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唱法与传统声乐教学对比研究

2016-02-04刘丽丽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咬字美声唱法唱法

刘丽丽

(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流行唱法与传统声乐教学对比研究

刘丽丽

(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声乐教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在音乐产业化的时代,音乐文化发展多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是采用一种唱法、一种模式,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遵守自然规律,在学习训练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才更有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普遍提升,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流行唱法;传统声乐教学;对比

多年以来,许多人将流行唱法与传统声乐教学划分得界限分明,他们觉得,流行唱法与传统声乐教学美声、民族唱法截然不同,二者不可混淆。其实,流行唱法也是包括在声乐这个范畴里的,笔者通过传统声乐教学美声、民族唱法特点、流行唱法特点分析,简要探讨了流行唱法与传统声乐教学美声、民族唱法演唱技巧、演唱风格的异同,并提出了流行唱法与传统声乐教学融合是可行的。

一、传统声乐教学美声、民族唱法特点

(一)传统声乐教学美声唱法特点

传统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传统的歌唱发音方式为基础,经过改良后的美声唱法。传统声乐教学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喉咙充分打开,讲究深呼吸、低喉位,强调用气去歌唱,讲究音域宽广、声区统一。传统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比较讲究巧妙的滑音,稳定的持续音,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声音有规律的渐强、渐弱等。传统声乐教学美声唱法,在训练过程中,比较注重胸腔、喉咽腔、口咽腔的打开,发声自如,声音洪亮,通过巧妙的对抗形成气息和声带的共鸣管子,真声用咽音、假声联合运用,讲究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均匀干净。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意识控制声带震动频率,以实现音色优美。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吐字清晰、通过声带、牙关、嘴角咬字,并且口型横式竖式自由应用。传统声乐教学美声唱法,在歌唱中母音的转换不能破坏音乐的线条,咬字的动作也必须规范化。

(二)传统声乐教学民族唱法特点

传统声乐教学民族唱法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以及各族人民的自身审美习惯基础上演化而来。同时,传统声乐教学民族唱法还吸取了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演唱技巧,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传统声乐教学民族唱法比较注重语言、声调、韵脚的处理,十分注重咬字、吐字,艺术风格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民族唱法在训练过程中,也比较注重胸腔、喉咽腔、鼻咽腔、口咽腔的打开,讲究气沉丹田,气息和声带形成巧妙对抗,一般情况下,民族唱法不用假声,演唱时主要是真声和咽音。共鸣管子比较细,比较灵活,在演唱时,声音打在上牙后面硬腭上。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须用意识控制声带震动频率。传统声乐教学民族唱法口形是横式,通过声带、嘴角和嘴唇咬字,要求咬清字头、唱清字腹、收准字尾,演唱时必须要吐字清晰。传统声乐教学民族唱法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同时,在民族唱法中,强调“三分唱,七分说”。

二、流行唱法的特点

(一)流行唱法的演唱风格

流行唱法的音乐作品,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许多作品富子即兴性,手法和风格均较自由。流行歌曲它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人的自我感受,表现不同社会领域的精神面貌。流行歌曲的演唱更贴近自然,人们比较容易学唱,无论是狂放豪迈的劲歌,还是轻声漫歌的抒情曲,歌唱者采用不同地声音技巧,以唤起听众的共鸣,进而提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流行唱法的练习,比较讲究声线的训练。通俗地说声线训练就是声音进行的线路练习,演唱者唱出的歌声无论是低音、中音还是高音,都要保持相对的统一,即演唱过程中,声音的震动频率,音质与音色要相对稳定一致,让听者听着舒服, 只有这样,歌声才能优美动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声线,我们在流行唱法训练过程中,要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声线,不需要刻意模仿某些歌手。如果不了解流行唱法演唱原理,再练习过程中,盲目追求音量、音高,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比起传统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咬字与归韵训练非常关键,美声唱法是在共鸣的基础上建立咬字与归韵,民族唱法咬字与归韵训练,比较注重声音的明亮度,流行唱法更接近自然地说话,咬字与归韵就是美化了的说话。可以说,流行歌曲演唱就好像是音乐状态下的说话,歌唱吐字相对比较夸张。

