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浅谈二胡演奏中的音色问题
2016-02-04商艺颖
商艺颖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浅谈二胡演奏中的音色问题
商艺颖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主要乐器,以其优美的音色、亲切的音乐语言,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的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二胡只由两根琴弦发音,演奏难度较高,尤其在表现不同音乐形象时对于音色的控制更是不易,因此对于演奏者来说,在演奏不同音乐作品时对音色的把握就尤为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在演奏不同作品时演奏者需要把握的不同音色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运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二胡演奏中音色把握的问题,为二胡音乐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胡 ;演奏;音色
前言: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就是说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当遇到某些困难或瓶颈时,如果能够跳出问题的本身,从别的角度来看问题,可能就会对于解决问题有格外的功效,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这里的别种角度,未必在他者领域是高深的研究或创造性的观点,但是如果将其拿到本问题中的话,也许就会起到“以石攻玉”之效。对于二胡演奏中的音色问题,也是如此。我们在演奏一些乐曲的过程中,为了表现其乐曲意境,往往绞尽脑汁寻找其最佳音色而不得。那么在这时,如果能够跳出二胡演奏的思维定式,从别种音乐形式入手,也许就能得到好的解决方法。下面笔者将就几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于西洋乐器音色的模仿
在现在流行的二胡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西洋移植或借鉴小提琴演奏的作品,如《流浪者之歌》,《察尔达斯》及《梁祝》等,这些作品大多是西方音乐中的经典之作,有着流传范围广、知名度高、流传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在演奏这些作品时,如果演奏者按照传统二胡固有的音色来进行演奏,就会使得乐曲失去其原有的韵味,丧失其广受欢迎的根基,造成听起来中不中,洋不洋,不伦不类的现象。因此,演奏者在对这些作品进行演奏时,应借鉴小提琴的演奏音色,才能使得乐曲符合其音乐内涵。以乐曲《察尔达斯》为例,由于其是移植经典小提琴作品而创作的二胡曲,因此在音色的处理上就要求尽量的贴近小提琴的音色,做到清亮透彻,富有金属色,方能表现匈牙利民间舞曲活泼跳跃,热烈欢快的艺术特点;而如果按照中国传统音乐柔美细腻的音色来进行演奏,就会使得乐曲失去其音乐内涵,使欣赏者无法形成载歌载舞的画面感。那么在具体演奏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金属般亮丽的音色呢?对于演奏者来说,首先是要多听小提琴的演奏版本,记忆所要表现的音色,然后再在二胡上进行模仿。这就是说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加快弓速,降低压力,选择合适的弓压与弓速的比例,适度控制弓毛与琴弦的接触,同时左手要灵活轻盈,如手指在琴弦上舞蹈一般的进行不同音高的变换,切不可拖泥带水,犹豫不前,造成音色的呆滞。
二、对于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
除了对西洋音乐的模仿之外,二胡音乐中对于其他民族乐器的借鉴也不在少数。如《翻身歌》就移植自板胡作品,而乐曲《空山鸟语》也借鉴了琵琶的轮指技巧等。然而,对于音色的模仿却要属《长城随想》中第一乐章《关山行》一曲了。在本曲中,作曲家刘文金先生为了表现长城的雄伟厚重与中华民族刚健不屈的性格,大量的借鉴了古琴的演奏手法,包括运用同指滑音来模仿古琴中“绰”的技法,运用柔弦来模仿古琴中“吟”的技巧等,创造出古朴、深沉的音乐旋律。因此,演奏者在具体演奏时,就要特别注意对于弓子细微的控制,在演奏长弓时要松弛浑厚,演奏重音时要力点集中,努力营造古琴在运用“绰”技法弹奏之后那种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的音乐情境。而这种音乐,则最能表现长城悠久历史与中华民族传统底蕴,使人听后能够立刻融入到音乐之中,去感受那历史的呼喊。
另外,在刘天华先生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闲居吟》中,作者运用泛音这一演奏技法时也借鉴了民间器乐的特点。刘天华先生认为,“泛音在七弦琴与琵琶上用之以久,在胡琴则尚未前闻。弦乐器均能发散、按、泛三声,此乃物理之自然,无足为奇。惟三种音色,以泛音最为清越,若弃而不用,未免可惜。因是,此曲利用此点,造成几处深远清妙之意境,为胡琴别开一生面。”①由此可以看出,刘天华先生拥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在他发现二胡发音的缺陷之后,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积极的吸取别种乐器在发音方面的长处,并将其移植到二胡上来,为二胡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际演奏《闲居吟》这首作品时也要做到先生所说的,将泛音演奏的纯美、清越,避免出现虚、弱等音色的出现。另外,在《闲居吟》最后的乐段中出现的连续泛音演奏,也是对古琴演奏技法的模仿,要求演奏者格外注意。
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于二胡演奏中对于西洋乐器音色及中国传统乐器演奏音色的借鉴进行了分析,并认为二胡演奏者不能将自己局限在自己的乐器演奏之中,而应开拓自己的思维,在其他的乐器或艺术门类中寻找对自身演奏有益的信息。同时,二胡音乐中对于他种艺术音色的借鉴绝不仅仅限于西洋乐器或民族乐器,在现今的创作曲目中,二胡音乐还对其他声音进行了借鉴,如现实世界中的音色进行模仿,或去创造一些新的音色,这都值得演奏者去积极探索。最后,笔者想以此文为引玉之砖,激起音乐界对于二胡研究的兴趣,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热爱二胡艺术的人加入到对二胡音色的研究中来,以更为宽广的视野,更为新鲜的视角,为二胡音乐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①刘天华.闲居吟(二胡独奏谱).[J].音乐杂志.北京:国乐改进社.1928(4).16.
[1]杨立.二胡演奏中对古琴演奏技法的借鉴与表现.[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顾怀燕.从二胡协奏曲中的二胡音色论及形象塑造和意蕴显现.[D]上海音乐学院.2008
[3]王国潼.二胡发音与音色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01
商艺颖(1995—),女,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