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2016-08-12刘继秀
刘继秀 王 妍 高 飞*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刘继秀**王妍**高飞*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文章以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开办以来七届毕业生(2009-2015)的就业状况作为分析对象,在详实的数据的基础上,使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重点对毕业生毕业当年的就业情况及原因做了归纳总结,结合毕业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学校就业处的指导意见,对新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专业教育和培养体育新闻人才提供借鉴。
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就业状况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新闻学专业经过十年的发展,硬件软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但专业对口就业率比较低。针对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以相关就业数据和资料为基础,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全面分析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而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给本专业毕业生。
一、我国高校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每当毕业季临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开始进入大众视线,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话题。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新闻学而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多数有关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资料上突出的观点。
导致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有三大突出原因。第一,各大高校扩招,逐年增多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有限的新闻媒体单位消化量,使目前的新闻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第二,新闻教育机制不够完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发展不相适应,传统的教育模式也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传媒市场的需求。第三,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因为缺乏实战经验,专业知识不扎实,文字功底不够深厚而受制约。
二、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截止到2015年有482名毕业生。根据沈阳体育学院就业处的数据显示,2009-2014年,新闻学专业初次就业率达到98%,见表1。
表1 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历届毕业生人数统计
(一)毕业去向
1.新闻媒体单位工作情况
在毕业生选择的新闻媒体单位中,有以下几种去向:
表2 新闻学专业历届毕业生从事报纸期刊杂志业方向人数统计
(1)传统媒体工作方向。我校新闻学专业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去向是传统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2008届新闻媒体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中70.5%在传统媒体,见表2。
(2)新媒体工作方向。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新”,包括网络媒体和其他新媒体(如移动电话,移动电视,电脑等)。2009届以来我校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新媒体工作的人数数量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网络媒体行业需要大量用来开拓市场和网络的创新型人才,在远未饱和的市场,创造他们自己媒体的一片天。
(3)广告公司工作方向。2010届毕业生开始将就业目光转向广告公司。在信息共享、产品同质化的时代,品牌竞争成为商家第一竞争手段。为了能在竞争中占有主导地位,抢占先机,商家认为投资广告多多益善。广告公司注重创意策划能力,摄影学习带来的欣赏艺术的美感、媒体实习积累的业界经验都对毕业生在广告公司就业提供便利。
2.考研情况
相比于其他就业方式更受毕业生青睐的是考研。据调查显示,考研是就业途径中人数第二多的就业方式。
第一:考研可以缓解当年的就业压力。有限的工作岗位却有庞大的毕业群体,迫使一些学生为缓解当年的就业压力选择考研。第二:更加专业、系统、细致深入的研究生学习,可以满足个人、社会对知识的需求。第三: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再选择,避开新闻学专业的就业压力。
3.政策就业情况
2007年国家发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落后的基层村部、艰苦的西部地区就业,到发展中的小企业工作,鼓励参军入伍等。
在政策性就业途径中,选调生、选聘生招的毕业生有28.5%;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助计划有7.1%;国家大力支持参军入伍占57.1%;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占14.2%,虽然自主创业在政策性就业中占比例较低,但是作为一种国家大力扶持的就业选择,已经不容忽视。
4.公务员、事业编情况
调查显示,历届毕业生意向报考公务员人数远大于实际录取人数。报考公务员已经成为主要意向就业的就业方式之一。这也是国家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项政策措施。
5.出国情况
从数据看来毕业生出国并不是我校新闻学专业主要的就业途径。因为出国深造要考察的因素比其他就业方式更加复杂繁多。毕业生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自身外语水平、外国学校考察、申请等。由于我校设法语专业,与法国里尔二大有合作关系,所以50%的毕业生将法国作为首选留学之地。
6.灵活就业情况
由图表可知,在我校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式中,占整体就业方式的比重最大的是灵活就业。具体涉及到教育、医药、消费品、服务等诸多领域。面对激烈的竞争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以“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选择工作,以此缓解当时的就业压力。
三、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章节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学校就业处老师及新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访谈、调查,对业内媒体专家的讲话进行总结。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方式主要采用发放电子邮件的办法。共发出1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4份。2009届毕业生17份,2010届毕业生22份,2011届毕业生19份,2012届毕业生24份,2013届毕业生19份,2014届22份,2015届毕业生21份。
