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资源流动
——问题与出路
2016-02-04方芳*
方 芳*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城乡资源流动
——问题与出路
方芳*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城乡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经济关系,即生产力诸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流动、组合的关系。优化城乡资源配置,让城乡生产力要素如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能够合理流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从而促进城乡资源在市场上的优化配置,城乡协调发展。但是资源的流动会受到国家体制、地域、交通、人文环境、户籍及其衍生制度等的影响,很难在城乡之间实现合理的流动,因此,要破除这些机制障碍,需要以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
城乡;资源;流动
一、城乡资源流动的现状
建国初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国家政策方针实施,控制着资源的流向国家为大力发展重工业。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国家用低价收购农产品,农民凭票购买的计划经济。而农村的发展却受到了限制,是一个灾难。改革开放后,我们逐渐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但是政府对城乡之间的资源的流动的干预却没有减少,除了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同时因要素流动者会根据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要素的流动方向。导致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形态的城乡关系。
(一)劳动力资源
随着劳动力的投入的增加,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出现边际效益递减,对劳动力的吸纳也是有限的,出现了大量剩余的劳动力。人口的推拉理论可以看出,一方面农村会将农民往外推,另一方面,城市中的诱惑吸引着劳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出现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不可能将他们都变成市民,只能走农民—市民化—市民的步子。各地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仍旧遭到经济利益、劳动力转移成本以及个体要素禀赋等的多重限制。
(二)土地资源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当前中国的农村缺乏主要劳动力,无法进行规模化的大生产,农业耕地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了大量的荒地,农业生产尚处于初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比较大,一方面要保护农业耕地,一方面面临着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呢?工业发展的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同时工厂的不达标的排污导致了农业用地土地的变质,土壤污染严重,一旦农村的土地被征做城市建设用地,只是城镇土地的价格的1/3,产值下降在土地流转的环节中,大部分的利润被开发商拿去了,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三)教育资源
教育遇到的瓶颈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在1978年-1998年北京大学的学生30%来自农村,在2000年-2011年下降到10%,清华是17%,而农村户籍的考生是60%。如何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等化,使得农村的小孩也能获得更多的教资源,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蒋昌建学者曾被问到:“你的新年的心愿是什么,他说我新年的心愿是希望班上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在班上,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这与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差距拉大有关,城市的孩子接受的信息比农村孩子要多。例如自主招生,里面有个题目是千分考,里面的题目是五花八门,例如有个高校出的一题是《星际穿越》中提出五维空间是哪五维,不是带有色眼镜去看农村孩子,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去接触到这些信息。
(四)资本
资本要素空间分布不均,当前我国农村处于资本“贫血”状态,而城市处于“富”而难下。四大商业银行撤并县及县级以下的银行网点,农村的资金流入了城市,造成了农村经济不良运行的后果,同时也制约了农民的消费水平,使农村长期处于低消费水平状态,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再生产。一是土地有序流转机制未有效建立。基本处于分散流转和无序流转状态,主要是通过口头流转等无序形式。二是农村的金融体制不健全,尽管存在农业贷款的现状,但是他们一般是高利息贷款,而城镇是基准利率,缺乏对农业再生产的投资。三是资本下乡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财税支持方面,支农、涉农信用担保和金融服务机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等财税优惠政策有待落实完善。四是农村基础建设落后,综合服务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由于农业的生长周期长,投资者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对农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影响城乡资源流动的因素
城乡资源流动,一般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资源往往向城市的高效益的产业领域流动,可以获益更多,尽管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引导和干预,但是实际拥有资源的人,他们会根据自身的需求,理性选择,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流向城市,人力、物力大量的外流,使农村成了“空心村”,难以进行规模化的耕作,未能使耕地使用率达到最大化。农村中的精英流入到城市,资源的不合理流动,主要是由于国家体制,市场经济利益驱使,除此之外,和存在多年的城乡二元结构密切相关。农村金融资本的外流,影响了农业再生产和农民的基本生活。支持城市资本下乡。
1958年,我国实行了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因为户籍制度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福利待遇,城市农村截然分开,户籍制度的影响至今存在,将很多农民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到城市的待遇。
从1984年以后,经济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国有体制改革成为关注的焦点。国企在股份制改造和重组,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深化垄断行业的改革以及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未来的方向,近些年来,户籍制度不断松动,却还没有全面放开。这是未来的趋势。
三、统筹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对策
(一)打破城乡二元多等级市场格局,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的流通、配置中发挥主体性作用,重点是疏通城乡资源在市场流动的要道,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流动市场,符合科学发展的需求进行配给,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让资源在城乡之间进行双向互动,实现城乡一体化。转变以往的过分重视城市而忽略农村发展的思想,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城乡一盘棋。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局面,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二)落实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城乡资源流动中的引导作用。加快城乡产业一体化,提升城乡产业水平,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优势、整合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特别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将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落实到位。李克强总理,应该加大推广远程教育,让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下乡。促进城市医疗资源下乡,农村社会公共物品投资主要由农民负担向公共财政转变,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对三农问题落到“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落到实处。
(三)创新制度设计,消除制度性障碍
1.建立健全城乡劳动力资源良性互动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破除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实现内部增能,降低进城的成本;全面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剥离在户籍衍生出来的的种种制度差别,为城乡居民创造平等机会,完善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城市技术人员下乡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村官给予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让他们更好的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服务。实现城乡一体化,鼓励市民下乡,有余钱的打工者回乡创业,今后市民进行规模化经营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建立健全城乡土地资源良性互动新机制。优化土地资源,即将农村的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宅基地、房屋等实行有偿转换,产权明确化,增强农民的经济实力。一是“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达到城乡在空间上的融合、资源优化配置,改变了人们生产的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三置换”,即以土地换股权、宅基地换房、集体资产置换股份。三是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从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安排、保障,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通过招标,拍卖和实施流通,建立城乡建设用地规划使用和土地收入统筹分配的土地管理制度。四是增减挂钩政策。在保证农村耕地面积不削减、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使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挂钩政策。
3.建立健全城乡信息良性互动新机制。在互联网加的时代,实现远程教育,网络医疗。优化城乡信息网络系统,使城乡的信息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共享。切实改善城乡之间信息交流与互动的基础条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了解实时信息。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资源双向流动,一方面农民进城,另一方面,要强调城市资源流向农村,让资本、技术流向农村,促进农村服务业和信息化发展,提高农村就业,使得农村经济不断向城镇靠拢,平衡城镇和农村经济。
[1]姜作培.资源配置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J].福建论坛,2005(2).
[2]田向利.推进城乡互动统筹城乡发展[J].求是,2003(2).
[3]曹飞.统筹城乡进程中的要素整合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3).
[4]超英,刘博.统筹城乡背景下农村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成都案例.西南金融,2012(2).
[5]杨庆育.引导城市资源下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J].学习时报,2009(9):8-11.
方芳(1991-),女,汉族,安徽芜湖人,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城镇化。
F124A
1006-0049-(2016)16-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