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单簧管音色影响内在因素

2016-02-04卓玛措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歌唱性单簧管音色

卓玛措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浅谈单簧管音色影响内在因素

卓玛措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单簧管是一种木管类乐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浑厚的低音同时又带给人一种神秘的忧郁感和朦胧感,中声区则比较明亮,在吹奏的时候给人一种活泼、跳跃、自由的感觉,高声区音色较为尖锐,带给人一种狂野、宣泄、极致的感觉,丰富的表现力致使单簧管的运用比较广泛,是交响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单簧管的吹奏是比较难的,我们在学习乐器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问,自己吹奏的作品虽然在节奏和音准上都做到了,但出来的作品音响效果却不是很理想。那么其原因在哪?本文通过探究分析寻找影响单簧管音色的一些内在因素,从而对单簧管学习者有所启发。

音色;单簧管;内在因素;气息

一、单簧管发展概述

单簧管的前身是由一种古代的牧笛发展而来,最初材质为竹,在竹质的管子上加装一个有芦苇制成的簧片,这就是最早被人们认知到的单簧管。早期的单簧管比较短,这就直接导致单簧管音域较窄、音色较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交响乐团中常常作为一些高音乐器的辅助演奏乐器。

在历史的演变中单簧管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18世纪初,约翰·克里斯托弗·登纳(德)制造了一支具有现代乐器特征的单簧管,该单簧管具有7个音控2个健子,开始可以演奏部分半音,极大地增强了单簧管的音色。1791年约翰·科沙弗叶·列费代尔教授继续研究和开发单簧管,在上面装了6个音键。1812乐器制造家伊凡·米勒又继而给单簧管装上13个键子,很好地解决了单簧管在发音上很多困难,给单簧管带来一次飞跃性的发展与跨越。随着单簧管本身进一步的改良和发展,音色和音域也不断得到解决,大量的单簧管的音乐作品也涌现出来,共同推进了单簧管艺术的发展。

二、单簧管演奏中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单簧管作为一种吹奏的器乐对于气息的控制和运用可谓是演奏的重中之重,也是单簧管学习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技巧,气息的控制和运用会直接影响我们吹奏出来的音色,从而影响作品的听觉和艺术效果的表达。

(一)有意识、有韵律的呼吸

人活着就必须要呼吸,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呼吸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不需要我们在每次呼吸的时候去想是该呼还是吸,人在这种状况下每次呼吸的气息量约为500毫升,人体正常的肺部的气息容纳是很大,可达3500-3800毫升,由此可见我们在正常呼吸时肺部的利用是很小,对肺部的运用还不到七分之一,这可以很好地说明了我们还是有很大空间可以被运用。充分将这些空间利用起来会使我们在单簧管演奏中变得更得心应手。

有意识的呼吸,在学习单簧管基本功练习阶段,老师常会要求我们在吸气的时候必须要有意识地吸深一些,其目的则是让我们能充分地保证乐曲演奏时的气息需求。有韵律的呼吸,做到有韵律的呼吸也是单簧管演奏者在呼吸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我们在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会接触很多不一样的作品和乐段,乐句的长短、乐思的表达、情感的抒发、乐曲的结构等因素都会使演奏者在演奏时不能用一样的气息量和感觉去进行吹奏,这必须要求吹奏者在演奏时根据乐曲的韵律做出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在呼吸换气时需要充分考虑,而不能因为气息不够或是随意的换气最终不能保证乐曲的完整性,那就有些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二)气息支点点的把握

无论是单簧管的吹奏还是歌唱只要需要用到气息,气息支点就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重要部分,气息支点指的是我们在吹奏乐器时气息吸入和输出过程中的一个支撑着力点,即控制气流力点。他是由胸肌、腹肌、横膈膜组成,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虚拟的支撑点,他的位置往往会让我们感觉是在腹部肚脐横向排列三指的位置周围,这个点与我们的腰椎点形成对抗,在气息的运用和控制的时候就必需这两个点的相互作用,这种对抗力是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和控制才能找到的,最终形成一种均衡的力,控制着气息的输出。

(三)气息通道的畅通

在单簧管的演奏过程中气管、咽喉、口腔是气息的必经之路,在吹奏的过程中这些器官都能只能成为一个像水管通道的存在,为了控制气息,主动地发生挤压和阻挡气流的流向,都是一种不正确的吹奏方式。

