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厢房客人和妈妈》的叙事结构研究

2016-02-04皮梦迪

山西青年 2016年16期
关键词:厢房客人叔叔

皮梦迪*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厢房客人和妈妈》的叙事结构研究

皮梦迪*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厢房客人和妈妈》是韩国文学家朱耀燮的一篇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作者自1921年进入文坛以来陆续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但真正意义上被后世奉为经典的作品还要数这一篇。1919年,朝鲜半岛经历了大规模民族解放运动,即三一运动,这次反抗的失败,导致国内士气低落,文人学者也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态度,有人灰心丧气萎靡不振,有人则转而投靠普罗文学,力图通过共产主义的道路拯救国家。而朱耀燮没有跟随20年代盛行的激进潮流,在当时坚持了他的纯粹文学,这才使他最终得以大放异彩。本文旨在从文学的叙事要素以及叙事结构层面对文本进行剖析研究。

厢房客人和妈妈;朱耀燮;叙事要素;叙事结构

一、绪论

自1910年8月日本强迫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以来,朝鲜半岛正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当地人民一直生活在日本人水深火热的高压统治之下。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爆发了大规模民族解放运动,由于遭到日本当局的强烈镇压,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次反抗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国内的持续士气低落,文人学者也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态度,这其中部分文人选择萎靡沉沦,部分文人则转为推崇更为激进的普罗文学,化身尖锐的革命文学家,而还有一部分文人则选择坚持纯粹文学的道路。朱耀燮就是朝鲜半岛30年代纯粹文学的典型文人,他的作品《厢房客人和妈妈》堪称30年代纯粹文学的代表作。

《厢房客人和妈妈》发表于1935年11月《朝光》杂志的创刊号上,收录于1948年首善社刊行的短篇集中,是一篇短篇小说。纵观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可以发现,这篇小说并未随波逐流于当时的新倾向文学潮流,而是集中描写人类情感,埋头于纯粹文学的世界,因此是一篇在当时颇具新意的伟大作品。

小说讲述的是到地方学校上任的叔叔借宿在“我”与妈妈家期间发生的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名叫“玉熙”,是个六岁的小女孩儿,玉熙早年丧父,与寡妇妈妈二人生活在爸爸留下的房子里。一天,舅舅带来了一位来附近学校任教的叔叔,他是爸爸生前的旧友,与舅舅合宿在舍廊房中。叔叔对妈妈日久生情,于是也越发疼爱玉熙,甚至通过玉熙给妈妈写了求爱信,妈妈虽然心里对叔叔有好感,但是一想到玉熙会因为自己受到他人背后的指责便无奈割舍了心中的情感,带着玉熙目送叔叔乘火车离去。

本文将从作品介绍出发,选用小说的叙事理论从小说最基本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叙事要素以及文学的叙事结构两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

二、叙事要素角度分析

小说最基本的叙事要素有人物,情节与背景(环境)。这三个要素虽然在文本构成中都起到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但可以说人物的创作或角色的塑造在这三者中占有的比重相对较大。叙事文学就是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命运,从而构成叙事文学的中心。“情节是人物活动的线索,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条件”,从此可以看出,人物的设置对文本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物设置可以说是叙事的核心要素。《厢房客人和妈妈》被称为30年代最优秀的短篇小说,这也与人物的成功塑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玉熙、妈妈、厢房叔叔、舅舅、外婆等,围绕小说展开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角色只有玉熙、妈妈和厢房叔叔。作者通过如此特殊的“三角关系”进行叙事装置的设定,从而构成小说的主要脉络,将后文的故事流畅地进行下去。三个人物中,又以玉熙的人物设置最为巧妙,在小说中起到贯通全文的作用。文中妈妈和厢房叔叔的爱情线索是凭借玉熙的所见所感得以开展,通过玉熙、妈妈和厢房叔叔得以进行间接的文字交流和情感表达,因此可以说玉熙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是妈妈与厢房叔叔爱情的信物。