(一)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认知情况
物业管理公司的成本控制往往只考虑内部因素,忽略了企业外部的影响,管理思路相对别的行业太过狭隘。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物业管理企业都认为成本太多主要是人力成本高、日常开支太多,这些企业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严格控制日常开支、裁减员工。这种思路是不对的,一些人员的裁剪,譬如在前期不聘用专业的成本核算人员,启动之后就会造成后期更多的浪费,这不是降低成本最根本方法,企业要具有全局的眼光,把成本和技术、服务质量等联系起来,才能够做到最有效的成本管理。
表3 影响就业因素调查
数据显示,毕业生认为在影响就业的因素中,综合科目的学习及专业实践经验能力与专业课的学习同样重要。
表4 在校期间专业实践经历调查
填写调查问卷的毕业生中58%的学生没有在媒体实习的经历,39%的学生没有在任何一份报纸上发过自己的稿件,26%的学生没有独立写过完整的新闻稿件。
表5 毕业生职业选择方式调查
在职业选择方式上,11%的毕业生是广投简历,无意应聘成功;40%的毕业生有了固定目标而努力争取;12%的毕业生听从家长安排;37%的毕业生根据周围同学的选择而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表6 专业学习后对体育新闻的基本认知情况调查
(二)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的高就业率,体现着学院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但是也不得不面对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的问题。
1.对口专业就业率低,毕业生缺乏实践锻炼
我校新闻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及时与专业对口单位取得联系,没有实习经历,实践经验缺乏。
2.灵活就业就业率高,毕业生综合能力有待加强
3.专业培养缺乏体字号特色
与其他综合院校新闻学专业相比,不能突出体字号院校的优势,在竞争中易处于下风。
4.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选择职业易跟风
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在选择职业上易盲从跟风。
(三)解决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对策
专业教学在保证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在以下方面加强:
1.实践类课程比重增加
新闻学专业本科四年,学生学习18门专业课及专业方向课程。考虑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的情况,要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根据所学章节的需要,设计相应的采编等任务,要求学生把实践的素材整理成文稿,每学期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稿件,并将此作为成绩的重要依据。通过这种形式充分联系理论和实际,强化学生的专业本领。
2.建立专业学习与媒体间的对口实习桥梁
专业建设中相应的社会资源不足,完全由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很多人没有及时找到媒体单位,使许多学生没有真正在正规媒体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规划大纲中增加对口专业实习这一项是非常重要的。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新闻专业实训之间把握平衡,建立学生与媒体间的纽带。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社会各界媒体建立广泛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接触到新闻的实际状况,熟悉每一个细节,学与练相互促进,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3.重视非专业课的学习
从就业数据来看,找到对口专业就业的毕业生占少数,大部分学生要选择灵活就业等方式。这些就业方式要求学生有极高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表格数据显示,毕业生认为影响就业的因素中,非专业课的学习与专业课学习、专业实践能力同等重要。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专业课程,更应该利用其他特色学科相互交融渗透,建构一批综合性强的课程。沈阳体育学院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专业院系外还有艺术类课程、管理类课程、运动医学类课程、心理学专业等特色课程。充分了解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设置职业化的就业服务课程。
4.加强“体”字号特色专业建设
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在综合媒体领域里难以与其他综合型院校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在某一领域精于综合院校的新闻学专业。这就要依托体育学院“体”字号优势打赢这场无声的战役。将专业理论学习、体育项目训练与新闻实训相结合,培育“体育新闻人”,提升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5.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的选择职业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就业方式由统一分配到自主择业的变化,对口就业不再有绝对性和肯定性。经济高速发展,新媒体领域逐渐强大,都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要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当找不到对口专业就业,就积极将目光转到企事业单位。
[1]李增强.我国高校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5):37-39.
[2]于晓光.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建设研究[J].沈阳: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4):43-46.
[3]陈璐.我国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郑州: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09(6):30-34.
刘继秀(1983-),女,山西大同人,硕士,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助教,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企业管理;王妍(1991-),女,本科,沈阳体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高飞(1993-),女,沈阳体育学院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647.38A
1006-0049-(2016)16-0021-02
*2015年辽宁省社科联与高校社科联合作课题,项目名称: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研究(项目立项编号:lslgslhl-169)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