(二)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

流行唱法的吐字,既不像西洋传统发声那样如同打哈欠的位置上的吐字,也不像中国民族唱法那样讲究喷口、咬口,流行唱法不要求张大口,也不要在歌唱时刻意提软愕,只需不影响声音靠前即可。为了有效的处理和润色歌曲,流行唱法也需要很多技巧,如颤音。这是流行唱法最常用的技巧之一,使用颤音,可以使声音产生波动感、起伏感,营造一种特殊的效果。流行唱法颤音种类有很多,不同的演唱者在使用颤音的时候各有特色,如张学友以大颤见长,齐秦爱用小颤,颤音幅度适中的当属周华健。使用颤音,气息与喉头要配合好,这样,发出的颤音更动人心魄。另外,在流行唱法中,挑音的技巧也比较常用挑音是优秀歌手必须掌握的。歌唱时字尾声音下滑后再往上一挑。有的歌手喜欢有大挑音,如歌曲明月心、真心真意过一生中,叶倩文几乎每句歌词结尾都运用了挑音的技巧。在欧美的流行音乐中,还有一些真假声转换、跳跃、装饰音、滑音等技巧,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来演绎歌曲的激情、忧伤、委婉、悲泣。总之,流行唱法要想达到较高的造诣,歌唱者演唱技能必须娴熟,这有这样,才能够将作品演绎得更具有感染力,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三、流行唱法与传统声乐教学对比分析

(一)演唱技巧的差异性

不管是流行唱法训练,还是传统声乐教学的歌唱方法与技巧训练,都离不开人的发声机理,离不开演唱者对于呼吸的运用,歌唱中声音的细微变化,都与呼吸调节有很大的关系,传统声乐教学“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虽然都是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然而,二者在呼吸位置的深浅方面、以及呼吸量上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追求声音的宏大、致远,“美声唱法”不仅要气息足,还需要呼吸深;由于电声设备的加入,流行唱法在表演时,歌者并不追求声音的穿透力,所追求的主要目也不放在音量大小上面,所以,流行唱法气息量要少些,其呼吸位置也要浅些。与美声唱法、流行唱法相比较,民族唱法声音反射在硬腭部位,发音较靠前,咬字清晰明亮,在演唱时嘴型呈微笑状态。在声音的类型上,美声唱法混声、假声比较多,流行唱法主要是运用真声或气声,而民族唱法主要是真假声结合。在声音的位置上,流行唱法演唱时一般都用麦克风,因此,声音的位置主要在嘴皮前,在高声区偶尔会运用共鸣这个技巧。美声唱法比较讲究整体共鸣,在演唱时强调的是整体歌唱,相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比美声的面罩要靠前,共鸣腔体要窄小些。因此,流行唱法与传统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在演唱技巧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二)演唱风格的差异性

流行唱法与传统声乐教学美声、民族唱法产生年代不同,因此,其民族审美标准、演唱风格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比较讲究“通”、“松”、“点”,讲究呼吸与声音的通畅,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通”,就是要求学生充分打开鼻腔、口咽、喉咙、胸腔、腰围,并能够熟练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法,使得呼吸有一个畅通的通道。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松”,就是强调呼吸和声音不僵硬,感觉声在气上,以气送声,演唱时气息和声音混合在一起;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点”,就是在演唱时呼吸要有支点,声音要有亮点。流行唱法的目标之一就是追求有特色的音色,通俗地讲,流行唱法就是用说话的感觉歌唱,所以,对歌者的音色要求不高,训练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声音特质,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传统声乐教学美声、民族唱法比较,流行唱法要求声线统一,音色与音质要相对稳定一致,声音的频率、中、高、低音区声音统一。让听者听着舒服,沉浸其中,感觉到歌声优美动听。“享受”在音乐作品之中。

四、结语

传统声乐教学美声、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虽然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从本质上来说,也有很多相同的特点,总体上看是“同”大于“异”,传统声乐教学美声、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呼吸运用基本一致,呼吸、声音都要求统一;在歌唱的吐字咬字上,传统声乐教学美声、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都要求清晰、自然,所以,通过对比分析,流行唱法与传统声乐教学融合是可行的,从事声乐专业的人如果能够熟练的掌握不同的唱法,掌握不同的演唱技巧,有利于促进自身演唱能力的不断提升。

[1]袁平,魏胜.冲破“唱法”界限,淡化“唱法”意识——对目前声乐教学与演唱的若干反思[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2]颜家成.试谈通俗歌曲演唱的特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1995(04).

[3]谢红,郝宝珠.新时期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的设计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4]王小天.关于改进声乐教学模式的研究[J].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刘丽丽(1982—),女,山东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声乐理论、艺术实践。

猜你喜欢

咬字美声唱法唱法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