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辽沈战役中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2016-02-04王丛歌魏珍珍

山西青年 2016年16期
关键词:锦州林彪我军

王丛歌 魏珍珍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简析辽沈战役中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王丛歌*魏珍珍*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战战役的成功表现了毛泽东同志高度成熟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毛泽东思想伟大胜利的重要表现。深入剖析辽沈战役对于我们研究毛泽东的军事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辽沈战役;毛泽东;作战方针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自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是一块重要的战略军事要地。早在解放前毛泽东就指出东北四省是极重要的区域。因此,中共中央决定把东北地区作为战略决战的开始,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成功表现了毛泽东同志高度成熟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毛泽东思想伟大胜利的重要表现。深入剖析辽沈战役对于我们研究毛泽东的军事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毛泽东对东北局势的正确判断

抗日战争结束时,国共两党的战略形式大致是:国民党军队强势占领西南、西北两省;而共产党军队则控制着华北、华中地区。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长江以南地区势力分布还是比较分散,力量也比较薄弱,相比之下国民党在长江以南地区更有优势。而对于东北地区,国民党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失去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如果想要再占领东北,必须要先从共产党手中夺下关内通往东北必经的华北地区。在东北,共产党较国民党相比而言也更有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和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人民军队进军东北提供了条件。

毛泽东很明确的认识到,占据东北地区对于我军来讲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占领东北地区不但可以摆脱我军和其他根据地长期处于被国民党军队四面包围的态势,而且还可以依靠东北地区发达的工业与丰富的物产,建设成为我党我军巩固的大后方,成为战略物资基地。并以先解放东北地区为依托,与全国各解放区相配合,坐北面南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斗争,从而使我党我军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东北决战已成为影响全国战局、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因此,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英明决策,决战首先从东北开始。叶剑英说:“这是毛泽东同志宏图大略全局在胸投下的一着好棋子”。

二、毛泽东制定《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1947年5月开始至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开展了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而后东北战场出现了有利于我方而不利于敌方的新变化,在东北战场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基本成熟了,毛泽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全歼东北国民党军的战略构想。在战役发起前夕,毛泽东同志于1948年9月7日、10月10日制定有关作战方针的电报《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一)“关门打狗”

毛泽东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就是“关门打狗”。就是力主攻克锦州,封闭东北大门,造成关门打狗的态势。毛泽东在1948年2月7日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朱德、刘少奇的电报中说:“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毛泽东从全国战局出发,预设了东北国民党军队今后动向的两种可能,据此提出了东北我军作战的两个方向。毛泽东认为如果不封闭东北大门,让国民党的几十万东北军撤入关内华北、华中地区,这不仅会增大对这两个地区人民解放军作战任务和难度,还会严重影响全国解放的速度。从毛泽东在电报中的分析来看,体现了他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军事原则。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这一构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攻长春

在如何堵住国民党军队撤出东北这个问题上,林彪与毛泽东出现了分歧。毛泽东的构想东北我军的作战方向是向南,南下北宁线,封死东北大门;而林彪则主张打长春,拖住东北敌军。林彪认为只要抓住吉林、长春之敌,国民党东北军队也难下撤离东北的决心。这是分歧在制定战略方针上属于正常的现象,这只是毛、林二人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战略方针的认识。而后毛泽东表现出对林彪的绝对信任,尊重前线指挥员的意见,同意了林彪攻打长春的想法,于是林彪于1948年5月下旬发动了攻打长春的战斗。攻城一昼夜,过多伤亡致攻打长春最终失利。而后毛泽东对当前形势分析,同意东北前线指挥的第三方案,对长春进行“长围久困”。但国民党的拒不援军使局面变成了僵局,牵制我军主力在围困长春上。东北军领导意识到这种局面不利于我军,发电报表明南下作战的意图。

(三)战锦州

毛泽东则未待林彪等拟出具体作战计划,于7月30日在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中提出东北我军南下作战的首要作战目标:“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然后再向承德、张家口打傅作义。”面对林彪对于攻击锦榆线,歼灭范汉杰集团表现出的不自信,犹豫迟疑,毛泽东在电报中表明自己强硬态度,并带有批评口气。随后林彪做出了自我批判后加快速度进行南下作战准备并拟出作战计划。在林彪正式攻打锦州前再次出现犹豫时,但毛泽东依然坚持正确的作战方针,从各个方面分析占领锦州的重要性,还具体分析了我们打锦州时敌人能否增援的情况。从后来的战争结局看也确实印证了毛泽东的军事远略,打锦州确实是个关键,打下锦州后,就完全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迫使敌人处在更加被动更加不利的态势下,迅速被歼灭。

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的形成和确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其中不仅包括战略决战本身就是一个高难度的问题,还有毛泽东作为中央领导与前线指挥员林彪在拟定作战计划时出现几次分歧。最终辽沈战役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战略方针方面来说,离不开毛泽东战略决战思想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智慧、谋略,更需胆识和气魄。毛泽东就不仅显示出了智慧和谋略,而且更显示出了胆识和气魄。

王丛歌(1989-),女,辽宁葫芦岛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在读;魏珍珍(1991-),女,河南商丘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在读。

K266A

1006-0049-(2016)16-0128-01

猜你喜欢

锦州林彪我军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攻占锦州东大梁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上)
高岗、林彪是否反对出兵抗美援朝?
辽沈战役中林彪为何对南下北宁线作战迟疑不决?
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的组建和作用
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