革命乐观精神,一直走完两万五千里的万里长征。有了理想信念并为此努力就会变得十分强大,无所畏惧,这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群众史观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3]在长征前和长征途中,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群众骨肉相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华南苏区时,就分田地、减捐税、建合作社、进行群众教育,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引导贫农和工人。贫农和工人在红军的领导下能吃得饱,受到教育,所以在长征开始的时候,除了红军主力以外,成千上万的红区农民也开始行军——男女老幼、党与非党的都有,但也有留下继续抵抗的。在江西,红军的“剩余物资”就分配给当地穷人。红军从有钱的火腿商那里没收了成千上万条火腿,会免费分给农民们,成吨的盐也是这样分配的。地契都已焚毁,捐税也取消了,贫农还发给了武装,就是这样在实践中不断的团结和帮助人民群众,所以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1]与人民群众保持骨肉相连是长征保证人员完成长征的重要法宝。

(三)及时承认并改正错误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就是之前“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导致的,遵义会议纠正了这个错误,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邓小平说:“在1935年,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成形的领导,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的,而且也很不成熟。《西行漫记》对遵义会议着墨不是很多,但战略战策也写到了改正错误的做法。首先是由于大量运输工作所造成的障碍,其次,从江西出发时一直不变地保持着一条西北向的路线,这些错误所造成的严重损失,人数已减少了三分之一,所以红军认识到并及时调整,在贵州采取了新的战术并取得了成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从新出发。实践中就是不断试错并找到成功道路的过程,红军亦是如此,不断的调整策略,分纵队、声东击西、夜间行军、大迂回等等战略的成功运用就是在实践中不断试错并改正错误的结果。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处理彝族和藏族少数民族的问题上,共产党就采取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在彝族区,可以与其进行沟通,分析利益利害,积极团结,给予其武器和弹药,与其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所以采用的是和平的手段。而在藏族区,根本没有机会解释什么“红军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结成友好的联盟!不抢就没有吃的,所以就们得为了几头牛羊打仗。毛泽东告诉我,他们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一条人命买头羊”。迫不得已红军们才在藏民的地里收割青稞,挖掘甜菜和萝卜等。[1]采用的是夺取、抢夺的方式。毛泽东还幽默地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1]在面

对同样应该争取的少数民族,如果可以团结一定要先团结,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会采取武力手段,因为情况所迫,实在是生存不下去了才会打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传统红军做法。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而不得不采取的方法,只有等到以后再去偿还这个外债。

(五)严明的纪律和组织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明的规矩和纪律是一个党好坏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从江西开始撤离,显然进行得极为迅速和秘密,因为红军主力,估计约九万人已经行军好几天以后,敌人的大本营才发现他们已经撤走了。[1]这么多人,极快又能悄无声息,没有严明的纪律和组织性数不可能做到的。还有在行军过程中,强行一天一夜,像奇迹一样,走了八十五英里。利用障眼法悄无声息地解除了敌军的武装。[1]其严明的纪律和组织性表现为行军速度快,抢夺时间,出其不意,为战争的胜利抢夺了先机。还有后面过草地的时候,在供给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还出现了丰碑、金色的鱼钩、绝强的小红军等等让我们深深震撼的故事,也和严明的纪律和组织性是分不开的,落后的队伍有组织的前进,为革命保存力量、牺牲自己、保存他人的高尚品质。

(六)领导人的优秀领导

先锋部队日夜兼程,休息、吃饭顶多不超过十分钟的情况下,政治工作者还向他们反复解释这次急行军的重要意义,鼓励他们要拿出最后一口气,最后一点精力来夺取在前面等着的考验的胜利。鼓励他们不能放松步伐,不能灰心,不能疲倦。[1]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战士们累,政治工作者更累,但还是鼓励红军们继续努力,胜利就在前方。而且领导们在战斗时一定会在最前方,像林彪、刘伯承还有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们,都是经过战争洗礼过的。

(七)以史为鉴

在大渡河,渡河失败的命运历史上是有先例的。三国的英豪和后来的许多战士都曾遭到失败,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没。蒋介石发出电报,要重演一次太平天国的历史,想要红军在这里必然覆灭无疑。所以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红军积极吸取教训,以史为鉴。没有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抢夺军机。以速度和出其不意来减少恶战的损失,保存了红军的力量,从而迅速地过河,避免重蹈覆辙,开创了历史成功强渡的先例,堪称历史奇迹。

此外,不断进行宣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导,坚持武装斗争等等也是长征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些是共产党在最艰苦时期的经验,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二、学习和借鉴

在长征中,蒋介石大约有九十万军队,其中大概有四十万人实际参加了赣闽苏区和鄂豫皖的战争,有优势资源、技术装备、外面世界的无限供应。但是红军能够动员一共十八万正规军,全部火力却只有不到十万支步枪,没有大炮,弹药来源极其有限,全部都是在瑞金红军军火厂中制造的。[1]两者可谓实力悬殊,但结局却让人大吃一惊。所以共产党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更是值的我们探讨和学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去长征的年代可谓忧患,先辈们都能坚持下来并创造了现在的美好生活。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有些人就忘记了过去的那段艰苦岁月,就像安乐。所以应该时常提点自己,毋忘前辈们的辛苦付出。

共产党人要向先辈们学习长征精神,首先,要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其次,要发扬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的优良作风,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奉献精神。第三,要团结人民群众,保证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第四,做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处理好多变的情况。第五,要加强党的建设,一定要反对腐败,纯洁党的队伍。第六,借鉴历史,积极吸取经验和教训等等。学习到长征精神的精髓,就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2]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R].人民日报,2013-07-13.

[3]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刘立伟(1992-),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I106.5

A

1006-0049-(2016)19-0096-02

猜你喜欢

西行漫记胜利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胜利
图说《续西行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