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独舞: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教育探讨——基于广西平南县13个村屯的田野调查
2016-02-04蒋丽娜
蒋丽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阡陌独舞: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基于广西平南县13个村屯的田野调查
蒋丽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笔者通过对平南县13个村屯180名留守妇女的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真实再现了当前农村留守妇女的现实状况,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提出对策,促进留守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增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能力。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1]目前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道德、伦理、心理、进取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着她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界对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很少,导致后面的研究缺乏理论指导。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探讨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的对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同时为农村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继续研究积累素材。
一、平南县13个村屯留守妇女现状
(一)调查样本描述
农村留守妇女指的是丈夫长期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活动,自己留居农村的已婚妇女。
平安、礼垌和蒋村都是小村屯,地处深山老林,山多地少,交通闭塞。调查35个妇女,55岁以上。她们远离城镇,生活方式简单,思想传统,民风淳朴,但是民主意识,集体观念较强,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村中大事齐商量,修路搭桥热情高。生活休闲,经常趁圩(赶集),聊天,打牌等。
盘龙、富藏、峙冲和平界属于大村,在公路两边,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好,荔枝和龙眼闻名远近。调查100个妇女,35-55岁之间。富藏和平界都有一个圩,是村民购买生活用品的集中地。圩上30%是返乡妇女,圩日做生意,闲暇时间打牌、聊天、上街、谈八卦。无论好事坏事,经过她们的嘴巴,都会尽人皆知。有70%妇女依然是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丈夫不在身边,虽说体力充沛、心智成熟,但是上有老下有小,劳动强度大,经济负担重。她们要求改变现状的欲望最强烈,自我发展意识最容易被激发。
大坪、双乐、下良、廖村、双寨和福塘在国道两旁,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除水稻外还经常种马铃薯,农业机械化,妇女闲暇时间增多。相邻的木乐镇是“全国最大运动服生产基地”,为这些村的留守妇女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问卷调查显示:20个留守妇女在20-35岁之间,初中文化,有外出打工经验,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思维新事物,渴望进入城市,经济独立,但是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尊心强但自信不足。她们不愿意做固定的工作,而是在家带孩子,上网,听音乐,打牌等。25个是40岁以上,她们为了改变自己小家庭的生活,不怕苦不怕累。春种秋收,照顾家人饮食起居,平时去木乐镇的制衣厂领原料回来加工。
(二)存在的问题
访谈发现,农村留守妇女总体思想积极向上,政治认同感,维权意识,利益意识,民主意识增强。但是部分留守妇女的思想道德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
生活方式:女人天性柔弱,意志不够坚定,易受身边事物的影响。返乡与留守之间相互影响,显示83%留守妇女精神空虚,经常靠打牌,聊天,看电视,甚至赌博丰富生活,85%企图通过非法的“六合彩”暴富。
思想观念:偏僻农村妇女的思想传统保守,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妇女思想观念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夹击,缺乏有效的引导。
道德伦理:喜欢说人是非揭人短,但又心胸狭窄易记仇。邻里,婆媳之间经常因为陈年烂事吵架翻脸,搞得村里,家里乌烟瘴气。
婚姻爱情:婚姻爱情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15%被迫出轨,10%主动出轨,38%被性侵过,多数不敢寻求法律帮助。
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大,孩子教育问题再遇上婚姻问题,更加自暴自弃,经常出现焦虑失眠、多疑恐慌、脾气暴躁、心理承受力能力超负荷(占70%)。对“六合彩”的迷恋,对丈夫的依赖,造成很多留守妇女理想信念缺乏,文化生活贫困,精神极度空虚。
以上问题既不利于留守妇女自身发展又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增多。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思想指导实践,实践反映思想。留守妇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外因和妇女自身素质偏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多。一基层政府重视不够。二面临新环境的挑战,三内容载体脱离留守妇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四方法陈旧,机制不健全。
(二)农村留守妇女普遍文化低,阅历不丰富,自我了解不够,思想观念滞后,自认为女人不如男,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长期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主体意识,逐渐被社会边缘化,造成个人思想和心理封闭严重。
