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对策研究
2016-02-04黄倩雅秦宏毅黄麟
黄倩雅 秦宏毅 黄麟
(1.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2.中共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委党校,江西 吉安 331500)
自媒体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对策研究
黄倩雅 秦宏毅 黄麟
(1.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2.中共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委党校,江西 吉安 331500)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已经成为网络交流的主要载体。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信息发布者,怀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个人目的,在我国高校中传播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主流价值分庭抗礼,严重干扰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选择。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的分析,探讨新兴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现出的新特点所产生的危害性,提出几点对策。希望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们一些启示。
自媒体;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影响;对策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是虚无历史,即对客观历史的本质、真相和规律持怀疑、否定和消解态度,对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任意解释甚至刻意歪曲的一种唯心历史观。其根源是唯心史观和主观臆想,实质是混淆历史的支流与主流、现象与本质。否定进步的新生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借用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实践中所谓“细节”和局部大做文章,否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背离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民族主流文化。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逆向化认同,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相悖,历史虚无主义起到消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正面教育效果,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自媒体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现状分析
(一)自媒体含义及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现状
“自媒体(We Media)”的概念由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理斯在2003年共同提出:“自媒体实现了普通市民通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和分享自己真实看法、发布自身新闻的途径。”简单而言,即公民将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予以发布的载体,让更多的网络市民获得信息的媒介。
自1994年中国开通国际互联网之后,留学人士和大学教师成为中国第一代网络用户中的主体,他们熟悉互联网并开始采用建立个人主页在论坛发帖的方式进行观点表达和思想沟通。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板,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凭借其平民化、自主化、个性化,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等特点,自媒体使得原来处于新闻制造边缘的弱势草根群众变成新闻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传统媒体受到自媒体的挑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互联网应用向提升体验、贴近经济方向靠拢。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在京发布。蓝皮书显示,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达到5小时17分钟,其中男生每天用手机消遣的时间平均为1.92小时,而女生只有1.22小时,比男生少42分钟。
(二)自媒体背景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特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来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微媒体平台传播方式和内容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1.传播主体多样化,形式隐蔽化
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使得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以播客、论坛、网络社区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等形式构成了自媒体平台,成为高校师生的重要交流方式,也成为各种社会思潮、思想交锋的主要输出途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散布的种种言论,不仅涉及历史学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还直接影响了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问题。假借学术研究、理论创新的幌子,粉饰它的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色彩;利用符合大众心理和娱乐习惯的文化消费形式,在自媒体平台的一些订阅文章,把核心观点转化为感性的影视形象和夺人眼球的通俗文字,利用新媒体发布一些体现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具有很大迷惑性。可见于通俗历史读物和讲座、网络短视频、文学影视音乐作品、专业研究成果等各种媒介之中,可谓无孔不入。
2.传播内容分散化,庸俗化
近日,历史虚无“装扮”以借助人民日报推荐“极简主义”的表达方式的表达极简,依托微信平台推送带有 “历史解密”字眼获取关注的订阅号,传播碎片化的信息,如“揭秘历史真相,打捞历史上沉没的声音”、“历史的一些罕见真相,可惜99%的人被蒙在鼓里”,倡导写东西说话,尽可能直接清楚。实则用噱头方式,把古代人中的名言改写成网络当下流行语言,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躺着也中枪,黄袍加身——屌丝的逆袭。用语不仅十分庸俗,有些甚至大肆发表耸人听闻的奇谈怪文,无视历史,戏说历史,歪曲领袖形象,发表各种反党反社会的言论,传播网络负能量,极大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击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
高校涌现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错误的社会思潮,部分高校师生是其显著受害者,而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因此,认清新媒体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及危害,探究应对措施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且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二、自媒体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危害
历史是一面镜子,“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从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乱史灭国的轨迹,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反动本质和特点。历史虚无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的这种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目的是歪曲和否认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一是否认历史的客观性,用片面孤立的观点地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错误地运用矛盾分析法,以假象来掩盖事实,违背了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二是否定中共执政地位,歪曲党和党的领袖,抹杀党的丰功伟绩,质疑党的执政合法性。否定党的执政能力,贬损我党优秀革命领袖形象,否定我们党的政治品格,其用意是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带来极大危害。
(一)历史虚无主义,会使青年大学生无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导致价值观混乱,理想信仰缺失
当下,一些历史虚无主义代表,利用互联网信息快捷、方便、隐蔽性等特点,多渠道搭建媒介平台,假借考证历史,杜撰故事,危言耸听地“揭秘”所谓的党史轶闻,编造莫须有的情节,以假乱真,炒作花边绯闻,扭曲热门话题,转移网友对党和国家重大事件的关注,冲淡思想舆论宣传的主旋律,淡化党的意志、理想信念、爱国意识、组织纪律、敬业精神。尤其,高校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大学生作为广大青年中最富有理想和修养,有知识能创新的群体,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接班人。近年来,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不喜欢被灌输说教,崇尚追求自我展示,往往体现在网络中畅所欲言。从国内外环境看,当前所处的的时期为“发展机遇期”和“改革攻坚期”,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凸显,互联网上海量信息,它这把“双刃剑”,借助新型载体以推波助澜形式制造网络舆论,不可避免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认知和行为选择,对于使用网络媒体较为频繁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又较为薄弱,涉世未深、学识尚浅、政治敏感性不强、辨别能力相对较低、思想心理上相对不成熟和不稳定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其影响,对于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这些复杂的冲洗往往根本来不及分析和消化就全盘接收下来,易形成大学生价值虚无主义。
