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舞蹈对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的影响

2016-02-04刘家瑞

山西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合作精神少年儿童体育舞蹈

刘家瑞

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体育舞蹈对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的影响

刘家瑞*

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体育舞蹈是一项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健身项目和竞赛项目,体育舞蹈不仅能够锻炼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同样能够很好地塑造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尤其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合作精神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论述了体育舞蹈对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的有效促进作用,同时分析了当前我国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缺失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在少年儿童教学中引入体育舞蹈、提升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体育舞蹈;少年儿童;合作精神

一、体育舞蹈及其对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的影响

(一)体育舞蹈概述

体育舞蹈是一项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健身项目和竞赛项目。体育舞蹈也称为“国际标准交谊舞”,其最早起源于欧洲,逐渐开始在世界范围流行,并因为其具有一定的竞技性而发展成为一种体育舞蹈形式。国际标准交谊舞通常为男女结伴进行参赛,舞蹈形式可分为现代舞(又称摩登舞)和拉丁舞两个大项,每个大项又可以分为华尔兹、狐步、伦巴、桑巴等不同舞种。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英国皇家舞蹈协会对早期的交谊舞进行规范化,并且引入竞赛机制,制订了相应的比赛规则和方法,于是交谊舞开始向体育竞技舞蹈转变,1947年第一届国际标准交谊舞锦标赛在德国成功举办,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之后世界范围内又多次举办了各种级别和类型的国际标准交谊舞蹈项目赛事,各个选手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竞技水平,也把交谊舞推向了更加高的水平层次上。就目前的体育交谊舞发展而言,其已经成为一种艺术性、技巧性、观赏性和竞技性集于一身的优秀舞蹈项目。

(二)体育舞蹈对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的影响

随着整个社会对少年儿童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和教育的首要任务。由于少年儿童自身发展的客观条件,其心理和生理正处在发育阶段,还不够成熟,因而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将会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全面成长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如何正确地对少年儿童开展教育,也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有研究表明,体育舞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体育舞蹈是一种新兴的竞技性体育运动项目,它起源于西方,流行于世界,成为开展社会交往、锻炼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现自身素质和良好形象的有利工具。体育舞蹈集艺术性、竞技性于一身,既能够锻炼舞者的身体素质,帮助舞者塑造优美的体态和高雅的气质;也能够锻炼舞者的心理素质,帮助舞者提升努力拼搏、团结合作的精神意志。

在少年儿童中间开展体育舞蹈同样有助于提升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提升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的培养。这是因为体育舞蹈通常是两个人一起进行,有着严格的步法、节奏、姿态的要求,而且这些要求都需要两个人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需要两个人互相合作,默契配合,要充分展现团队精神,体现合作精神。另外,在日常的体育舞蹈训练中,舞伴之间也要经常沟通、交流,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相辅相成。要抛弃个人私心,抛弃自我中心,要以团队利益为重,要尊重团里荣誉。这样长时间的培养、训练、比赛,会使少年儿童从内心认识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潜移默化地将这种“合作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二、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缺失现状

目前我国针对少年儿童开展的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全面教育和素质教育仍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正如人类生活以及教育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来的多样性一样,教育生活同样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并可以根据不同视角区分为不同类型,如以教育主体视角可以将教育生活区分为学生教育生活、教师教育生活等;以教育形式视角可以区分为家庭教育生活、学校教育生活和社会教育生活等;以教育内容视角则可以区分为知识教育生活、道德教育生活、体育教育生活、艺术教育生活等。然而我国的少年儿童教育更多地集中在“学生教育”和“知识教育”领域,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缺乏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当前,少年儿童中仍存在集体荣誉感不强的现象:有的对集体漠不关心,独来独往;有的忙于个人事务,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更有甚者,公然与集体对立,“不合群”,敌视和排斥集体。

其次,以自我为中心。虽然我们的日常教育中,大多向少年儿童学生传输了“集体观念”、“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荣誉感”等概念,但是因为少年儿童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前普遍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少年儿童自身的心理认知往往过于自我,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同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及意愿。有些少年儿童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和处理问题,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和集体的利益,这是少年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现象。

再次,合作心理素质差。在合作过程中,不少少年儿童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嫉妒,这类学生对超越自己的同学产生不服气、不友好甚至敌对的情绪,不愿与他人合作。自负,这类学生往往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好高骛远,不屑与他人合作。自卑,这类学生自信心差,不敢与他人合作。任性,这类学生常常我行我素,行为偏激,固执己见,根本不与他人合作。除此之外,焦虑、猜疑、狭隘、虚假、急躁等心理问题也是少年儿童合作心理素质差的表现。

三、利用体育舞蹈提升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的对策

体育舞蹈不仅能够锻炼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同样能够很好地塑造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尤其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合作精神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鉴于当前我国少年儿童合作精神缺失的现状,应积极在少年儿童教学中引入体育舞蹈、推广和普及体育舞蹈,从而有效提升少年儿童

合作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体可采取以下路径:

(一)学校应积极推广少年儿童体育舞蹈

学校管理者应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少儿体育舞蹈的教育实践与研究工作,使教师通过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学业务能力,从而能够科学地引导少儿参与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学校应提倡开设少儿体育舞蹈课程,并组织专门的教师创编少儿体育舞蹈内容,并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对体育舞蹈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将拉丁舞、摩登舞、芭蕾形体、民族舞、健美操进行简化和改编,使其能够适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二)提高少年儿童体育舞蹈师资教学能力

教师教育水平不足是影响少年儿童体育舞蹈的一大瓶颈。鉴于我国教育发展实际,包括教师在内的教育资源匮乏,具体到少年儿童体育舞蹈教育中,调查发现,仅仅很少一部分新近参加工作的、及位于城镇的、拥有本科或者专科学历的才真正具有体育舞蹈教学能力,其他很多学校甚至没有能够胜任体育舞蹈教学的老师,尤其乡镇和农村地区的教师。这样的教育背景显然无法满足少年儿童开展体育舞蹈的需求。因此应该从源头抓起,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和师范高等专科教师培训学校应开设少儿体育舞蹈专业,为培养优秀的少儿体育舞蹈教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同舞蹈院校和团体合作,吸纳专业的体育舞蹈人才,条件和资源不足的学校可以开展多方合作交流、聘用兼职教师的方式开展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培养少儿的合作精神。

(三)充分利用体育舞蹈锻炼少年儿童合作精神

少年儿童体育舞蹈教学目标、活动要注意围绕“不仅锻炼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更要锻炼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这一目标展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向少年儿童灌输合作精神,引导少年儿童学会尊重舞伴,学会团队配合。要让少年儿童真正在学习体育舞蹈和开展体育舞蹈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好处,从而让他们抛弃自私、自我、自卑等负面情绪,积极走出来,走到团队里去,走到集体里去,把自己当成是团队和集体的一份子。也要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在团队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在同舞伴、同老师等展开的交流中正确关注和传达“集体”、“合作”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张灿灿.体育舞蹈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实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2]董绍雯.团体竞赛性体育游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5.

[3]舒文琪.关于学习体育舞蹈对少年儿童兴趣的培养及审美价值观塑造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作者简介:刘家瑞,辽宁葫芦岛人,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与竞赛。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097-02

猜你喜欢

合作精神少年儿童体育舞蹈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