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的保守性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滞后性
2016-02-04陈阳键苏挺超
陈阳键 苏挺超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基于教育的保守性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滞后性
陈阳键*苏挺超*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摘要:教育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保守性,由于我国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指向性,所以教育不允许失败。这一发展特殊性从而决定了我国的教育模式保守的成分多于创新的成分。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理论变革以及实践创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转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以及思想的束缚,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实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此,本文研究论述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我国教育的保守性进行分析,从而阐述信息技术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滞后性。主要对教育模式的保守以及教学模式的将近性变革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僵化等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通过问题分析,以期找到一种良好的措施进一步协调我国教育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实施中广泛应用,促进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创新、变革与长效发展。
关键词:教育;保守性;信息技术;应用;滞后性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的主要目的以及作用就是文化的传承以及延续,将上一代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文化知识传承给下一代。因此,从教育的这一层面而言,其本质就是传承人类文化的一种活动。其基本的责任与使命就是传递与保存我国的历史文明。在此过程中,教育所企图保存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以及知识,更是“让人保持为人,将人保持着继续是人”。人的善恶是后天培养的,因此人只要坚守其真就会向善,只要坚守其美,就会更加高尚。所以,从某种层面而言,我国的教育保守性使人保持着真善美。
一、教育的保守性与信息技术分析
教育保守的是人类已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人的本源不至于散失。因此,这一保守性是人类的本性,教育的保守性主要是指传统教育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秉持以及对人的本源的保持。但是,教育的保守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主要是相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创新教育模式而言。特别是在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教学工作创新变革具有实践基础。
信息技术又称之为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为IT,这一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获取以及资源信息的传递及信息的再生和利用等。因此,其将通讯技术及感测技术和现代化智能技术、远程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结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教育过程中的时间、空间以及地域的限制,从而为教学者提供了一个极其开放和自由的多元教学平台。其中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使不同教学主体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但是,这种技术模式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应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由于教育的保守性,使其远远滞后于教育的发展[1]。
二、基于教育的保守性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滞后性
(一)教育理念的保守严重阻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科学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升学考试为核心,从而使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我国的应试教育观念一脉相承。因此,在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次要的地位,将教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基本规律,从而将现代社会基本的信息教育设备弃之不用,更有的学校将网络设备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当现代化教学的标志,只是作为一种点缀和装饰的设备,即使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已经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巨大优势,但是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用模式非常单一[2]。
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因素也会对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在一些学校实施信息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工作者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教育知识十分有限。因此,信息教育的开展还需要教育工作者重新接受再教育,从而导致教育过程中的效率不高。而青少年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但是教学者担心自己不如学生,怕在学生面前的威严大减,回避使用信息技术教育。
同时,一些教育工作者在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时,与被教育者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比如,在技术方式以及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及教学手段之间都存在巨大的技术差异。所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信息技术教育固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优点,但是盲目的使用必然会适得其反,从而影响其不断发展。因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教育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对教学的实践结果进行科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对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与调整[3]。
(二)教育模式的渐进式变革无法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之下,教学者与被教学者通过一定的技术理论指导,从而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各自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学习要素和资源。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实践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关系十分单一,而且有明显的等级之分,同时教学的手段以及教学的资源非常有限,学生只能通过传统的书本以及课堂教学获取知识。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想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过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因此,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渐进式变革无法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其在发展变革过程中逐渐凸显了自身的不足,这种保守性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思想极度僵化,不仅失去了自由,而且不懂得创新,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被动的知识,因此忽视了自身的学习独立性与主动性。
同时,传统保守性教育模式下教学者很难结合学生的不同差异进行教学,但是在信息技术模式下,教育者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与因材施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与核心,通过自我探索与自我创新和自我革新[4],不断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主要包括虚拟现实技术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远程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性教学等,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实现研究性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教育管理体制的僵化严重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全面渗透
受我国传统行政体制的影响和约束,在信息技术教育软件开发过程中,硬件与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基本上是自上而下、中央集权式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因此,开发什么样的软件以及为学习者提供何种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我国相关部门统一的行政管理。因此,各教育单位只能结合本校的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间接的调节和应用。受教学体制的影响以及传统行政命令的统一约束,使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模式化与流程化。对于不同教学单位而言,很难进行差异化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不同教育单位的教育自由。
再者,我国目前的教育行政部门存在严重的交叉管理现象。比如,除了国家教育部之外,国家还专门设有各职能司局等,同时还有专门的课程改革指导研究中心、中央电教馆等,在各级地方也都存在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这些不同的教学管理机构受传统保守性教育思想的影响,很难真正为地方不同的教学单位放权,从而难以使其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5]。
除此之外,我国城乡经济体制不同以及文化差异较大,再加上经济水平高低不同,使教学的经费投入也不均衡,直接导致我国城乡教育体制二元化。鉴于不同城乡之间巨大教育差距考虑,在信息技术应用实施过程中,需要均衡城乡之间以及贫困落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经费,从而为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使被教育者享受公平的教育权利。
三、进一步协调教育保守性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
从上述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教育的保守性是由我国特殊的教育文化以及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因此,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人的需要进一步决定了我国信息技术应该向哪一个方向发展,而且技术应用发展的成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教育的需求使教育技术的发展更加倾向于为我国传统教育的保守性而服务。这一发展过程使传统教学在固守其教育本真的同时,不断传递社会真善美,同时还要推动我国社会的变迁与创新发展,从而为技术的革新以及应用创造良好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信息技术科学地应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克服自身的惰性,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教育技术的本质和内涵,进一步通过信息技术提高传统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技术应用水平。通过使用正确的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从而正确处理好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化教育实践过程中,人是主要的教育对象,而技术是应用手段,教育是实践途径,所以应该不断对教育的环境进行优化。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而需要接受教育,教育实践活动为人类的生存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技术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而服务,并使技术、人以及教育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中各得其所[6]。
其次,要不断依托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采用先进的技术,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革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可以进一步克服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弊端,从而不断满足现代社会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要求。通过信息化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全面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实现“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人人是学习之主”,有效弥补我国传统社会教育中的不足与缺陷。
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理清现行教育模式下各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具体责任,从而协调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对薄弱地区的学校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同时还要不断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与培养,使其接受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的现代化信息教育过程中,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通过激励手段,主要致力于信息教育技术的深入、全面推广,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我国传统思想价值观的影响,教育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交互式交流,理应在现代化教学实践中采用全新的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伟大变革。但是,在变革过程中,由于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性与保守性,从而导致教学管理模式极度僵化,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育保守性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找到了信息技术在规制教育滞后性中的良好实践模式,从而为科学协调、处理我国教育保守性与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滞后性关系奠定了基础,让信息技术不断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参考文献]
[1]王星.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09:29-34.
[2]陈彦宇.谈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滞后性[J].交通职业教育,2013,06:12-14.
[3]朱利霞.重申教育的保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2,06:34-37.
[4]胡钦太.信息化视野中的教育均衡发展:关系、命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29-34+157.
[5]杨宗凯,熊才平,吴瑞华,汪学均,丁继红.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前景预判[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70-76.
[6]张喜艳,马捷.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进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1:28-31.
*作者简介:陈阳键(1980-),男,广东广州人,硕士,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实验师,研究方向:现代远程教育;苏挺超(1976-),男,广东广州人,本科,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实验师,研究方向:电视教材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