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临帖中的形似
2016-02-04郭博
郭 博
长春市少年宫,吉林 长春 130041
谈临帖中的形似
郭博
长春市少年宫,吉林长春130041
关键词:临帖;形似
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是临帖。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里的“似”有两层仪式:一是形似,二是神似。
临帖首先或者必须(尤其是对初级或中级阶段的学者)要做的形似。这里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和方式临帖,都是恪守“似”的原则。临帖的方法有形临、意临、创临。方式有对临、背临、选临、节临、通临等等。形临当然要形似,自不必说。意临、创临也必须有似的成分,只是似的程度,似的角度不同而已。七分似也好,三分似也好,似与不似之间也好,取一半弃一半也好,总必须得有似的成分,否则就不算是临帖,而是抄帖。
学书之人,或都有这样的体会,初临某帖,难以上手,破费揣度,继之能找到感觉,进而就比较熟练准确,下笔之际也会从容了。“节度其手”是排我学他的过程,是获取新的技巧的过程,临帖就是要走这个过程。
谈“似”也不能极端,绝对的似是不可能的,就连复印和照相出来的东西也不能丝毫不爽的似。临帖往往受到工具、纸张和心境等诸多因素的干扰,所以,求似也不必太苛刻,某种程度的失真是十分正常的,若能达到七八成的似就应该算是得法了。
怎样才能做到形似呢?要把握哪些环节呢?
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笔法,二是结字,三是章法。(注:还应包括墨法,因墨法是主要的技法之一,而它与神似问题更近,所谓“墨出神采”即是。在此,暂不谈及。)
笔法是最为复杂的问题,很难短文所能描述全面。我们可以不具体地楷法、隶法、草法等解析,而是从点画的具体造型形状来切入。点画的笔都有入、行、收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点画,都是由这三个用笔环节刻画出来的。
书法作品最小的元素是点画。不论任何字体、书体都是由点画来构成的,而且每一笔每一画都有它确切的造型。有比较形象的,入“蚕头雁尾”之类,还有大量难以描述其形、同时又有可视性的具体形状的点画之类(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是具象的)
首先是入笔。看是藏入还是露入,是重入还是轻入等等。藏入中是正锋逆藏(篆书多用),还是隐锋侧藏(唐楷起笔多用),是节锋翻笔(北碑方笔多用),还是左翻右(隶书蚕头之笔)等等。尽管入笔的变化极为复杂,但不管怎样,我们大都可以分析出具体的入笔方法。藏入者隐匿锋毫,露入者搭锋入纸,重入者发力,轻入者慎落。
再是行笔。看笔锋运行时是种怎样的状态,重要的是如何调领锋毫。是中锋还是侧锋,是挺拔而行还是迟涩而行,是直行还是弧行,是由直线转弧线还是由弧线转直线,等等。中锋者令笔心在画中行,侧锋者斜笔辅豪,挺拔者运锋直快,迟涩者锋走柔缓,直行者发力平衡,弧行者转领笔锋,直线与弧线的转接用绞转裹锋,同时还注意其运行见的提按之别,粗细之变。
后是收笔。看收笔之际锋毫是如何运作的。是顿收还是停收(隶书副笔横画),是回锋(隶书多用),还是出锋,是辅收(楷书的捺)还是拢收(撇笔),还须细察收锋的方向和有否带锋(接下一笔所带出的部分)等等。顿收者发力,停收者即起,回锋返提,出锋拖豪(悬针),辅收者展豪而速敛,拢收者掠笔而出锋。
在把握这三个环节时,臂腕指需灵活。可以摇臂,可以翻腕,可以运指,协调一致,把握笔杆,调领锋毫。旨在控制锋毫,刻画点画的造型。
要点是“一笔乃一字之始”,注意第一笔的定位。第一笔的定位主要指首笔的位置和长短大小。首笔具有“坐标”的意义,其次之笔皆依这一笔来进行组配,同时也标定出了这以字的体量大小。
章法是指一篇作品的整体分行布局(有时也可以指局部数行字的布局,或称之为局部章法)。章法是指字与字,行与行和款印之间的分布位置、距离、行气关系。总体反映的是气势、气韵、节奏以及布白等等。
楷书方格书写,篆书长格长写,一字一格排布均匀;隶书长格扁写,字距大,行距小,呈左右比肩式。以上三体(金文、汉简、北碑等有些不按一格一字者另论)有行有列,字体大小比较均匀,分行布局均匀,比较直观易于摹拟。
临帖之际,首先要对该帖的章法布局特点进行分析。如《兰亭》布行分明,字的大小比较平匀,字字独立;《中秋帖》行距分明,字的大小有异,连绵映带突出;《韭花帖》字距拉大,行距拉开,字的大小比较突兀,穿插避让频现。以上四例是较有典型性的章法样式,而大多数的是带有兼容式的。因此,临帖之际需要按帖辩法,审度样式。
把握章法,有几个环节:首先,“一字乃终篇之准”。“一字”是指首字。首字是全篇的“坐标”。因此,对首字的临写需慎重下笔,小心把握。首字的位置将决定首行的排序,首字的大小将决定通篇的篇幅,如果是原大临写,则与原帖大小相同,比较好掌握;如果是放临,首字的位置大小需计算稳妥。
第三,首行写完之后,注意第二行首字的书写。注意第二行首字与第一行首字的距离关系。此字是第二行的“坐标”。同时还需注意第二行与首行的整体行距大小及穿插、避让的关系。以此类推临写它行。力求把准每一字每一行。这样通篇的行气章法可以必似无疑。
临帖求似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和掌握优良的技巧和方法。如果“任笔为体”,没有“节度”地临帖,后果将难收拾,因为往往是“器成彩定,难可翻移”。
毋庸置疑,遗貌取神是临帖的较高境界,要达到如此境界还是需要或者必须经过亦步亦趋的求貌拟形的过程的。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