根据外因促进内因变化发展的原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农村留守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三、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创新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党和政府需要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发展和创新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教育。一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农村留守妇女的地位。首先,创新理念。面对农村留守妇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自觉产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创新教育内容载体,方法机制的意识。其次,具有问题意识。要时刻关注留守妇女思想动态,解决思想困惑,雪中送炭,及时解决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的实际问题。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2]再次,形成妇女思维。要在思想上尊重妇女、感情上贴近妇女、行动上深入妇女、工作上依靠妇女,真正把党对妇女的温暖送到她们的心坎上。二转变作风。基层工作者要摆正姿态,深入农村,与留守妇女平等对话,多对话,对好话,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在对话中把握思想动态,用正确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她们,激发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三要落实行动,把当地留守妇女思想道德素质列入政绩考核范围,设立留守妇女专项资金,多开展留守妇女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创业技能培训及时高效,满足留守妇女“一盼生活富裕,二盼技术指导,三盼致富信息,四盼文化下乡”[3]的需求。
(二)创新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先进的思想引领留守妇女思想发展的方向,认清发展形势,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鼓励留守妇女树立理想,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农村留守妇女盼生活富裕,政府就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大农村经济建设力度,引进社会力量,集资办厂。如富藏服装加工厂,眼镜加工厂,灯饰品加工厂等,既带动当地经济消费也增加农民收入,更为妇女提供工作的机会,社交场地,促进思想交流。盼技术指导,就有层次性地开展短期技能培训班,想在农村创业的可以参加种养技术,良种猪养殖,水稻种植培训班等,并为其提供后期的管理技术指导。想进城市发展的就为他们开设插花,家政,裁剪,餐饮服务,文秘打字等培训课程,增强经济创收能力,培育自立自强精神。盼致富信息,村干就进村入户宣传,充分利用圩、镇和树根底下等作为载体,贴宣传海报,拉条幅,放广播,同时通过电视,手机报等手段宣传各种致富信息,引导妇女通过合法手段发家致富。盼文化下乡,首先要有专门活动场所,如桂林西岸村,两栋文化娱乐综合楼,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其村干感慨,有了两栋综合楼,村民的文化生活有意义多了,纠纷少了,妇女之间相处更融洽。再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农家书屋、农村节日文化、业余歌舞队等农村文化建设中。
(三)创新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通过方法来实现。充分发挥好思想教育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增强留守妇女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
年老留守妇女的思想观念已经难以改变,就加强她们的生活保障,让其保持心情舒畅,减轻中年留守妇女的负担。中年的留守妇女是家庭的顶梁柱,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家庭的建设者。对于这部分留守妇女运用榜样示范法和人文关怀法为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发现她们中间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树立榜样,比如:科技致富,敢于追梦,教子有方等,鼓励她们学榜样,做榜样,让她们相信女人是可以通过自立自强争取到自尊自信的。加强人文关怀,用情感育人。留守妇女内心孤独寂寞,她们最需要问寒问暖,排忧解难,理顺情绪。教育工作者就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帮助留守妇女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上重视,更要在作为上做实,在帮扶中加强心理疏导。面对婚姻危机,特殊心理问题等使用心理咨询法,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绿色通道,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途径,畅通情感宣泄的渠道,协调与控制情绪,促使他们在欢歌笑语感受自尊、自信的快乐。年轻的留守妇女,具有一定社会经验,视野开阔,思想前卫,追求公平正义,服理不服人,对于她们多用说理引导法和熏陶感染法为主。说理引导法是以理服人,方式可以用讲解,报告,谈话,阅读书籍报刊等形式。可以采用面对面个体交谈,也可以集中起来交流,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网络表达诉求,交流思想观念,提高她们的思想觉悟。女人多是情感动物,感性认识先入为主,良好的环境容易使她们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在环境育人的原理指导下,说理引导法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佳。教育者首先加强自身的修养,用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正派的作风影响留守妇女。其次优化环境,创设情境,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将正确思想观念渗透在留守妇女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中。一是善于选择和利用生活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二要创设人工环境,并组织留守妇女参与环境的建设。三是熏陶感染法与说理引导法结合使用,发挥环境育人的最大功效,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笔者在调查中得到当地村干,妇女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还得到了龙海平教授的认真指导,在此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网,2014-3-5.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7-138.
[3]龙海平.农村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讨——基于桂北6个村镇的实地调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073-02
*作者简介:蒋丽娜(1986-),女,广西贵港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妇女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