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研究

2016-02-04王衍哉

山西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培养

王衍哉

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研究

王衍哉*

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讲话中多次提出要加强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高校青年学生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通过对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必要性的探究,分析了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及问题,进一步提出了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对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一、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必要性

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国家富强、民族强盛的重要依托。青年在我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青年运动追随了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潮流,为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及伟大复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每个时期的青年都具有高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是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我国民族的解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我国一直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力求将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有益于国家的人才。高校青年学生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高校青年学生的素质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素质,高校青年学生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高校青年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这不仅决定着高校青年学生和学校自身教育的成败,也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走势,关系着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我国高等院校作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载体,应该承担起自身使命,加强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工作。

二、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包括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奉献主义和集体主义等内容,其具体表现为对自我和他人的责任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对人类和世界发展的责任感等方面。我国高校青年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在参与社会活动时,社会责任意识比较强烈,尤其是在国家面临重大事件时,高校青年学生总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履行作为一个高校青年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受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形势影响,尤其受到西方不良价值观、敌对势力宣传的影响,我国高校青年学生由于心里素质不强、社会经验欠缺,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弱化、盲从、动摇等负面情绪,让社会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弱化状态。

在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这一状态之下,如何加强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高校应采取何种教育方式让高校青年学生从根源上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性问题。

三、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

(一)重视高校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重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础。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使命。然而我国思想道德教育长久以来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形式过于僵化呆板,教育内容过于单调枯燥,教育目标过于功利肤浅,这些都极大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达成。因而在这一问题上,引入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给我国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毋庸置疑,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出有道德的人,道德教育也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然而在我国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却往往会受到应试教育观的影响而导致教育目标偏颇。应试教育开展惯常的方式就是:老师对照课本讲解,要求学生记牢一些概念、定理、理论等知识点,以一种标准化、流程化、单一化的方式实施。这种教育方法弊端频现,其仅仅关注思想道德知识的传授而非致力完整创造人格的培养,将道德素质简单地当成一门社会学科而忽略了其同学生个体间的有机融合需求。试想,如果一种教育活动仅仅关注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知识点背后的人格养成、世界观及价值观塑造等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正确认知引导以及创造性潜能激发,仅仅是为了他们可以知晓和具备某一个知识点,那么这样的“教育”并非真正的教育,而只能算是一种相对浅层次的“培训”。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回归于学生思想道德品格的塑造、思想道德情感的培养和思想道德认知的构建,要使学生本身具备某种道德观并将之付诸生活实际,用于改善原本生活行为中的道德欠缺之处,用于创造和获取更新的生活目标,而非仅仅停留在知晓的层面。

(二)秉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性的学校教育氛围

营造良性的学校教育氛围是培养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前提。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存在方式,有竞争才有动力,才会促成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不否认竞争的积极意义,然而不公平、不公正状态下的非正常竞争则无疑会阻碍社会发展,也必定会对学生的道德意识养成、社会责任感养成带来负面影响。在社会异化的现实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形形色色的非正常竞争行为不断拷问社会的道德底线,扭曲人们的道德伦理认知。此时如果不在教育上加以调整则会导致高校青年学生责任感意识的颠覆和道德素质的缺失,并逐渐沦为我们所致力批判的“道德真空”的异化社会。

然而更需警惕的是,当下的很多教育机构自身也显现出此种异化特性,功利教育、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冠冕堂皇,许多老师也不再为人师表,而是趋从物质利益,选择唯利是图。乱收费现象、推销课外书现象、教育寻租现象、教师私办补习班现象等等屡禁不绝,背离了原本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可想而知,如果整个学校的教育环境弥漫着这样浓烈的拜金主义,耳濡目染之下学生又会形成何种异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会要求他们承担何样的社会责任?显然无从谈起。这样的社会和学校教育氛围、行为方式完全忽略了教育本身对学生创造型人格塑造的基本职能,应该予以必要和及时的纠正,应该采取有效方法重新营造公正和谐、平等有序的校园氛围,重树校园伦理道德秩序和公正氛围,给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环境。

教师也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相对于社会而言,学校组织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组织体系,存在其中的教师也同样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一个相对单调和枯燥的环境之中,大量的工作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无不时刻影响着教师的心理认知,也必然会让教师产生心理困惑甚至自我迷失。是秉持教师的崇高的精神操守,抑或投身现代谋取经济利益的潮流之下,这样的思想困惑使教师无法全心投入本职工作,也会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甘于奉献,发扬奉献精神,为高校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三)推进高校教育整体革新步伐,培养全面发展的爱国人才

推进高校教育整体革新步伐是培养高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革新是比改革更为深层次的概念,通常指代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改变,是用新秩序代替旧秩序的过程。相对应地,学校革新即是针对学校这一组织进行的质的革新,具体而言是指学校依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依据“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有志青年”这一目标,引入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培养青年学生高瞻远瞩、家国天下的情怀,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全面发展的优秀素质,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方法措施,改变学校原有的活动方式、组织形态、内在结构,运行状态,更新学校相对落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由此形成新的、更为先进的组织活动状态,以此适应和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实现学校组织目标。

我国当前正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致力于实现“中国梦”,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显然离不开高校青年学生的努力,也是高校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校教育要适应时代需求,积极推进革新步伐,全面契合“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要求。具体而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学校革新涵盖了学校从宏观的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管理模式、教学目标到微观的课堂教学、师生观念、班级建设、校园环境等等在内的整体变革和转型过程,都应该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有为青年”这一长远目标,实施一系列持续的、系统的、主观的革新改造。学校革新是对学校活动的整体统筹,既源于学校内部自我完善的内因驱动,也是学校同外部空间交换作用的界面革新,是学校教育同社会需求相一致、同青年发展相一致的升级、升华和走向成熟的重要路径和标志。

[参考文献]

[1]倪邦文.中国梦与青年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二十六[J].前线,2013(12).

[2]王永明,夏忠臣.探析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因素[J].教育与职业,2013(02).

[3]张晓昀,颜吾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浅议[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4]王永明,张一澍,夏忠臣.试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价值诉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1).

[5]魏雁滨.中国梦与青年担当:追寻一个正义社会[J].青年探索,2013(06).

*作者简介:王衍哉(198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092-02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培养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