(二)历史虚无主义奉行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给大学生带来思想困惑、性格和价值取向的扭曲,甚至陷入道德虚无和民族虚无主义
高校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仍是主导社会思潮研究形成、发展、传播的中坚力量,而当今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社会思潮的关注群体逐渐大众化。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一些青年大学生倡导西方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现实主义和享乐主义,做什么事情,只顾考虑自己,置集体、国家和他人利益于不顾。这不仅动摇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且也动摇了师生的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淡化师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混淆师生的道德荣辱观念,必然陷入道德虚无和民族虚无主义。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给高校的安定团结带来极大的隐患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隐隐蔽性极强,部分高校教师课堂上不自觉地讲些与中央大政方针相违背的言论,一些学生也随声附和。表面上看起来是“愤青”,事实上是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表现,对校园安定团结极为不利。1989年的北京政治风波,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育部门永远不能忘却的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发挥扩大,会导致群体恶劣事件的爆发,给高校安定团结带来极大的隐患。
(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进而影响高校的发展和壮大
“大学治理”里面有“民主管理”的内容,特别提到了“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理念。“学生参与管理”就是青年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比如创建各种社团,成立“楼道管理委员会”“食堂伙食管理委员会”、“自律委员会”等机构。不过有些学生打着参与管理的旗号,要求学习西方,完全模仿西方高校模式,甚至要求“学生事务自己处理,老师不能插手”。这些盲目模仿西方,歪曲历史,不能做到实事求是的做法,就是受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三、自媒体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研究及其对策
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虚无主义作了重要论断,他指出:基于唯心史观的历史虚无主义,其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习总书记还强调对我党我国历史、历史人物、革命领袖和历史时期进行客观的价值评价,这是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精神武器和有效良策。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既要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更要发挥当代大学生本身的主体作用。
(一)高校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强化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唯物史观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高校应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客观性及弘扬唯物史观的科学理性的必要性进行探究。习总书记强调对我党我国历史、历史人物、革命领袖和历史时期进行客观的价值评价,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良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中提到:“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高校教师是教育工作者,他们既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又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学校要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改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教学,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应将课堂教学建设成为帮助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主阵地,以强化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唯物史观教育等方面的实效性。
(二)高校要以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及各学院党委宣传部、计算机网络中心、《学报》、《校报》、高校微信平台,应加大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平时多宣传“红色历史文化”,从多个角度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取得的成就。还应在微信、微博平台上推送有效的抵制举措,以及新动态链接网站,加强和完善网络页面,尤其是内容上的管理。同时,发挥“友谊学校联盟”作用,加强历史虚无主义的学术交流会。可以围绕“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题,通过举行辩论赛、举办讲座和沙龙、观看历史电影等形式,普及历史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积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
(三)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参与管理,增强大学生“民主意识”
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大学治理”中“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青年大学生通过参加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各种委员会,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目的。在增强“民主意识”的同时,要加强自身修养,从各方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在实行民主化过程中,一定不能走“无政府主义”道路。青年大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始终把学校的长久发展、安定团结放在首位。
(四)高校教师要遵守讲课政治纪律,并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要既要遵守讲课纪律,同时又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一要加强正面教育,不得在课堂上发牢骚,发泄对党和政府不满的言论;二要随时留心学界最新的研究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把正确的、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三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对未知的知识进行研究,讲授自己的点滴研究成果。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四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赴井冈山、延安、韶山等革命纪念地,接受红色教育培训,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观和中国梦的理想信念追求去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资源走访实践教育增强对我们国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五)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党员,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个体信息甄别和独立思考的判断能力,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多年来,高校大学生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思想政治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前面,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突出。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群体应带头创建“学生党员之家”、“学生党员先锋营”的微信公众平台,运用“榜样学习法”,通过微信平台分享先进事迹和自愿服务资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毒害。大学生党支部和全体党员要积极参加义务支教、社区服务、农村和企业调研,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加深对国情和历史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大学生从心灵深处笃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14(1).
[3]刘书林.2013历史虚无主义“装扮”特点[J].人民论坛,2014(4).
[4]李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J].高校理论战线,2008(10).
[5]梁柱,龚书铎.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