三、影响单簧管演奏中的歌唱性

单簧管演奏中的歌唱性也是对音色影响较大的一个部分,歌唱性很多人会认为只是存在于歌曲作品演唱中的,对于器乐的演奏就毫无意义,也是很容易被很多器乐学习者忽视的一个问题,歌唱性在器乐演奏中其更多的指的是一种演奏者的哼唱和内心的演唱,这是一种内心听觉的一种培养,对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有很大的帮助。

(一)作品的哼唱

哼唱指的是我们在拿到作品时不应该先忙着吹奏,应该首先分析一下该首作品,采取哼唱和内心演唱的方式将每个乐句的音高、节奏、等基本音乐元素在内心形成一个概念,感受其音乐韵律。这样就能使我们在吹奏的过程中避免掉很多小失误,同时做到心中有音乐吹奏时更坚定。所以无论是吹奏类乐器还是弹拨类乐器,进行作品的哼唱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听觉的培养

听觉是乐器学习者的基本要素,听觉的训练可以把他分为两个不同的方面,内心听觉和外部听觉,需要说明的是他们并不是分开的两个部分,也不是相互矛盾的,他们更像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层次。从三个方面训练他,即多听、多想、多唱。多听,不断地积累音准和节奏这些基本的要素,是需要我们先有一个量的积累才会达到质的变化的,所以多听是少不了的。在多听的基层上必须要多想,通过各种形象的思维将音色记入我们的大脑中,最终形成固定的音高和音乐感觉。多唱,将自己内心的音高和音乐哼唱出来,能很好地促进我们外部听觉和内部听觉的发展和提升,从而使我们在吹奏的过程中做到内心音色和吹奏出来的音色统一精准。

四、单簧管演奏中技巧与音乐的融合

(一)个人音乐素养的提高

音乐学习者自身音乐素养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演奏过程中自身技巧与音乐的融合,从而直接影响音乐作品的音色和艺术效果,个人素养的提高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从两方面进行论述,其一;音乐要素的学习,音乐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单簧管演奏也是一样,包括音高、节奏、和声、音色、旋律、曲式、调式、音乐史等等,这些构成音乐的要素如果作为一名专业音乐的学习者不去很好地学习,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都会对音乐和艺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其二则为个人对音乐的欣赏和分析能力,很多音乐的学习都都会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学习唱歌的只要了解唱歌方面的知识就足够了,学习单簧管演奏的只要了解本乐器类的相关知识足以,所以很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有时我们会觉得一个单管学习者在技巧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但演奏音乐时在乐曲的情感表现上总会让人感觉有一些不够,给人有“差一点”的感觉。音乐是一种能与人心灵相沟通的艺术,在要求上可能会很苛求,那么这种苛求往往就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有入木三分之效。

单簧管学习者有时会出现饱和的状态,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练习使自己在专业上有了一定的技巧和能力后,发现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也没有很大的进步,个人演奏学习进步缓慢或停滞,其原因就很有可能是这个人音乐素养上欠缺了那种音乐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这是一种瓶颈,需要我们不断地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知识和文化素养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坚信文化艺术都是相通的这种理念去学习艺术,打破自己发展和提升的瓶颈,在量的积累上最终实现质的变化,从而提高个人的音乐艺术素养。

五、小结

音乐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改革、创新、学习、融合。上文所谈到的是影响单簧管音色内在因素,主要从单簧管的发展、吹奏气息的控制和运用、影响单簧管演奏过程中的歌唱性、个人音乐素养等方面进行论述,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不过坚信在接下来学习和演奏中不断研究分析和改进。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毕重龙.论单簧管气息与吐音的关系[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4.

[3]王小磊.单簧管音色的演奏[J].群文天地,2012(17).

[4]柴庆伟.从音色的物理属性谈影响音色性质的内部要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

[6]王义茹.演奏中联觉对音色的调控[J].乐器,2008(9).

J621.4

A

卓玛措(1991-),女,藏族,甘肃人,2014级艺术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器乐演奏)。

猜你喜欢

歌唱性单簧管音色
高音单簧管的发展历史及在管弦乐作品中的运用
单簧管的革新对其音乐及学派发展的影响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歌唱性是个好东西,但它到底是什么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论现代美学思潮影响下的钢琴演奏新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