小说选取了爱情的母题,情节上也可以看出明显的起承转结。小说由玉熙的家庭情况介绍开始发端,发展到爸爸生前的旧友——叔叔来家里合宿,高潮部分显而易见是关于妈妈与厢房叔叔朦胧爱情的描述,最终妈妈因为女儿拒绝了厢房叔叔的爱意,小说也以叔叔坐上火车踏上离途收尾。其中,高潮与结尾部分妈妈矛盾的心理状态、叔叔的期待以及失望的表现、玉熙的疑惑,诸如此类人物内心世界丰富生动的描写,对情节的成功塑造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增加了情节的可信度。其实,此处从人物出发进行考虑,这里的线索一共有三条,即玉熙与妈妈、玉熙与厢房叔叔的两条“亲情”线索以及妈妈与厢房叔叔之间的一条“爱情”线索。

最后从环境要素来分析,结合小说的写作大背景,小说的写作时间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韩国文人的创作转型期。作者转向纯粹文学方向,通过刻画封建社会下传统道德与人类之间纯粹情感的矛盾与冲突,传达呼唤人道主义以及自我反抗精神的态度,展现呼吁一般民众觉醒的主题。

三、文学的叙事结构研究

文学的叙事结构包含叙事主体、叙事语言以及叙事时间结构,文学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叙事主体。叙事主体又包括拟作者、叙事角色、叙事态度以及叙事角度四个方面。

首先从拟作者层面进行分析。拟作者就是作品背后隐藏着的真正支配文学叙述的审美主体。可以说《厢房客人和妈妈》的拟作者并非朱耀燮,而是隐藏在作品背后深受封建思想迫害,对于被扭曲的人性深感无力的灵魂。小说巧妙地设定了一个叙述角色,即主人公——“我”。“我”是小说的参与者,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着自然而然地推动作用,同时也因为“我”是小说中的人物,因此“我”的身份、地位、能力都要与小说中设定的叙述态度相吻合。全文有多处体现拟作者叙述态度的例子,这里选取较为典型的两处加以说明。

1)我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如果叔叔是我爸爸就好了。”

2)想看看叔叔吧,往男士席位那边看,叔叔也生气,一次都没往我这边看。妈妈不看我只是紧紧地抓着我。为什么大家都生气呢……我真想立马哇哇大哭一场。

因为玉熙的孩童身份,她还不能理解成人世界里所谓害羞的情感,看到大人们脸红,她才会误以为妈妈和厢房叔叔都在生气,甚至感到委屈得想要大哭一场。这些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节设置既真实又细腻,不仅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读来也甚是让人觉得有趣。作者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特别的视角才在作品中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又生动有趣的氛围。最后,这篇作品采取了限制的叙述角度,小说以玉熙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从“我”的角度出发描述了“我”对成人世界的理解。

小说前半段回忆爸爸的时候使用了倒叙的手法,在进入正文描写妈妈与厢房叔叔的故事后便采用顺叙的写作方法,从叙事的时间结构来看并没有使用过多的技巧。小说的叙述语言具有如下两个特征,其一是善于利用场面描写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如通过玉熙转达伙食费的场景、玉熙谎称花是厢房叔叔送给妈妈的场景、妈妈和“我”目送叔叔离去的火车的场景,都极大地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其二是玉熙丰富的心理独白,不仅增加了人物塑造的灵活性,更为小说赋予了一种直观的感受,便于读者理解。

四、结语

小说从六岁少女的角度出发,用孩童似懂非懂的视角描述了妈妈与厢房叔叔之间朦胧的爱情。本文选定韩国作家朱耀燮的作品《厢房客人和妈妈》为文本,用小说的叙事理论,对小说的叙事要素以及文学的叙事结构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厢房客人和妈妈》脱离了古典小说“一人一代记”似的叙述模式,选取生活中的片段进行艺术加工,因此从小说的创作方法来看具有现代小说的特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孩童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采用间接转述的方法描述了妈妈与厢房叔叔之间的相遇、朦胧的爱意、世俗的矛盾与冲击、无奈离别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桎梏思想,同时呼吁人性的回归。

[1]杨春时.文学概论[M].人民文化出版社,2006.

[2]尹允镇.韩国现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皮梦迪(1991-),女,汉族,天津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朝鲜)韩国文学。

I106.4-03A

1006-0049-(2016)16-0065-02

猜你喜欢

厢房客人叔叔
小客人
绝 句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做一个好客人
下午愈加忧郁(二首)
被蛇咬的客人
寿星(外一首)
不常见的客人
熊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